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
胡錦濤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明確指出,要推動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不斷增強長期發展后勁。供銷合作社必須順應這一新趨勢新要求,大力推進經營創新、組織創新、服務創新,加快構建運轉高效、功能完備、城鄉并舉、工貿并重的農村現代經營服務新體系,努力成為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骨干力量、農村現代流通的主導力量、農民專業合作的帶動力量 (以下簡稱 “三個力量”),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發揮更大作用。
首先,這是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迫切需要。當前,我國總體上已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階段,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打造 “三個力量”,有利于供銷合作社發揮組織體系完整、涉農企業眾多、流通網絡覆蓋城鄉等優勢,廣泛整合資源,積極主動作為,在發展現代農業、促進城鄉統籌、保障改善民生中發揮更加突出的作用。
其次,這是供銷合作社為農服務宗旨的根本體現。堅持為農服務宗旨,是供銷合作社區別于其他經濟組織的本質特征,也是供銷合作社始終不渝的價值追求。當前,農業農村正經歷廣泛而持久的變革,農業發展方式、農村社會結構、農民思想觀念等都在發生深刻變化,供銷合作社的市場條件、服務對象、競爭對手都在改變。打造 “三個力量”,有利于供銷合作社創新為農服務的領域、內容和方式,推動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貫徹落實。
第三,這是新時期供銷合作社科學發展的內在要求。經過多年改革發展,供銷合作社的經濟實力、發展活力、服務能力有了顯著提升。2011年,全系統實現銷售總額20255億元,利潤215億元,均比5年前翻了一番以上。今年上半年,全系統銷售總額和利潤同比分別增長了29.7%和21.6%,繼續保持了較快的發展勢頭,近5年增加的凈資產相當于過去幾十年積累的總和。打造“三個力量”,有利于供銷合作社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樹立全新戰略目標,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發揮更加積極而獨特的作用。
一是加快建設新型基層為農服務網絡。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關鍵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供銷合作社將依托2.1萬個基層供銷合作社積極開展農業專業服務,為農戶提供生產資料供應、生產技術指導、產品銷售、加工儲運等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產業鏈服務;依托3.4萬個莊稼醫院積極開展農業科技服務,為農民提供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防治、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等服務,解決農業科技“最后一公里”問題;依托24萬個綜合服務社積極開展城鄉綜合服務,為城鄉居民提供購物休閑、文化娛樂、養老幼教、醫療衛生等便利服務,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
二是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目前供銷合作社有2200多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聯系著1450多萬農戶,是推動農業產業化的重要力量。下一步,供銷合作社將大力推行 “龍頭企業+農戶”、 “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產業化經營模式,引導農民開展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經營,推動建設集約高效的現代農業。同時積極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并采取股份分紅、利潤返還等形式,將加工、銷售環節的收益更多地返還給農戶,與農民共享農業產業化發展成果。
三是積極搭建為農服務的公共平臺。當前,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不斷加大,各類為農服務資源和要素加快向農村集聚。供銷合作社將發揮經營服務網絡和合作制優勢,依托比較完整的組織體系和覆蓋城鄉的經營服務網點,加強與有關部門和基層組織的聯合合作,為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到實處提供載體和通道,推進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有機結合,實現經濟工作與社會管理、黨的建設相互促進,共同打造農村基層的公共服務平臺。
一是著力夯實流通業發展基礎。目前,供銷合作社已發展連鎖經營服務網點78萬多個,覆蓋了全國80%以上的鄉鎮和1/3以上的行政村,一些省份的鄉鎮覆蓋率達到了100%,初步形成了縣有配送中心、鄉有綜合超市、村有便民店的三級連鎖經營網絡,供銷合作社在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比重達到10.9%。 “十二五”期間,供銷合作社將繼續發揮 “新網工程”等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重點完成全國800個糧食主產縣的農資倉儲庫建設,加快縣域日用消費品配送中心、村鎮再生資源規范化回收站點建設,改善農村流通環境。針對當前農產品流通相對薄弱的現狀,供銷合作社將加快實施農產品市場改造升級,建立完善倉儲運輸、冷鏈物流、檢驗檢測等設施,提高農產品的跨區域、反季節流通能力,促進農產品市場供給和價格穩定。
