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 寧 耿向陽 曲京武 王 銘 董俊哲
〔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山東青島266000〕
進口印度棉現狀及分析建議
■ 孫 寧 耿向陽 曲京武 王 銘 董俊哲
〔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山東青島266000〕
我國是世界第一大棉花消費國,近幾年隨著中國紡織業的迅猛發展,棉花用量激增,進口棉已經成為我國棉花經營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補充。印度是世界第二大棉花出口國,印度棉以其自身的優勢在全球尤其是中國市場悄然走俏,并在2010年1季度首次超越美國成為我國棉花第一大進口來源國。
由于加工方式的不同,因此,棉花分為鋸齒棉和皮輥棉。我國目前進口的除印度棉為皮輥棉外,其他國家均為鋸齒棉。在進口的印度棉中,主要是因為Shankar-6品種棉花紡出的紗線織成坯布后色澤光潔,具有獨特絲光,棉紗含結少。而且Shankar-6采用PALA軋花、打包系統,加工出的棉花一致性好,避免了包與包之間的品質差異,符合國際市場的需求特點,從而成為國際市場出口量最大、需求最多的棉花品種。此外,還有少些其它品種,如J-34,MCU-5,Bunny,Brahma,H-4,MECH-1等(詳見表1)。

表1 印度棉花品種和特性
印度截止目前還沒有統一的國家棉花標準,沒有比較系統的棉花分級方法,但印度棉花協會(CAI)每年會制作一套皮輥棉標準,僅用于印度國內生產和貿易。印度國內棉花檢驗由印度棉花公司(ICC)負責,主要是感官檢驗,按品種進行評級定價;出口檢驗則是由出口公司提供小樣和委托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SGS)出具的HVI檢測報告。也就是說,在國際貿易中印度棉是以成交小樣定級,除了品級以成交小樣定級外,長度、細度和強力以指標形式約定于合同中。印度棉成交小樣制作也不是很規范,同一公司同一型號小樣有時品級程度也有差異,不同公司同一型號小樣品級程度更是難以一致。此外,由于境外供貨企業較多,又沒有統一的型號,各個公司自制成交小樣,型號比較混亂,難以掌握,因此,國內從印度進口的棉花質量參差不齊,導致某些用棉企業的經濟嚴重受損。
我國進口的印度棉普遍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包裝太差。印度棉的包裝基本采用布包,經過長途運輸后造成棉包破損嚴重,導致棉花散落,甚至被污染,給國內用棉企業造成損失。二是品級一致性差。某些到貨的印度棉品級一致性差,到貨質量好的批次能達到2級,而差的批次品級只能到4級、5級,嚴重危害了國內用棉企業利益。三是異性纖維和雜質普遍存在。印度棉落后的生產、收獲和加工方式,造成棉花中經常出現布片、頭發、麻繩等異性纖維,還有報紙、糖紙等特殊雜質,給生產帶來不少麻煩。四是霉爛摻假現象嚴重。印度棉供應商魚龍混雜,在出口的棉花中摻雜霉爛棉、陳舊棉等現象經常發生,這也是向印度棉索賠的重要原因。五是重量不足的情況經常發生。由于印度氣候干燥炎熱,不利于籽棉加工,在軋花過程中工人會用噴霧頭向籽棉上噴水,導致軋好后的皮棉回潮率過大,而在出口運輸中水分蒸發,致使最后到貨的印度棉普遍存在短重現象。
針對上述印度棉存在的問題,要求國內各用棉企業做好以下幾點。一是高度重視印度棉質量問題,在簽訂合同時品級不能以美棉標準級成交,而應以小樣型號成交。皮輥棉有它自身的品級特點,用鋸齒棉標準作為對照會造成降級且級距不好掌握,企業利益可能因此受到損害。二是在合同條款中應注明公定回潮率為8.5%,以限制回潮率,即回潮率低于8.5%按落地凈重結算重量;回潮率高于8.5%按扣除水分后的公量結算重量。三是企業在使用印度棉前一定要進行人工挑揀,避免異性纖維給生產帶來損失。四是進口印度棉時應確保合同內容完整、條款具體,最好進行裝船預檢,到貨后立即向檢驗檢疫部門申報檢驗,發現問題及時反饋,以便盡快索賠,減少損失。
檢驗檢疫人員應該加強學習,提高警惕性,在檢驗印度棉時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要注意取樣的均衡性,感官檢驗時掌握合理的降級尺度。目前我國進口的印度棉主要是Shankar-6品種,它有多個成交小樣型號,代表它不同的等級程度,檢驗檢疫人員要對此充分掌握,才能做到檢驗準確。二是發現進口印度棉霉變和污染等問題,檢驗檢疫人員一定要做好現場檢驗記錄,拍照取證,通知用棉企業積極索賠,并保留殘損棉花以備復查或復驗,更好地維護企業利益。三是發現異性纖維較多時,檢驗檢疫人員可以在品質證書中加以備注,企業可據此向棉商索要額外的人工挑揀費用。檢驗檢疫人員應提高對印度棉的檢驗檢疫本領,更好地為國內用棉企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