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成本 楊 飛 朱前斌
受高原槽和西南暖濕氣流的共同影響,2011年9月4日8時~9月21日8時,安康市出現了一次長歷時、高強度的暴雨過程,累積面平均降雨量為315mm。過程點最大降雨量依次為紫陽縣茅壩關站540.6mm,紫陽縣高灘站509.8 mm。
受長時間持續強降雨影響,市境內共有13條河流14站出現洪峰94次,其中漢江等6條河流、安康等6站出現超警戒洪峰16次,子午河兩河口站出現超保證洪峰1次。
漢江石泉水庫最大入庫流量12700m3/s,安康水庫最大入庫流量19000 m3/s,水庫經錯峰調節后石泉、安康水文站分別出現11400 m3/s、14800 m3/s的洪峰流量。
本次降雨過程從9月4日8時開始,至9月21日8時結束,歷時18天,中間15日有短暫停歇。
本次降水過程暴雨覆蓋面廣,歷時長,暴雨主中心位于紫陽縣一帶,次中心位于漢濱區。
第一個過程的暴雨中心位于紫陽縣,最大茅壩關站降雨量為158mm。第二個過程暴雨中心在紫陽縣境內,最大茅壩關站為242.6mm。第三個過程暴雨中心仍在紫陽縣境內,最大紅椿站163.9mm。
各時段最大降雨量分別為:1h最大紫陽縣高灘站35.0mm,6h最大紫陽縣茅壩關站106mm,12h最大紫陽縣茅壩關站108mm,24h最紫陽縣茅壩關站137mm,72h紫陽縣茅壩關站216mm。
(1)暴雨中心多,歷時長,高強度降雨相對集中。暴雨主要集中在安康中西部,位置相對穩定,持續時間較長。
(2)暴雨量級大。大于100mm的降雨籠罩面積占全市面積97%,大于200mm的降雨籠罩面積占全市面積89%。
(3)暴雨落區中心移動方向由西向東,與漢江洪水走向基本一致。
受持續降雨影響,漢江流域出現大的漲水過程,石泉水庫最大入庫流量12700 m3/s,安康水庫最大入庫流量19000 m3/s,瞬時對應出庫流量分別為10900m3/s和11400 m3/s,本次暴雨洪水期間,安康水庫最大出庫流量達14800m3/s。
受暴雨影響,9月5日8時起漢江干支流先后漲水,部分站多次出現洪峰。
3.1.1 漢江干流
9月4日8 時至9月14日8時,受武侯鎮站洪峰及區間支流洪水、石門水庫泄洪影響,漢中站于12日6時出現2650m3/s的最大洪峰流量;洋縣站于12日11時出現4080m3/s的最大洪峰流量;石泉水庫14日3時出現最大入庫洪峰流量5380m3/s;受石泉水庫調節影響,漢江石泉站11日12時起漲,12日5時出現最大洪峰流量5920m3/s;安康水庫13日11時出現最大入庫流量11680m3/s;經安康水庫調節后,安康站11日20時起漲,13日20時30分出現洪峰流量12300m3/s;受安康站洪水及區間支流洪水影響,白河站11日23時起漲,14日8時最大流量15600m3/s。
15日8時至21日8時,漢中站于18日20時出現4600m3/s洪峰流量;洋縣站于19日0時15分出現7100m3/s洪峰流量;石泉水庫19日1時出現最大入庫洪峰流量12700m3/s;受石泉水庫調節影響,漢江石泉站18日21時出現最大洪峰流量11400m3/s;安康水庫18日21時出現最大入庫流量19000 m3/s;經安康水庫調節后,安康站19日20時出現最大洪峰流量14800m3/s;受安康站洪水及區間支流洪水影響,白河站19日2時最大流量20500m3/s。
3.1.2 漢江支流

9月4日8 時至9月22日8時,安康境內漢江12條支流12站出現洪峰90次,其中子午河兩河口站12日0時流量2410m3/s,池河馬池站13日18時622m3/s,月河長槍鋪站13日14時2030m3/s,恒河恒口站13日8時30分661m3/s,壩河桂花園站18日22時740m3/s,子午河兩河口站超保證洪峰流量。
本次洪水組成分析洪量統計時段取9月4日8時至9月21日8時。按各站次洪水總量統計分析,由于水庫蓄水對洪量影響大,本次計算區間來水洪量比較時,均與下游站實際次洪量與區間大型水庫蓄水量之和為次洪總量比較,現對漢江干流各站洪水組成分析如下:
本次過程出境洪水總量106.232億m3,大型水庫增加蓄水量9.610億m3。洋縣以上洪量為22.53億m3,洋縣至石泉區間洪量為20.90億m3,石泉至安康區間洪量為36.21億m3,安康至白河區間洪量為26.58億m3。區間洪量及水庫蓄水增加量統計見表1。

