曾讓無數投資者拎著錢袋大舉進入、制造了高速增長神話的光伏行業,現在卻在寒冬中苦熬,政策調整、外需低迷、產能過剩、價格戰、雙反調查,一個要依靠陽光照射生存的行業被濃厚的陰霾所罩。
我們想了解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中國光伏企業的生存狀態——一些昔日風光無限的光伏大鱷大多陷于產能過剩、虧損嚴重的泥潭,是否其他企業也步履艱難?作為我國光伏產業搖籃——天津十八所旗下的實業天津藍天太陽科技有限公司又是什么狀況?
“我們現在主要為光伏電站提供產品,還有一些軍品特供,為應對訂單,近來忙得有點應接不暇。”天津藍天太陽CEO穆杰先生對記者說起話來顯得很輕松,絲毫沒有發愁的心態。因為他始終堅信機會在危機中醞釀,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天津藍天太陽在光伏產業膨脹的時候,并沒有盲目擴張,疾速快進,而是結合公司實際,穩扎穩打,為可持續發展做好布局。

藍天太陽坐落于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天津濱海新區,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八研究所全資設立的專注于進行太陽能民用化技術開發并產業化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自成立起就致力于將空間技術轉為民用新能源的研究、開發和產業化,明確了產業發展目標和思路:在原有成熟產品太陽電池材料和晶硅光伏及系統應用的帶動下,研發攻克聚光光伏和薄膜光伏技術瓶頸,形成三代光伏產品和系統應用齊頭并進、全面開花的多元化產業格局。
藍天太陽在產業化發展進程中,突出技術積累和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在加大研發資金投入的基礎上積極申報國家及天津市的研發課題,在兆瓦級聚光光伏產業化“863”項目評審中,藍天太陽在全國眾多實力單位激烈競爭下,評比結果名列前茅。此項目的落實奠定了藍天太陽在聚光光伏領域的領先地位,為提升產品科技含量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公司積極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平均每年申報專利三十余項,在同類企業中名列前茅。目前藍天太陽砷化鎵太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30.89%(AM0)和39.2%(AM1.5D,CPV),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
在產業化平臺建設之初,藍天太陽就把產業建設和創產值、增效益共同作為不可或缺的目標。自公司成立以來,業績年均增長速度突破300%。在光伏行業普遍面臨市場的寒冬困境下,藍天太陽苦練內功,增值降耗,經濟效益實現了跨越式增長。
2012年,藍天太陽以穩定的運營模式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必將擎起光伏市場的新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