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省標準化研究院 姜欣 單丹
國際貿易單證標準實施不力成為我國重要的外貿障礙
□ 黑龍江省標準化研究院 姜欣 單丹

國際貿易單證是指在國際結算中應用的單據、文件、證書等,須憑借這種文件來處理國際貨物的支付、運輸、保險、商檢、結匯等。國際貿易單證的費用相當驚人,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的相關測算顯示,其費用平均是世界貿易總額的8%左右,以中國的國際貿易額達2.8萬億美元為例,我國在國際貿易單證上的支出將達2000億美元以上。
然而,由于我國出口企業對國際貿易單證標準缺乏了解,每年因單證標準操作方面造成的貿易損失巨大,據WTO的數據顯示,單證標準化壁壘已成為阻礙中國國際貿易的最大障礙,出口企業應引起高度重視。
目前,我國擁有60多萬家進出口企業,但由于我國出口企業對國際貿易標準缺乏了解,單證、標簽等不符合國際標準造成的滯關、壓倉、退貨等事件,使得我國在國際貿易程序簡化與標準化方面每年的實際損失合人民幣1萬億元以上。其中涉及農產品、機電、紡織服裝、玩具產品、食品、燈具等產品的進出口,而且還有不斷擴大影響范圍的發展趨勢。以我國遭受標準技術貿易壁壘的重災區——紡織服裝行業為例,按照國家商務部數據顯示,2010年在高達近300億美元貿易損失中因單證標準操作方面造成的貿易損失竟占將近1/3。作為我國外貿前沿陣地的廣東省,根據2009年廣東省外經貿協會針對廣東外貿企業的調查顯示,該省每年進出口總額高達4000億美元左右,但因為對國際貿易標準的不了解而造成貨款無法回收的比例就達5%,總額約200億美元,是其他國家平均單證誤差率的20倍。例如,一筆貿易方案中計劃盈利10萬美元的一批出口燈具,由于我國出口企業沒有按照聯合國國家碼單證標準規定的兩位數填寫發貨單,而是將發貨單的國家碼寫成了3位數,某國海關計算機系統便不允許該批貨物的通關,造成貨物積壓長達3個月,出口企業在這筆業務中由于單證非標準的錯誤導致整個出口方案的失敗,這是深刻的教訓。我國單證費超外貿企業全部利潤高達2000億美元,我國外貿因標準問題年損失超萬億人民幣。
對常規的實務操作而言,化解單證標準化壁壘遠比破解質量、安全等方面的壁壘容易得多,成本也要低得多,只要我國出口企業操作人員重視和遵循當前我國逐漸開始推廣的國際貿易便利化或國際貿易程序簡化國家標準,要化解這種技術壁壘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為何我國的出口貿易每年還有上億的損失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國國際貿易標準化相關工作中斷達10年之久。目前,國外很多國家已經很重視單證標準化問題,相比國外,我國的貿易標準化工作就顯得相當滯后。迄今為止,在我國的《職業資質標準》和《中國職業大典》這兩部重要的標準與法典當中,還沒有涉及有關進出口業務的內容。因此,我國相關機構和出口企業普遍對單證國際標準缺乏了解,由此導致的出口損失在國際上首屈一指。
當前我國大約有100萬左右的單證從業人員,每年外貿部門以及涉外企業組織的單證人員資格培訓人次僅有約5萬~10萬人,這對于位列世界首位的貿易大國來說,能得到專業化的人才供給簡直是杯水車薪,加之采用的培訓教材都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資料,培訓內容也偏簡單,僅僅涉及一些基礎性知識,如制單、填單、審單、驗單等,對貿易單證標準化內容根本沒有涉及。我國很多的單證員甚至連什么是標準的單證都沒有基本的概念,更不用說在實際工作中如何去區分標準單證與非標準單證了。同時,全國1000多所設立國際貿易專業的大專院校中,沒有一所設立相關科目,也沒有相關培訓。
例如,目前我國國內大部分教材在介紹商品特定化方式的時候依然用“嘜頭”這個詞,而嘜頭其實是由地方語言演變成為行業術語的,如果沿用這個詞進行制單,單據都會由于不符合標準而被拒絕,從而導致數據無法傳輸。加之很多單證都是由我國外貿企業自行設計和繕制,其格式紛雜,統一和協調性相當低,存在大量潛在的國際貿易糾紛和風險隱患,萬一出現問題,將造成不可估算的重大經濟損失。
