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松林 陳志潔
(連云港市檔案局,江蘇連云港,222002)
谷牧與連云港
姜松林 陳志潔
(連云港市檔案局,江蘇連云港,222002)
谷牧是我國經濟建設戰線的杰出領導人,新海連(連云港市的舊稱)解放后首任市委書記兼新海連警備區政治委員。他說:“我對于連云港確實有特殊的感情。抗戰初期、抗戰后期和整個解放戰爭期間,我同蘇北人民、新海連地區的人民戰斗在一起。接著我又奉命進駐了新海連地區并協助地方建立了當地的人民民主政權。我和那里的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建國以后,連云港市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發展,如今又成為我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港口城市之一。完全可以預期,在改革和開放的推動下,連云港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

1948年11月7 日,新浦、海州解放。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魯中南軍區新海連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駐地新浦,谷牧任主任。他帶領軍管會在全面接管城市后,解放淮北鹽場,號召學校復學,郵局恢復通話、通郵,水廠復工,頒布統一的接管方針和政策,設立敵偽物資登記處,宣布獎懲辦法。11月28日,軍管會發布通知,對接收的敵偽物資進行集中保管。12月6日,又成立以谷牧等17人為委員,以谷牧為主任的物資處理委員會,規范物資處理以及舊職員工任用問題。12月12日,中共新海連特區委員會成立,谷牧任特區書記,同時撤銷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魯中南軍區新海連軍事管制委員會,軍管時期結束。同月中旬,中國人民解放軍新海連特區警備司令部成立,谷牧任政治委員。12月20日,谷牧和胡定千簽署新海連特區警備司令部通令,要求軍政機關遵守鐵道交通規則。22日,谷牧發布訓令,要求黨政軍民按照醫院規章行事。1949年1月,谷牧要求修復因支援淮海戰役而破損的公路,維持鐵路交通秩序。2月,谷牧向特區干部傳達淮海前委徐州會議精神,提出五點工作意見:1、調整充實組織機構,2、搞活城鄉流通,3、搞好學校復課,4、改善城市醫療衛生狀況,5、整頓恢復生產。作為連云港解放后第一任書記,在全面接管城市后,面對國民黨留下的爛攤子,他迅速采取措施,制止暴亂,穩定秩序,平抑物價,發動群眾生產自救,恢復學校教育,為連云港的解放和解放初期的社會穩定、經濟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73年2 月,周恩來發出“三年改變港口面貌”號召;3月,國務院成立了以粟裕、谷牧為正副組長的“港口建設領導小組”。在此情況下,連云港掀起了建國以來最大的建港熱潮。4月25日至26日,時任國家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建港領導小組副組長的谷牧來到連云港視察港口建設情況,時任中共江蘇省委副書記的彭沖陪同視察、調研。谷牧在聽取了省、市和連云港港務局關于港口建設規劃情況匯報后,就建港規模、建港條件、建港的戰略意義和今后任務提出了重要意見。谷牧說:“從全國港口合理布局考慮,連云港處在我國沿海中部,可以充分利用隴海鐵路,應該承擔西部地區和川、蘇、皖、魯部分物資的進出口任務。這些省區的貨物不必繞道上海和青島,這樣既可以減輕港口和鐵路的壓力,又可以減少中轉環節,節省運輸費用。”同年,連云港建港指揮部成立。
1977年11月21 日,谷牧在國務院港口辦公室指示:“中央考慮要大打大鬧連云港,不是小打小鬧,也不是中打中鬧,而是大打大鬧。江蘇省對連云港的建設期望很大,要建成5萬、10萬噸級碼頭,要大搞,還要把鐵路大橋搬去連接東西連島。”11月29日,國務院港口辦公室和交通部在北京召開了“連云港建設規劃座談會”,提出了連云港總的設想:“以連云港為中心,北起嵐山頭,南至灌河口,統一納入連云港總體建設規劃,分期分批逐步將其建設成為工農結合、城鄉結合、擁有先進技術裝備的現代化深水大港的港口城市。”后經交通部黨組研究決定:將原定的廟嶺煤碼頭改為2萬、5萬、10萬噸級泊位各一個,吞吐量為2500萬噸。并且建造黃鷹嘴到西連島的攔海大堤,要求8年基本完成,投資約4.6億元。到1985年基本完成廟嶺港區的16至18個萬噸級泊位,綜合通過能力約達5000萬噸。
1988年11 月,谷牧再次來連視察。他專門去了連云港港口。他說:“新港規模比老港口大得多。將來西大堤搞成,港口里可以擺幾十個泊位。在全國我還未看到像你們這樣擺得滿滿的。在國內,將來你們這里泊位的密度可以算是最高的一個。”80年代的連云港港口,經歷了一輪快速大發展。1988年8月,鐵道部組織專家確認連云港大陸橋運輸方案,連云港作為東端橋頭堡將發展成為國際貿易中重要的集裝箱港口。


