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莊鷺紅
(閩南日報社,福建 漳州 363000)
文字新聞與圖片新聞是報紙的“兩翼”,缺一不可。新聞界的不少前輩對此曾有過不少精彩的論述。現在新華社每天發送大量的圖片,如何在眾多的新聞圖片中進行取舍,讓圖片給讀者以視覺上的沖擊力,在整個版面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是時事新聞編輯面臨的重要問題。《閩南日報》時事部經過多年的摸索和努力,費盡心思地在時事新聞版上更多、更大、更講究運用圖片,使新聞圖片在版面上出新出彩,成為時事版的一個亮點,吸引讀者的視點。
善用“優質圖”保障新聞圖片在版面上的突出地位。如今,各種信息鋪天蓋地而來,現代讀者閱讀冗長文字的興趣和耐心正在逐漸減弱,而瀏覽直觀形象的新聞圖片的熱情卻在悄然增長。魅力無窮的新聞圖片往往包含了比文字更多的信息,而且圖片比文字更直觀、更形象。特別是一張上乘的圖片其視覺沖擊力及蘊含的深刻意義勝過千萬文字的描述。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
近幾年來,《閩南日報》加大對時事版的改革,新聞圖片的運用不僅量大,且敢用大照片,形成版面強勢,精彩而重要的圖片經常放在顯要的位置,甚至放在頭條。2009年12月15日,世界最長跨海大橋工程——港珠澳大橋在中國珠海市動工興建。作為中國建設史上里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項目,港珠澳大橋受到海內外廣泛關注。《閩南日報》時事部編輯,花大心思作了專題報道“世界最長跨海大橋飛架粵港澳”,這篇報道中采用的大幅照片是全景式圖片“在一片廣闊的蔚藍色海面上,一架望不到盡頭的天橋猶如一條蛟龍在海上空飛騰,綿延向海洋……”。為了凸顯這個跨境又跨海基礎工程的壯觀而宏大,這幅照片被放大到4欄,并在大照片左上方用三號黑體字標上這座大橋的幾個關鍵詞,即它的長度、耗資、用時,把圖片和文字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而一些特寫式圖片與主打圖搭配,做到有章有序,既配合主題裝飾版面,又形象而大氣地表達了飛架粵港澳這個“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的恢宏氣勢,在“優”“質”上保障新聞圖片在版面上的突出地位,起到了文字達不到的效果;又如汶川大地震中,每一張圖片都是那樣的震撼人心——埋在廢墟中的孩子緊握著斷筆的小手、在廢墟夾縫內打著吊瓶和廢墟外舉著吊瓶的兩個孩子……這樣的圖片極具質量,不需要任何文字說明就足以令人潸然淚下。這些圖片以其獨特的視角向讀者轉達一種視覺驚喜和新聞情緒,給讀者帶來心靈的沖擊。
巧用“組合圖”增強時事新聞版面視覺沖擊力。現在的時事新聞報道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許多報紙的時事版編輯,總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從新華社每天發送大量的圖片中發現不少可遇不可求的佳作,并從同類圖片中找出最具表現力最富視覺美感和沖擊力的那一張。而當單幅照片作為主題略顯單薄的缺陷下,恰當運用多張圖片構筑“組合圖”,即達到“大圖片”效果,也是形成版面強烈視覺沖擊力的一種好形式。
所謂版面“組合圖”,即是恰當運用多張圖片與簡短文字相連的形式來構成報紙版面大圖片區域,進而通過相關色塊、線條或者方框為一體,形成“大圖”版塊,共同完成對某一新聞事件、新聞人物、新聞現象的報道。巧用“組合圖”,正是注重了新聞性,出于強調報紙版面表達更加鮮活全面、更具視覺美感,構筑版面的視覺沖擊力,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新聞文字內容的綜合性、相關性及動態性,極大地調動了讀者的閱讀欲望。如2011年7月15日,一群來自大洋彼岸、作為中美友好使者的芝加哥中學生在北京中南海接受胡錦濤主席的親切接見。美麗的中南海里,草木蔥郁,湛虛樓前,胡爺爺微笑著與歡呼雀躍的學生們一一擁抱、胡主席與孩子們談笑風生、胡主席在孩子們的簇擁下沿著湖畔的林蔭路漫步,主席的笑臉親切和藹、金發碧眼的孩子們那燦爛的笑臉生動且無拘束,一張張圖片感情充沛、內容豐富,極富視覺美感,該給人以厚重的視覺沖擊和心靈震撼;如果此時只用其中一張“胡主席接見孩子們”的照片就略顯單薄,于是一組“中美友誼長存心間,世代相傳”構圖油然而生:一張“胡主席在孩子們的簇擁下在中南海漫步”的照片放大至三欄作為大圖,而胡主席與孩子們暢談擁抱等照片截成大小不等圓形圖片,然后從右到左、從小到大地鑲嵌在大圖周圍,而在整組圖的左邊是一欄的簡短文字說明。這“一張”富有現場感的組合圖感情充沛,形象而生動,構筑了版面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該版獲得當月優秀版面。
活用“主題圖”,跳出傳統思維定式大膽地讓照片唱主角。對在時事版面上讓新聞圖片唱主角這一作法,《閩南日報》時事部編輯們可謂是做到“盡善盡美”。比如在編排“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八十周年”的特別報道中,該版編輯慧眼識圖,從眾多的圖片中篩選出一張“一支駕駛新型坦克的大編隊呼嘯駛來”的圖片作為主題圖放大到1/4版置于左上角,與之相對應的右下方是一組“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戰地演習”的重疊圖烘托著主題圖,整版場面壯觀,展示了人民解放軍威武之師之氣勢;再有獲得本報優秀版面獎的《特刊·眾志成城 同渡難關 中國加油》,也是讓圖片唱主角渲染版面氣氛的典型。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我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里氏8.0級大地震,震中在汶川縣。截至5月18日14時,汶川大地震已造成32476人遇難。為沉痛悼念地震中的遇難者,國務院發出通知,2008年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5月19日14時28分起,全國人民默哀3分鐘,汽車、火車、輪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如何報道“這一刻,全國同哀悼”重大時刻?2008年5月20日《閩南日報》時事版突破常規編排,整版只發一篇文字稿約1000多字,用超粗黑字體作標題;而全國人民以各自不同方式悼念遇難者,并為幸存者祈福、獻愛心的13幅照片占據了大部分版面;其中,北京天安門前降半旗的特寫照片幾乎占了1/3版。在這里圖片的應用充分極致,充斥一整版,而那千字文很巧妙地編排在旗桿左右,填補了版面中大圖片的大空白。整版主題鮮明、沉重且莊重,它充分顯現了中國人民危難時刻“眾志成城,同渡難關”的堅強意志,渲染了“中國加油”的精神氣魄。
雖說在報紙版面上作為“配角”的新聞圖片,在“速覽時代”的今天已逐漸成為“主角”,但這并不意味著它不能以配文的形式存在,為了增加版面的表現力,圖配文不僅是應該的,而且有時還是必須的。譬如一些典型人物(或事件)的報道,因人物命運的坎坷、因事件的特殊而牽動人心,所以人們不僅要見其文,且更想見其形,配發一張或一組有特點的人物(或事件)照片,會大大增強報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因此,要想讓整版文字只講一個人或一件事的版面看上去不那么單調,讀起來不那么乏味的話,用圖片來搭配就顯得非常重要,當然,有沒有豐富的圖片也是選擇時事專題的一個重要依據。圖片不僅美化版面,而且也可以豐富內容,讓深度報道更有立體感,且活潑又不失嚴謹,是深度報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時事版的一個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