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素妮
產后大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PPH)是指胎兒娩出后24 h內,包括陰道分娩和剖宮產術后,出血量超過500 ml者,即為產后大出血[1]。產后大出血包括胎兒娩出至胎盤娩出前(第三產程),胎盤娩出至產后2 h以及產后24 h的3個階段,臨床上多發(fā)生在前兩個階段。目前,產后出血仍然是引起我國孕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1,2]。因此,必須針對相關的原因進行對癥處理,正視存在的問題。本文對我院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四年期間發(fā)生的產后大出血共計384例進行分析。
收集統計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四年期間本院住院分娩產婦共計5282例,其中發(fā)生產后大出血的384例,發(fā)生率為0.72%。其中包括剖宮產106例,占發(fā)生率27.60%。陰道分娩者278例,占發(fā)生率72.40%。產婦年齡最小17歲,最大43歲,平均年齡31.5歲,平均孕周39周。出血最多產婦為1900 ml,58例產婦有休克的臨床癥狀表現,經搶救成功治療后均無發(fā)生臟器功能衰竭382例,產后大出血搶救成功率為99.48%。死亡2例,產后大出血搶救死亡率為0.52%。
把發(fā)生產后大出血的384例產婦進行整理分類,按照導致發(fā)生產后大出血原因先后進行排列歸類分析,如表1。

表1 產后大出血原因分類
3.1 宮收縮乏力仍然是主要發(fā)生產后大出血的原因,宮收縮乏力所致產后出血是妊娠期間子宮過度膨脹,胎兒娩出后易發(fā)生宮縮乏力,導致產后出血。待產時間過長或待產過程中產婦過度緊張、疲勞等易引起不協調性子宮收縮導致產后宮縮乏力,或各種原因引起繼發(fā)性宮縮乏力,其結果都是造成產后大出血的發(fā)生。
3.2 胎盤因素所致產后出血也占有相當的比例,發(fā)生原因包括前置胎盤或低置胎、胎盤嵌頓、胎盤植入、胎盤滯留、粘連、殘留等等,產婦曾多次宮腔操作使內膜損傷,子宮內膜炎等,常使蛻膜發(fā)育不全或缺損,發(fā)生胎盤部分或全部粘連,第三產程粗暴按壓子宮,過度牽拉臍帶,不適當使用宮縮劑,使宮頸內口呈痙攣性收縮,剝離的胎盤嵌頓于宮腔內,直接影響子宮肌纖維的收縮,引起產后出血。
3.3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巨大胎發(fā)生率逐年上升。濫用促排卵藥物致使雙胎或多胎妊娠也不斷增加,其結果都是使妊娠的子宮過度增大,子宮肌纖維過度牽拉,張力過大致使產后收復困難,血竇難以關閉導致血液涌出,這種情況往往是非常兇險,不用忽視。
3.4 出生嬰兒性別與產婦理想期望值不相符的情況下也可發(fā)生產后大出血,尤其是山區(qū)貧窮地區(qū)發(fā)生率極高,傳統的思想大多是重男輕女,隨著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號召優(yōu)生優(yōu)育,只生育一胎,因此,產婦期望往往不能如愿的情況下會發(fā)生產后大出血,這種情形在我們醫(yī)院也占有相當高的比例。
3.5 軟產道裂傷所致產后出血隨著剖宮產率的增加有所減少,其原因往往是急產、不正確手術助產,催產素使用不當引起宮縮過強,造成軟產道裂傷,如子宮下段破裂、宮頸裂傷、會陰撕裂等引起產后出血。若然產程中撕裂子宮頸動靜脈就更加難以控制產后大出血的發(fā)生,甚至當即危及生命。
3.6 凝血功能障礙所致產后出血包括有血小板減少、嚴重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凝血因子缺乏等易引起產后出血的發(fā)生。隨著產前保健的普及,這種情況所致的產后大出現象有所下降。如這種情形發(fā)生的產后大出血卻非常難以控制,故此仍然是不容忽視的。
3.7 妊娠合并癥又稱妊娠加雜癥,是指在未孕之前或妊娠期間發(fā)生的非妊娠直接引起的疾病其中影響較為嚴重的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肝炎、貧血、腎炎、闌尾炎等等。其特點是改變妊娠期間的正常生理狀態(tài),導致產婦處于病理狀態(tài),往往也是發(fā)生產后大出血的誘因和加重出血的原因。
3.8 高齡產婦,所謂“高齡產婦”,是指年齡在35歲以上妊娠的產婦。一般來講,高齡產婦存在多方面的不利因素,發(fā)生胎兒宮內發(fā)育遲緩和早產的可能性較大。同時最容易發(fā)生產程延長或難產,這是因為女子到了中年以后,其坐骨、恥骨、骼骨和骰骨相互結合部基本已經骨化,形成了一個固定的盆腔。高齡產婦產婦發(fā)生產后大出血的機會比年輕的婦女更高。
根據以上發(fā)生產后大出血的原因進行分析,產科的醫(yī)務工作者必須根據各種可能引發(fā)產后大出血的病因進行干預,及早進行預防,以便取得更好的醫(yī)療質量[3]。如宮縮乏力導致的大出血,其歸根結底是如何加強子宮產后的收縮力;胎盤因素引起的大出血應盡快清除宮腔內容物,如診斷為胎盤植入,必要時行全宮切除[4];產道裂傷導致的大出血,立即修補撕裂的軟產道;開展健康教育,承辦孕婦學校,及早發(fā)現有性別期望的人群,做好心理輔導,盡可能使孕婦和家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迎接新生命的到來;認真詢問病史,產前檢查發(fā)現有出血傾向者,提前入院待產,進行血小板、出血時間、凝血時間等實驗室檢查,分娩期開通靜脈通道,做好配血、輸血、剖宮產術前準備;定期產檢,盡早發(fā)現妊娠合并癥與并發(fā)癥,必要時提前終止妊娠。總而言之,無論是何種原因出現的產后大出血,均會危及產婦的生命健康,甚至剝奪產婦的生命,針對發(fā)生產后大出血的原因實施科學的診治和制定有效的搶救方案,才能產婦的圍產期死亡率,提高圍產期的醫(yī)療質量。
產后出血是產科嚴重的并發(fā)癥,產后出血在產后2 h內發(fā)生率最高,搶救的原則是迅速止血,糾正失血性休克及控制感染[5]。我們觀察的384例產后出血患者中,發(fā)生于產后2 h內的322例,占83.85%。因此,產后2 h內總失血量可以較好反映失血情況,所以,產后2 h是觀察的重中之重。引起產后出血的原因雖然很多,歸根結底總會有一個合理的原因。要避免和減少產后出血的發(fā)生,我們必須提高對產后出血的認識,重視可能引起產后出血的誘因和各種原因,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采取預防措施;加強心理護理,密切觀察產程進展,合理使用宮縮劑,正確處理三個產程,產后密切注意產婦的生命體征、子宮收縮和陰道流血情況。
[1]高文萍.產后出血原因及其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06,21(3):320-321.
[2]馬斐飛,於利剛,熊琴芳.48例剖宮產術中大出血的原因分析和處理.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22):239-240.
[3]盧笑梅.產后大出血的原因應對措施分析.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17):224-225.
[4]羅海全,尹如鐵,何國琳.子宮切除術救治產科大出血32例分析.四川醫(yī)學,2007,28(7):779-780.
[5]翟俐慧.35例產后出血臨床治療體會.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