以汽車零配件的報關單證掌握為例,汽車零配件因為型號不同,作用不同,商品編碼歸類肯定不同。基本每一個零配件都有對應的HS編碼,要整理出所有的汽配HS編碼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而且每一個汽配因為不同的HS,其申報方式也會不同。按長期經驗來說,企業必須弄清楚汽配零件HS再去清關,否則會耽誤時間。申報時品名不能合并的,必須一一列明,這就是汽配報關最繁雜的地方,一次進口,可能品名就有幾十個,這就大大增加了業務員取得完整外貿單證的難度。再以電熱毯為例,它的海關編碼是6301.1000,6301是毯子,1000是電熱的。如果后4位是2000,那就是羊毛做的。如果在6301.2000后面再加10變成6301.2000.10,就是指羊毛長度不超過3 cm的羊毛電熱毯。現在企業大都處于低成本運行階段,人才缺乏,甚至很多外貿企業主都不懂國際貿易規則,同時也不了解國家對進出口業務的要求,所以很多中小型外貿企業會將具體的通關辦理委托給國內一些報關公司或國際物流企業去做,這就大量增加了中小企業的成本費用。另外,原本簡化國際貿易程序是UN/CEFACT制定系列標準的目的所在,但該機構發布的保障國際貿易程序簡化的國際標準卻是一個龐大的體系,使得要掌握該系列標準非常艱難。
目前我國海關、質檢等領域的常規制度仍與企業實際操作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建議政府加強了解企業長期反映而得不到落實的問題,完善相關職能部門的服務,繼續努力推進貿易便利化。各海關、稅務、商檢的各項程序法規應具體根據不同企業類型的特定情況有適應性的規定,細化出口產品、海關代碼,從企業需求出發梳理各個環節,大力推進國際貿易標準化工作,降低法檢收費標準,切實簡化各個部門相關手續,降低企業交易成本。努力實現國際貿易單證標準化4個基本要素,即:單證格式、貿易數據元、貿易數據元代碼、標準EDI報文,這是我國外貿企業的國際貿易單證突破國際林立的技術壁壘的基礎條件。
由于聯合國關于國際貿易標準化的建議書和標準眾多,又都是英文版的,對于中國使用者來說非常困難。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進行了多年深入的研究,已經將這些建議書、標準和技術規范進行了科學分類,編制出版了《國際貿易程序簡化與標準化指南》、《國際貿易簡化與標準化實務》、《國際貿易電子數據交換標準化實務》等書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培訓中心已與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共同發起了國際貿易標準化推廣應用項目。但單證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要有明確的計劃和目標,按照我國外經貿的發展需要,至少在5年內能為外貿企業培養輸送約10000名涉外人才、兩三年內培養300~500名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高管的中高級管理人才。為了實現此目標,我國相關管理部門、教育部門與企業應走聯合辦學的道路。分別針對政府企業和貿易主管部門中高級管理人員、一線專業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對剛進入或者準備進入這個行業里的大學畢業生和研究生,開設有針對性的培訓班和實訓練習。
企業除了加大對人才的培養之外,還應加強制度建設,建立一套從生產到流通各環節單證管理和流轉制度,建立一套適合涉外企業的單證工作專人負責、 單獨部門負責制,提高員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通過制度建設,促進經營機制轉型或與國際貿易標準接軌,實施服務標準化,才可能改變現狀,規避單證標準化壁壘風險。另外,企業必須及時更新外貿單證管理軟件。隨著外貿企業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以進出口業務處理過程為直接對象的進出口業務管理系統開始出現,系統由制單軟件的功能擴充發展,最初表現為單純的“進口業務”、“出口業務”管理軟件。其特點為:以外銷合同、發票為主線,以數據錄入為手段,以統計分析為目標。但合同、發票、收付、庫存等數據僅能錄入保存信息,以滿足全公司業務數據的統計查詢,缺少對各種業務的管理控制方法和手段,進、出口系統與其他MIS系統相互獨立,數據不能共享。我國企業必須加大對管理軟件的更新力度,適應外經貿形勢的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更要求外貿企業要改變以往主要依靠數量和速度發展為主的思路,改變外貿產業結構和進出口商品結構,提高出口商品的質量、檔次、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走實業化、集團化、國際化規模經營和集約型增長之路。企業要化解單證標準化壁壘造成的影響,既要與國際企業接軌,更要加快實現外貿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