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為小兒時期常見病、多發病。其病原體主要侵犯鼻、咽、扁桃體及喉部而引起炎癥,如不及時處理,嚴重者可發展成肺炎,甚至出現呼吸衰竭危及生命[1]。本文筆者探討重組人干擾素-α1b霧化治療小兒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來本院兒科就診的患兒48例,符合以下入選標準: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發熱,病程小于48 h;②有卡他癥狀,一般情況良好,無扁桃體滲出、淋巴結腫大及中耳炎,排除其他疾病;③末梢血白細胞數正常及C反應蛋白正常;④年齡6個月~5歲。其中,男30例,女18例,平均年齡(21.89±11.52)個月,治療前做血常規檢查:白細胞(4.2~12.4)×109/L,淋巴細胞45% ~60%,中性粒細胞26% ~55%,胸部正位片示未見異常。將48例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4例,兩組性別、年齡、臨床表現及血常規指標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給予重組人干擾素-α1b 5ug加入0.9%氯化鈉溶液2~4 ml中高頻霧化,2次/d,15 min/次,連用5~7 d;對照組給予利巴韋林注射液10 mg/(kg·d),2次/d,連用5~7 d。療程結束后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及藥物不良反應。
1.3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數據用百分率(%)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療程結束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83%,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退熱時間比較 觀察組退熱時間為(16.45±6.21)h,對照組為(32.43±8.57)h,兩組退熱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小兒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兒科最常見疾病之一,占上呼吸道感染的90%左右,患兒卡他癥狀明顯,末梢血象白細胞不高[2]。本文筆者選用重組人干擾素-α1b高頻霧化治療小兒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并與利巴韋林注射液作比較。
重組人干擾素-α1b具有廣譜的抗病毒、抗腫瘤及免疫調節功能。干擾素與細胞表面受體結合,誘導細胞產生多種抗病毒蛋白,從而抑制病毒在細胞內的復制;可通過調節免疫功能增強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對靶細胞的特異細胞毒作用,有效地遏制病毒侵襲和感染的發生;增強自然殺傷細胞活性,抑制腫瘤細胞生長,清除早期惡變細胞等。利巴韋林注射液具有抑制病毒生長的作用;藥物進入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后迅速磷酸化,其產物作為病毒合成酶的競爭性抑制劑,抑制肌苷單磷酸脫氫酶、流感病毒RNA多聚酶和mRNA鳥苷轉移酶,從而引起細胞內鳥苷三磷酸的減少,損害病毒RNA和蛋白合成,使病毒的復制與傳播受抑制;對呼吸道合胞病毒也可能具有免疫作用及中和抗體作用[3]。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退熱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兩組療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結果表明,重組人干擾素-α1b治療小兒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王福霞,任劼,劉麗利,等.重組人干擾素-α1b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臨床療效觀察.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11):1342-1343.
[2] 黃青枝.干擾素霧化聯合滴鼻治療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療效觀察.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醫學卷,2009,6(4):195-197.
[3] 戴春光.利巴韋林氣霧劑治療小兒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療效分析與評價.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33):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