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澳大利亞]蔡成
2012年9月8日是澳大利亞整個新南威爾士州各地換屆選舉的日子,眾多市、鎮都在選舉行政一把手以及地方議員。都怪我馬虎,從布萊克敦搬家來戈斯福德近兩個月了,沒去更換“戶口”,才不得不回“老家”投票。其實澳洲政府從沒要求老百姓掏錢辦身份證和暫住證,但你在哪兒進行選民登記,你就得在該地參加選舉。搬家后我們沒去進行選民登記的更改,就得回“原籍”享受政治權利和義務了。
那到底要不要回布萊克敦投票呢?
先算經濟賬。從戈斯福德開車去布萊克敦,往返160多公里,光汽油費就得花十幾澳元,總還得吃喝吧。再算時間賬,一來一去,半天光陰溜走。而且9月8日這天是周六,我們家不成文的規定是,為實現女兒快樂成長的遠大目標,她10歲前的周末基本由她支配。聽說周六要去參加選舉,她認定此乃“不務正業”,不愿意。
另有一種算法。仍先算經濟賬。1900年,澳洲大陸的6個英國殖民地決定團結起來成立統一的聯邦國家,并擬定了聯邦憲法。1901年元旦,澳大利亞憲法正式生效。憲法白紙黑字寫道:參加選舉是每個公民的合法權益和義務。特此備注:此義務是強制性的。法律是這樣告誡人民群眾的:凡年滿18周歲的澳大利亞公民都必須參加選舉,不盡此義務者罰款55澳元。有意思了,當地球上不少國家的同志們正挽起袖子跺著腳“要民主,要自由”時,澳洲人民如放棄民主的權利,將嚴懲不貸。妻子聽說不投票我倆必須貢獻110澳元,虧大了,立馬宣布女兒的抗議無效。接著算政治賬。在中國時,除當學生那陣我積極參加過選班干部和學雷鋒標兵之類的投票活動,其他選舉還從未領教過,而今到了腐朽的資本主義國家,有機會能讓我感受異域的特殊國情,何樂而不為?去!
快到布萊克敦時,妻子問我:“我們選誰呢?”我說:“反正不投工黨的票。”夫唱婦隨,妻子說:“你投誰我就投誰。”
投票點設在布萊克敦醫院。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澳洲地方政府的選舉,據說每回選舉大致如此,時間是周末,地點不是學校就是醫院,不是圖書館就是市政廳,總之是眾所周知交通便利的風水寶地。本以為投票點會人潮洶涌,我本抱幻想能拍到政治演說家激情飛揚的風采,結果是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除兩個張貼照片的宣傳板、三張擺資料的桌子、兩名散發競選傳單的助選人,再加上醫院大門墻邊設的“投票處”標牌外,沒任何其他特殊設施表明這里是政治斗爭的前沿陣地。更別提我暗地里期待的警察站崗放哨、候選人赤膊上陣唾沫橫飛甚至大打出手的暴烈場面。非我唯恐天下不亂,乃因我在校園就接受了太多的革命教育,對資本主義國家民主自由亂象的描述記憶猶新,對異國他鄉選舉時武林爭霸的圖景牢記在心,我才冒出一些想法,比如親臨其境拍些持不同政見者扭打成一團的鏡頭,借此譴責西方民主自由的罪惡本質。現在看來,我的險惡用心告吹了。澳大利亞地方政府的換屆選舉居然是如此平常,如此冷清,如此微風掀不起一絲波瀾,簡直讓我感受到了文明社會的氣息!太讓我失望了。我舉起相機想搜索政治,卻只胡亂拍了幾張人間煙火。
選票簡單。四個組合,自由黨、工黨、綠黨,還有一個大約是無黨派人士。無記名投票,只需要在選中的組合旁填個“1”塞入票箱就大功告成。當然,最重要的事是先到登記處的選民登記簿上找到自己的姓名做個記號,表明自己光榮地參加了這次政治活動。唉,電子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竟還采用原始方法—須在工作人員的見證下,在印滿密密麻麻人名的本子上找到自己的芳名,涂個黑團團。
在投票點還撞上一對老熟人夫妻,也把票投給了自由黨。嚴格說,我們全對競選布萊克敦鎮長和議席的不同政黨組合的競選策略和綱領沒多少了解,也沒人臨時抱佛腳去補課。之所以一致把票投給自由黨,全靠周圍親朋好友和媒體意見幫忙,正所謂“隨波逐流”。女流之輩,如吾妻,對政治爭斗漠不關心高高掛起也就算了,我這個一貫自稱對政治和歷史暗送秋波的人,不曾去研究人家的競選綱領和施政方針就草率支持他們,是不負責任的,浪費了神圣的一票。我這哪是用腦子去積極參政議政,是用腳瞎投票。細究起來,區區選舉權并不能囊括政治權益。但作為個體的人,享有自由的選舉權是民主社會最重要的一項政治權利,因選票能讓一個普通的公民發出自己的強大聲音!小小的選票又薄又輕,它發出的聲音卻能做到聲震鴻宇!也許,僅僅就差一票,美國總統選舉中的“象”就可能輸給“驢”。唐太宗說:“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文明社會里,最能體現這句千古警世之言的政治權利莫過于民主選舉。當真可恨,我這次不成功的投票等于廢了選票的武功,該好好反省!說起來我也曾大唱民主自由的高調,可民主自由權利這顆人參果到了嘴邊,我卻當花生米吞下肚去了。第一次參加澳洲選舉,酸甜苦辣的味道都沒嘗到就完成了。當然我也可這般安慰自己,政治太易出現“隨大溜”,不能全怨我這常人(非常人才可當政治家)。
究竟哪個政黨勝選布萊克敦的選舉我還未知,媒體該會表揚這次選舉是和諧的、團結的、勝利的,畢竟始終是在和平氣氛中進行的。另兩個市鎮就出洋相嘍,且是由我們華人來完成這次出洋相的艱巨任務的。據報道,在黑市圍和奧本這兩個華人聚居城鎮,都發生了對立的華人候選人、助選人為爭取選民支持而怒目相向、拳腳相加的街頭比武。有家澳洲媒體感慨,部分華人熱衷于用暴力的手段奪取政權,他們把這種“窩里斗”的革命大無畏精神帶到異國他鄉來了。混賬!這家媒體以偏概全,一棍子打倒所有華人。那幾個參加武斗的華裔政客更混賬,他們用不理智的武林動作給所有華人潑了一身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