二是著力提高流通組織化程度。目前,供銷合作社在農資、棉花、農副產品、再生資源等傳統經營領域,龍頭帶動作用比較明顯,全系統農資供應量占全社會的70%,棉花收購量占國內總產量的55%,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數量和交易額均占全社會的20%,再生資源回收額占全社會的50%,有力提升了這些行業的組織化程度和產業發展水平。今后一個時期,供銷合作社將大力推進全系統流通企業聯合重組,推動優質資源進一步向骨干企業集中,加快培育一批主業突出、市場競爭力強、行業影響力大的大型流通企業集團,成為國家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抓手。
三是著力提升流通現代化水平。供銷合作社將在擴大經營網絡覆蓋面的同時,把提升流通現代化水平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點是加強信息化建設,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采購、倉儲、配送、銷售等各個環節,建立供應鏈管理系統和電子結算系統,不斷提高網絡的運營水平。有條件的地方還將依托村級綜合服務社,與有關部門聯合建設農村信息化終端平臺,加快實現信息進村入戶。同時,要大力加強區域物流配送能力建設,加快發展統一配送、統一價格、統一標識、統一服務的連鎖網點,構建網絡化、標準化、品牌化的網絡終端,形成縣、鄉、村三級連鎖經營體系,引領和帶動整個流通業的轉型升級。
一是加大創辦力度。目前,供銷合作社通過各種方式領辦的專業合作社超過10萬家,入社農戶1500多萬戶,分別約占全社會的18%和35%,其中實際出資入股的有6.8萬家,入社農戶1004萬戶。面對農民專業合作蓬勃發展的新形勢,供銷合作社將依托在組織體系、流通網絡、服務設施、經營隊伍等方面的獨特資源和優勢,圍繞當地優勢資源和特色產業,進一步加大專業合作社創辦力度,并通過共同出資、共創品牌、產銷對接等形式,強化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提高專業合作社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使專業合作社真正成為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的主體。
二是提高發展質量。質量是專業合作社持續健康發展的生命線。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供銷合作社將狠抓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質量,使其真正成為引領農民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現代農業經營組織。一方面,要依法規范辦社,按照法律法規健全成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等基本制度,完善內部規章,強化財務管理,加強社務公開,堅持誠實守信,切實做到依法辦社、依章辦事,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另一方面,要增強專業合作社自我發展能力,真正做到辦得起、立得住,逐步構建起以專業合作組織為基礎、供銷合作社為骨干、多種服務主體協同發展的為農服務體系,讓產業得發展,讓農民得實惠。
三是強化服務功能。為農民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服務,是發展專業合作社的根本目的所在。供銷合作社將積極開展信息、營銷、技術、農產品加工儲運等綜合服務,組織專業合作社與大型超市、批發市場實現產銷對接,積極申報原產地標記、農產品地理標志,打造知名品牌,推進規模化種養、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不斷提升專業合作社帶動和服務農民的能力。 “十二五”期間,供銷合作社將通過實施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新型合作示范項目,重點建設一批輻射帶動能力強、與農民利益聯結緊的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實現入社農戶、助農增收比 “十一五”翻一番。同時,供銷合作社將依托覆蓋全國1/3的省、54%的市、45%的縣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為專業合作社提供創建指導、市場拓展、信貸融資、政策協調等服務,營造專業合作社發展的良好外部條件。

四是推進創新發展。目前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將合作范圍逐步由傳統的種植、養殖、流通向產品加工、農村金融、農機作業、土地流轉等拓展,為農民社員提供多樣化合作服務。特別是針對單個專業合作社規模小、實力弱、抗風險能力差等問題,供銷合作社將在發揮好現有600多個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作用的基礎上,繼續大力創建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引導專業合作社實現“二次聯合”,破解單個合作社在市場開拓、資金借貸、技術推廣等方面的難題,推進跨區域、規模化發展,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組織農民闖市場。
我國農村幾十年改革發展的實踐證明,供銷合作社是農民信得過、靠得住的組織,是密切黨和政府與農民聯系的橋梁與紐帶,有著其他經濟組織不可替代的優勢與作用。新時期,供銷合作社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拓創新,緊緊圍繞 “三個力量”的戰略目標,著力打造擁有覆蓋城鄉的新網絡、實力強勁的新企業、為農服務的新組織、科學運行的新機制、特色鮮明的新文化的全新供銷合作社,在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中發揮更加突出的作用、擔當更加重要的使命,不斷開創供銷合作事業科學發展的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