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惠良 賈虹
成人肥大細胞增生病1例
沈惠良 賈虹
目的報告1例少見的成人肥大細胞增生病。方法門診隨診觀察。結果用藥后控制良好。結論目前無有效治療方法,主要是對癥治療。
成人肥大細胞;增生病;治療方法
1.1 資料現病史患者男,20歲,大學生,因“全身起色素斑疹20年,無痛癢”,于2008年7月來我院就診。患者訴自出生不久,全身起過一次水皰,伴發熱,后經治療(不詳)水皰消退,留下色素斑,從未消退過,洗澡時可發紅,輕度瘙癢,數十分鐘可緩解,皮疹無明顯季節性,因家庭困難以及無任何不適,一直未予重視和治療。現感影響美觀,隨來就診。既往史常有腹瀉、胃痛史;家族史家族中無類似病史,父母非近親結婚。系統檢查無異常,體型偏瘦。
1.2 皮膚科檢查頸部、軀干、四肢見廣泛的綠豆至黃豆大小的淡褐色斑疹,孤立不融合,部分約3~5成族分布,摩擦后斑疹隆起成丘疹,并且明顯發紅,人工劃痕癥(+);(照片1,2,3)
1.3 病理檢查表皮輕度增生,基底細胞層明顯色素增加,真皮乳頭層和真皮淺層血管周圍可見灶狀分布的圓形和梭形細胞,細胞胞漿豐富,嗜酸性,細胞核卵形均一深染。Giemsa染色陽性,胞漿內可見淡紫紅色顆粒(照片4),診斷:肥大細胞增生癥。
治療:給予曲尼斯特0.1 tid口服,治療2個月,褐色斑疹明顯變淡,人工劃痕癥(-),但停藥1月后,皮損有部分復發。

圖1 人工劃痕癥(+)

圖2 病理檢查(Giemsa×40)表皮輕度增生,基底細胞層明顯色素增加,真皮乳頭層和真皮淺層血管周圍可見灶狀分布的圓形和梭形細胞,細胞胞漿豐富,細胞核卵形均一深染。Giemsa染色陽性。
肥大細胞增生病分為2類:皮膚性和系統性。肥大細胞病臨床特征不僅與損害本身有關,還與肥大細胞釋放的大量介質有關,可導致瘙癢等過敏反應、胃腸道反應、頭痛、鼻炎、骨痛等一系列癥狀;皮膚和骨骼損害最為常見;色素性蕁麻疹是肥大細胞增生病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發病率在1∶1000~1∶8000之間,男女發病率相同[1]。損害出生就有或在生后第一年發生,為紅色、紅棕色圓形至卵圓形斑疹、丘疹和斑塊,2~3 cm,隨年齡增長而退化。輕微摩擦或創傷可誘發風團(Darier征),甚至出現水皰;數年后癥狀消失留下色素斑疹。成年患者中深褐色小斑疹和丘疹主要見于軀干和四肢,不會自發消退,系統累及常見(骨髓)。該患者做過胃鏡檢查,未見異常。外周血檢查正常,骨髓檢查未做。該病無有效治療方法,主要是對癥治療,可給予抗組胺藥物和色甘酸鈉[2],避免引起肥大細胞釋放介質的因素。我們給予肥大細胞膜穩定劑曲尼司特口服,取得較好療效,但停藥后,有復發傾向。
[1]P.H McKee,S.R Granter,E.Calonje.皮膚病理學.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7:1491-1494.
[2]趙辯.中國臨床皮膚病學.第1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1098.
313200浙江省皮膚病防治研究所(沈惠良);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醫院(賈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