表1 漢江區間洪量及水庫增減洪量統計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本次漢江洪水主要來源為石泉以上區間,占洪水總量40.89%,其中,洋縣以上占21.21%、洋縣至石泉區間占19.67%;其次為石泉至安康區間,占34.09%;安康以下區域洪水量比例占25.02%。
3.2.1 石泉水文站
石泉水文站次洪量主要由漢江干流洋縣水文站,主要支流牧馬河西鄉水文站,酉水河酉水水文站,涇洋河堰口站、子午河兩河口水文站的來水量來進行計算,石泉水庫蓄水1.76億m3,洪量計算見表2。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石泉水文站來水以上游干流洋縣站為主,區間支流兩河口、西鄉、堰口、酉水等站來水為輔。
3.2.2 安康水文站
安康水文站主要受安康水庫控制,僅有月河加入,安康水庫入庫主要支流有池河、渚河、任河、嵐河等,由于前期干旱,水庫蓄水位低,安康水庫對本次洪水過程影響較大,喜河水庫蓄水0.01億m3安康水庫蓄水7.68億m3,區間支流各站洪量及所占比例見表3。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安康水文站洪水主要是以干流石泉站來水為主,任河高灘站、渚河紅椿站、嵐河六口站、月河長槍鋪等站區間來水為輔。
3.2.3 “9.19”漢江洪水特點
本次洪水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出現三次強降雨,降雨歷時較長,暴雨中心位置移動方向與洪水流向基本一致,各支流先后出現洪水過程,但干流洪峰沿江推進時,支流洪水加入,致使沿江各水文站向下游推進時洪峰流量不斷加大。
二是洪水主要來源于安康水庫以上,洪量占總洪量的75%。
三是安康水庫對洪水錯峰起到明顯作用。安康水庫最大入庫19000m3/s,對應出庫流量11400m3/s,水庫增加蓄水量7.68億m3。梯級水庫的聯合調度對下游防汛抗洪起到了積極作用。
本次洪水的特征與2010年“7.18”洪水做對比分析。
3.3.1 洪峰流量及洪量
與“7.18”洪水比較,“9.19”洪水洪峰流量石泉水文站大35.7%,安康水文站站小31.8%,白河水文站小4.21%。
按過程洪量統計,“9.19”洪水漢江洪量均大于“7.18”洪水,其中石泉水文站大60.8%,安康水文站大34.7%。
3.3.2 洪水過程及傳播時間
“9.19”洪水石泉站起漲至洪峰歷時 277h、比“7.18”洪水長 259h;安康水文站起漲至洪峰歷時192h、比“7.18”洪水短144.5h;白河水文站起漲至洪峰歷時 174h、比“7.18”洪水長 102h。“9.19”洪水起漲至洪峰歷時較“7.18”較長增加。
“9.19”洪水與“7.18”洪水共同特點是:洪水主要由石泉至安康區間洪水形成;不同點是:“7.18”洪水前漢江上均沒有出現洪水過程,“9.19”漢江上均出現洪水過程。

表2 石泉站洪量組成統計表

表3 安康水文站洪量組成統計表
據統計,本次暴雨洪水過程中,安康局共收轉雨水情信息1.3萬余條,編發《水情快報》7期;制作水情預警預報19站次;編發正式洪水預報20次,其中,7次優秀,13次合格,合格率100%;充分發揮了水文防汛哨兵和耳目作用,為防汛抗洪科學決策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贏得了上級領導的好評。暴雨洪水期間,安康局準確預報了漢江安康站洪水過程及高灘、長槍鋪等主要支流洪峰。其中9月18日14時預報高灘水文站洪峰流量2400 m3/s,實際出現 2400 m3/s,9月18日13時預報長槍鋪洪峰流量1400 m3/s,實際出現 1370 m3/s,9月18日14時預報安康站洪峰流量11200 m3/s,實際出現 11100 m3/s,部分站預報精度96%以上,綜合預報精度達90%以上。
本次暴雨洪水歷時長、洪水范圍分布廣,漢江干流安康段連續出現2次10000m3/s洪水過程。安康局提出的提前預泄騰庫迎洪的建議,防汛指揮部門采納后與水庫密切協調,科學調度,為后續洪水的來臨提供了較充足的調洪庫容,為安康城區發布一號撤離命令贏得了時間,保證了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陜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