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2年至2009年門診阻生牙拔除患者300例,男151例,女149例,年齡18~56歲,均為下頜阻生牙,以近中阻生牙居多,患者無全身系統性性疾病,平時無出血傾向,出凝血時間正常。手術多采用翻瓣、去骨、劈牙等標準的口腔外科手術方法。拔牙患者隨機分為A、B兩組。A組150例,男73例,女77例;B組150例,男72例,女78例。A組為實驗組。
1.2 方法 實驗組用手術剪在無菌條件下將市售的明膠海綿剪成1.0 cm*0.8 cm*0.5 cm的小塊若干。用無菌鑷子將制備好的明膠海綿沾勻碘仿粉末置于棕色無菌的廣口瓶中備用。牙拔除后常規處理拔牙創、牙槽復位,對創傷較大的拔牙創進行縫合后,置2~3塊碘仿明膠海綿于牙槽窩內,拔牙創上放1個棉球囑患者咬住,30 min后取出。B組為對照組,拔牙創常規處理后單純咬住棉球,30 min后取出。兩組患者拔牙后均用3 d抗生素以預防感染。(阻生牙拔除均由筆者操作,術后留觀30 min,并作門診日志囑患者有出血,疼痛等癥狀隨診。)
1.3 術后并發癥判斷標準 24 h內唾液中僅有少量血絲或少量滲血為正常;術后1 h吐出血塊或出血不止為術后出血并發癥。拔牙后2~3 d創口出現持續性劇烈疼痛,可向耳聶部放射,拔牙窩內空虛或有腐敗性血凝塊、有明顯臭味,為干槽癥[1]。
2.1 兩組病例在性別、年齡、手術類型和手術時間上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見表1。

表1 兩組病例一般情況比較(顆)
2.2 兩組不同的處理措施結果的比較見表2。經χ2檢驗,實驗組并發癥的發生幾率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不同的處理措施結果的比較(顆)
由于下頜阻生智齒局部組織特點,拔除時較普通牙困難,術中創傷大,在牙拔除術中或術后,可能發生的并發癥是相當多的。除了術前做好細致的檢查,掌握好拔牙適應證,術中嚴格無菌操作,減少拔牙創傷,盡可能關閉或縮小拔牙創,有效殺滅拔牙創內病原微生物和確保血凝塊形成,這些并發癥是可以減少到最低的。
碘仿溶于組織液(血液、創血分泌物)后,緩慢釋放出游離碘,對需氧菌和厭氧菌均有殺滅作用,并有防腐功能,其對組織無刺激性,能減少創面滲出,吸收其滲出液,保持創面干燥,促進肉芽的生長及創口的愈合[2]。此外,碘亦具有良好的感覺麻痹性止疼作用,對改善病灶區血液循環、促進愈合、緩解炎癥癥狀具有臨床意義。明膠海綿為局部止血劑,具有可吸收性,用于創口止血,其上的小網孔便于碘仿粉的附著。因此,在牙槽窩內放置碘仿明膠海綿,既可使拔牙創口與外界隔絕,避免食物殘渣、細菌等進入牙槽窩,又能改善創面微循環,減少滲出,提高局部免疫能力,達到止血、止痛、抗炎、促進組織修復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臨床拔牙術中應用碘仿明膠海綿能明顯減少出血、干槽癥等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術后不需復診取出放置物,療效肯定、取材方便、操作簡單,價格低廉。
[1] 邱蔚六.口腔頜面外科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78.
[2] 丁加根,肖萍,陸正安.碘伏預防下領阻生齒拔除后干槽癥的臨床試驗.實用口腔醫學雜志,199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