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質量認證審核中心 冀曉東 武晉花 張永成
循環經濟評價標準體系探索
□ 山西質量認證審核中心 冀曉東 武晉花 張永成

傳統經濟向循環經濟轉型是人類正在經歷的一次里程碑式的產業革命。循環經濟是在資源超載和環境超載的雙重脅迫下,人類發展方式的一次根本變革。在全國對循環經濟高度重視,普遍開展循環經濟試點的情況下,選擇企業、園區和區域開展循環經濟評價研究與示范,緊密圍繞當前突出的、緊迫的和帶有全局性的問題,提出標準化解決方案,構建我國循環經濟認證體系,為加快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發揮積極作用。
循環經濟發展是人類在經濟發展理念、模式上的一次質的飛躍,涉及到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如何引導循環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這是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循環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的經濟發展模式,擁有自己內在的發展規律,而標準正是揭示規律、總結發展模式的必然路徑。標準以科學、技術和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以促進最佳的共同效益為目的,具有較強的導向性、規范性,為循環經濟活動及其結果提供規則和準則,將循環經濟涉及的各個領域、各個流程以及產品設計、生產的全過程納入規范化、標準化軌道,引導企業準確把握循環經濟的內涵,避免了部分企業中存在的循環經濟概念化、模式化現象,防止只循環不經濟,為循環而循環等問題發生,形成循環經濟發展的驅動力,確保循環經濟規范化發展。
要準確掌握循環經濟發展的基本現狀,必須科學地開展循環經濟運行效果的評價。而標準是循環經濟評價的前提,只有編制循環經濟評價標準,才能建立完善的循環經濟績效評價體系。通過建立標準來反映循環經濟發展的正確模式和理念,將循環經濟的理念融入到企業經濟決策和日常管理活動中。通過標準來科學、合理地規定評價的內容、方法,為評價活動提供共同遵守的準則,確保評價活動的科學性、一致性。通過對循環經濟績效進行全面、系統評價,反映循環經濟系統的運行狀況,準確掌握循環經濟發展的狀況,判斷和分析循環經濟發展水平、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為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廣大企業的科學決策提供有力依據。
開展循環經濟認證不僅有助于提高循環經濟評價活動中的科學性、客觀性和公正性,更有利于探索模式、積累經驗、完善政策措施。循環經濟認證必須遵循相關認證制度依法開展。而標準是開展循環經濟認證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構建循環經濟評價標準體系,形成具有特色的循環經濟認證標準體系,可以使循環經濟認證有據可依,有法可循,有利于循環經濟認證工作的法制化、科學化、國際化。同時,還可以通過循環經濟認證的開展,探索模式方面的經驗,在成熟的情況下在全國推廣,提升循環經濟發展的水平。
根據李克強副總理“建立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的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的總體要求,項目組用系統的思想構架這套標準體系,力爭系統地反映循環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系統地考慮宏觀、中觀和微觀經濟體,系統地設計標準體系,將普適性標準、專業性標準和卓越改進的標準全部納入其中,從系統的角度分析和評價不同層次循環經濟主體的運行模式和績效。循環經濟評價標準力圖充分體現新的經濟發展理念,包括3R原則、生態效率理念等內容,強調經濟發展要綜合考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積極運用科學的方法對經濟指標與資源或環境指標的投入產出數據進行分析,從長遠的角度考慮績效水平。通過循環經濟績效的評價,促進循環經濟的不斷發展。
循環經濟評價標準體系的建立要綜合考慮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特征和認證認可手段、內容,將循環經濟認證依據的標準體系框架分為3個層面,形成三維的標準體系框架。第1維是以不同的循環經濟實施的主體企業、園區和區域3個層面展開,第2維是以標準的不同層次,評價準則——評價實施指南——業績改進指南,逐漸細化遞進,第3維是同時在不同的循環經濟實施主體按不同的類型再細化遞進展開。例如,企業層面按山西省典型的煤炭、冶金、焦炭、電力、化工、建材等行業,園區以工業園區、綜合類園區、農業園區、靜脈產業園區等,區域則以市、縣區分,分別展開,逐一編寫評價實施指南和業績改進指南標準。
