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麗燕
〔新疆塔里木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新疆阿克蘇843302〕
新舊棉花標準的異同分析
■ 何麗燕
〔新疆塔里木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新疆阿克蘇843302〕
新修訂的棉花國家標準推行棉花顏色分級體系后,將完成感官檢驗到儀器化檢驗的轉變,從而全面實現對棉花內在質量科學、客觀的評定,促進我國棉花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充分利用,促進產業升級、技術進步,降低紡織成本,提高紡織品質量,推動棉紡織工業發展。棉花新標準更注重棉花的內在質量,含雜率、異性纖維、短絨率等與棉紡企業實際生產需要密切相關的指標在標準里的充分體現,更貼近棉紡用棉企業的實際生產需要,對棉紡企業來說更加有利。
與原標準相比,新標準根據棉花(細絨棉)加工方式、質量要求和檢驗方法的不同,將GB 1103-2007修訂為GB 1103.1《棉花 細絨棉 鋸齒加工》和GB 1103.2《棉花 細絨棉 皮輥加工》,并取消了原標準推薦性條款,標準全文均為強制性條款。重大變化主要包括:取消了品級,增加了顏色級、軋工質量指標、質量要求及檢驗方法;取消了“六、七級棉花的長度均按25毫米計,記為25.0 mm”的限制;明確將馬克隆值按GB/T 6498檢驗時對批樣逐樣測試馬克隆值;明確將成包皮棉按批檢驗抽樣分為“重量檢驗抽樣”和“品質檢驗抽樣”兩種情況,并明確了棉花檢驗證書分重量檢驗證書和品質檢驗證書;規定了棉花質量標識由“棉花主體顏色級、長度級、主體馬克隆值級”順序標示等等。
新標準的定義包括:白棉、淡點污棉、淡黃染棉、黃染棉、顏色級、主體顏色級、軋工質量、毛重、凈重、公定重量、籽棉公定衣分率、異性纖維、成包皮棉異性纖維含量、危害性雜物。其中,增加了“白棉、淡點污棉、淡黃染棉、黃染棉、顏色級、主體顏色級、軋工質量”的定義;修改了“公定重量”定義,將“準重按棉花實際回潮率折算成公定回潮率后的重量”修訂為“凈重按棉花實際含雜率和實際回潮率折算成標準含雜率和公定回潮率后的重量”;由于“準重、籽棉準重衣分率”指標分別是計算“公定重量、籽棉公定衣分率”的過渡性指標,為了簡化計算過程,將分步計算修訂為合并計算,新標準取消了“準重、籽棉準重衣分率”的定義,并據此修訂了公定重量定義。
新標準的質量要求規定考核棉花質量的11個指標,分別是:顏色級、軋工質量、長度、馬克隆值、回潮率、含雜率、斷裂比強度、長度整齊度指數、危害性雜物(成包皮棉異性纖維含量)、反射率和黃色深度。其中斷裂比強度、長度整齊度指數、反射率、黃色深度為采用HVI檢驗時需要提供的指標。
1.顏色級
顏色級表示棉花的外觀顏色特征。依據國外研究經驗,相同產地、相同品種的棉花,其顏色與其他質量指標存在相關性。單一的棉花顏色指標,比較直觀,易于判定。顏色級共包括4種類型13個顏色級。與原標準相比,類型上增加了淡點污棉類型。白棉、淡黃染棉、黃染棉每一類型分級分別減少1個級。因為原標準中色特征的劃分尚不完善,經過幾年來顏色分級的驗證試驗和試點應用,目前的顏色級劃分更加符合實際,也更合理,在棉花生產、供銷、纖維檢驗、紡織各環節基本達成共識。
2.軋工質量
軋工質量是棉花品級的三條件之一,在棉花顏色由顏色級確定、成熟程度由馬克隆值表示的情況下,建立軋工質量分級及其檢驗方法顯得尤為重要,軋工質量是由加工工藝和操作方法決定的,不當的加工工藝和不按籽棉條件進行適當加工,都會導致軋工質量問題。
新標準規定了軋工質量的劃分,根據皮棉外觀形態粗糙及所含疵點種類的程度,將軋工質量分為好(G)、中(M)、差(W)三檔。軋工質量參考指標是在棉花加工企業、專業纖檢機構、紡織企業三方面進行試驗數據的基礎上確定的,主要是對不同檔次軋工質量所含疵點的定量規定,疵點仍包括索絲、軟籽表皮、僵片、破籽、不孕籽、帶纖維籽屑及棉結7種。新標準對軋工質量檔次進行了限制,白棉5級、淡點污棉2級及以下和淡黃染棉、黃染棉軋工質量最高評定為中檔。
3.長度
新標準取消了“六、七級棉花的長度均按 25毫米計,記為25.0 mm”的限制。GB 1103-1972將長度與品級指標掛鉤,可能是因為當時的棉花品種再加上環錠紡紡紗工藝,造成低等級、長度長的棉花紡用價值不高。而這40年來,由于國內棉花品種已有較大改進,氣流紡等紡紗工藝對棉花質量的要求也有很大的變化,因此再在顏色級指標的基礎上限定長度,意義不大。
4.馬克隆值
新標準對馬克隆值質量要求未作修訂。
5.回潮率
新標準對回潮率質量要求未作修訂。
6.含雜率
適用于鋸齒加工的棉花新標準取消了對皮輥棉標準含雜率3.0%的規定,但對鋸齒棉標準含雜率2.5%的規定未作調整。
7.斷裂比強度
為了滿足現貨市場、期貨市場和紡織使用的需要,保持與其它質量指標代號相一致,新標準增加了斷裂比強度的分檔代號。因為S是斷裂比強度的英文首字母,所以斷裂比強度從強到弱依次用S1到S5表示,仍維持原分檔范圍。
8.長度整齊度指數
新標準也增加了長度整齊度指數的分檔代號。因為U是長度整齊度的英文首字母,所以長度整齊度指數從強到弱依次用U1到U5表示,仍維持原分檔范圍。
9.危害性雜物
新標準對成包皮棉異性纖維含量的范圍進行了修訂。與原標準相比,異性纖維的含量范圍由低檔的 0.10~0.39 g/t調整為0.10~0.30 g/t,中檔由 0.40~0.80 g/t調整為0.31~0.70 g/t,高檔由>0.80 g/t調整為>0.70 g/t。這樣調整一是體現了對異性纖維含量更加嚴格的要求,有利于從標準層面引導從源頭入手杜絕異性纖維的混入;二是對進口棉同樣起到限制作用,有利于國產棉的使用;三是有利于減少紡織產品因異性纖維造成的索賠問題。
棉花新標準的修訂有利于促進棉花品種改良與種植結構調整,有利于加強棉花質量監督與規范棉花市場秩序,有利于推進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與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棉花資源,有利于提高棉花質量及其制品的國際競爭力,有利于推動棉花產業的健康發展。
由于在未來的國儲棉收購,棉花現貨和期貨的交易、電子撮合交易等過程中都將依照棉花國家標準進行檢驗,因此,新標準的實施對市場將會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受棉花流通環節各種因素的制約,特別是一些棉花加工企業質量參差不齊,棉花質量一致性差,混等混級問題突出,目前棉紡企業購買棉花時大多仍沿用品級,距離真正建立以顏色分級為基礎的棉花貿易結算體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從品級提升到顏色級,棉花新標準已經跨出了一大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