1985年谷牧為連云港題詞
2008年12 月,連云港港終不負谷牧重托,吞吐量首次超過億噸,跨入億噸大港行列,實現了億噸大港的建設夢想。2009年6月10日,國務院通過了《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連云港港被定位為國際性、綜合性遠洋樞紐港和集裝箱干線港。
谷牧在國務院任職期間,一直分管經濟工作,是我國經濟建設領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鄧小平經濟改革政策的積極支持者和實踐者,中國創立經濟特區的主要決策人之一。在改革開放的重要時期,他多次親臨連云港視察指導,為連云港的發展殫精竭慮、出謀劃策,極大地促進了連云港的改革開放。
1984年4月6 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和國務院聯合召開沿海部分城市座談會,確定進一步開放包括連云港市在內的14個沿海港口城市。同年5月,谷牧聽取了連云港開放工作的匯報,作出具體指示:“沿海城市以進一步對外開放為中心,全面改革,工作全面發展、提高的新形勢很快就會到來。”他指出:“地理位置、港口條件都很好,都有一定的工業基礎,對外開放大有前途。搞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主要是抓好規劃的制定,要聽取各方面人士的意見,搞好可行性研究。”他要求:“要爭取時間把內部改革搞好,沿海開放城市改革的步子要大一些,勇于開拓,走在全國的前面。”

1985年6 月,谷牧又專程來到連云港市視察工作,在連云港市聽取了南通、連云港市對外開放工作的匯報。他說:“對外開放要搞活,管理要跟上。合資、合作企業,要切實抓好準備工作、建設速度和質量,以及建成后的管理等各個環節,辦一個成一個。”他還特別指出:“隴海沿線九省區的出海口在連云港,連云港要積極為內地做好服務工作,進一步搞好同內地省區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要采取優惠政策,創造有利條件,聯合內地省區,共同開發利用港口,帶動內地經濟發展。”1988年11月,谷牧再次來連考察。他非常關心合資企業建設問題,來到江蘇省三得利食品有限公司,勉勵日方總經理:“第一條,管理上要加強人員培訓,提高素質,要達到先進水平;第二條,打進國際市場。”在談到連云港對外開放時指出:隴海鐵路“橫貫中華,橋架歐亞”,“連云港是很大一篇文章,你們要把內地各省區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你們弄些經驗,我幫你們喊叫一番。”他指出:“要充分利用隴海鐵路,東面找出海,西面新疆幾個口岸也對外開放。這個線唯一出海口是連云港,那一頭是南疆、蘇聯,將來很有前途。”由此可以看出,谷牧對連云港戰略地位的了解程度和對連云港發展戰略的深入思考,特別是對連云港的殷切期望。
21世紀,連云港的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取得的成績斐然。連云港作為江蘇沿海開發的龍頭,正朝著國際性海濱城市、現代化的港口工業城市和知名的旅游城市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