目前我國循環經濟認證研究已經取得初步成果,建立了一個由企業、園區、區域3個層面通用的評價標準導則和不同行業評價操作性、專業性更強實施指南組成的初步循環經濟評價標準體系,為循環經濟認證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第1層面的循環經濟評價導則,為企業循環經濟評價提供了原則性的要求、框架性的指標體系以及評價方法,將為后續各行業制定循環經濟評價實施指南提供依據和思路。各個行業循環經濟評價實施指南則是根據循環經濟評價導則規定的原則編制的評價實施指南,結合各個行業循環經濟發展特征,進一步細化了評價管理過程時各個行業的具體循環經濟管理要求,明確提出行業循環經濟運行績效指標評價項目和分級標準,為行業的循環經濟評價提供了系統的評價標準和方法。企業采用本標準可以自行評估,掌握本企業的循環經濟發展狀況;循環經濟發展主管部門可以此作為依據對循環經濟試點單位的整體循環經濟發展狀況進行評估和監督檢查,從而督促企業提高循環經濟發展水平。
循環經濟評價標準需要集合系統論、現代經濟學、統計理論、生態學等理論和研究方法,體現出較強的實用性、創新性,應當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循環是關鍵。循環經濟評價標準要突出循環的理念,區別于傳統的節能減排、清潔生產、淘汰落后、產業結構調整等理念,強調“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的應用,充分體現減量化優先,將循環經濟發展的潛力分析、確定重點任務和推進措施作為標準的重要內容,對企業的裝備水平、技術水平提出具體評價要求,提出行業具體的循環產業鏈的設計指南,強調再利用指標和再循環指標的設計,同時,考慮充分利用區域的資源共享優勢如集中加工等,通過物質、能量的合理循環和有效循環,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綜合提升。
第二,管理是保障。大多數企業在發展循環經濟時,側重于工程項目建設、技術裝備工藝的提高,而輕視了循環經濟運行的管理,導致循環經濟只浮于表面,不能落實到日常管理過程中進而成為企業的經濟發展理念和模式。循環經濟的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而循環經濟管理過程是這項系統工程的核心內容。只有日常的管理機制健全才能保證企業循環經濟的正常發展,才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這套標準中管理過程分為發展戰略,發展規劃,資源,實施與運行,測量、分析和改進5類軟指標,將過程管理的理論運用到循環經濟管理中,采用了PDCA循環管理理念,將循環經濟運行的管理也看作是一個大過程,從領導戰略決策到規劃落實,從配置資源到實施與運行循環經濟規劃,從測量分析改進到獲得績效,全面體現PDCA管理理念。特別是要強化測量、分析和改進的理念,明確在循環經濟目標考核、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實施、重點工程和任務的開展、循環經濟項目的效果評估等各個節點都要滲透監測、分析和改進的思想,形成自我發現問題、自我完善改進的良性發展機制,使循環經濟管理更加系統、科學、完善。
第三,績效是根本。循環經濟運行績效是循環經濟管理的目的和根本。循環經濟評價標準將運行績效分為經濟、資源與能源利用和環境3類硬指標,各行業可以結合行業循環經濟發展特點,選擇具體的評價指標。確定具體行業的循環經濟管理要求的補充說明,明確具體的評價績效指標、基準值和權重值,通過評價基本可以反映企業整體績效的全貌,對于促進企業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經濟社會的發展、環境的改善關系到每一個公民的切身利益,這套標準為所有關注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的相關部門和單位提供了科學的評價依據。政府根據循環經濟評價標準所得到的評價結果,可以作為依據做出推動循環經濟方面的支持、鼓勵的決策,確定循環經濟的示范企業,在行業中推廣學習,以充分發揮循環經濟示范企業的帶頭作用,加大循環經濟發展的支持和推動力度。企業應用這套標準,可以自覺地關注經濟、社會、環境3方面的綜合發展,以集約型的發展方式提高企業的綜合效益,將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原則納入到生產、管理和考核體系中。通過自我評價,可以對生產、能耗、技術裝備、措施以及循環經濟發展水平進行系統的梳理、診斷,找出進一步改進措施,在企業內部形成循環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和發展模式。
構建循環經濟評價標準體系,將對完善循環經濟理論體系,加快我省轉型跨越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有力推動全省乃至全國循環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新基地、新山西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