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市檔案局局長 王 欣
弘揚檔案文化 彰顯鎮江特色
鎮江市檔案局局長 王 欣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主題,對文化建設提出了新要求,也為我們建設檔案文化傳播工程指明了方向。檔案部門在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的精神中,要充分認識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全面提升檔案文化影響力。這就要求我們樹立“大檔案”“大文化”的工作理念,進一步加強檔案文化建設的自覺性和工作力度,建設一批具有開放性、現代性、文化性、社會性和標志性的公共檔案館,重點加強歷史文化特色館藏建設、名人檔案庫建設,利用現代化手段充分發揮檔案文化資政育人的作用,不斷創新檔案文化傳播,打造“城市記憶”特色品牌,讓檔案走入百姓之中,讓更多的人感受檔案文化蘊涵的深厚魅力,不斷推進檔案文化的大發展和大繁榮。
檔案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傳承與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具有積極意義。1.依托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增強檔案文化影響力,使之成為弘揚培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課堂。目前,鎮江檔案新館建設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和重視下基本完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近1000平方米。為打造檔案工作亮點,我們與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以“大愛鎮江”為主題聯合舉辦展覽,目前,收集近幾年鎮江市評出的“大愛之星”個人和群體感人事跡、鎮江志愿者風采,以及“小城大愛”和鎮江市“大愛有行”愛心活動的圖片和實物1000多件,充分展現鎮江社會的和諧及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情懷,對中小學生及社會大眾進行優秀道德教育,向公眾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地情教育及科技文化知識教育,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2011年9月12日《人民日報》頭版,以《鎮江用微笑指數衡量文明程度》為題介紹了鎮江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其中專門舉例介紹鎮江市檔案新館建設情況,對促進鎮江的社會文化繁榮和發展,提升檔案工作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產生了積極的影響。2.積極整合檔案資源建設,弘揚特色檔案文化。善謀大事者必先善抓機遇,鎮江正在大力實施城市文化戰略,檔案文化建設是這一戰略的重要方面,做大做強本地各類特色檔案文章,服務經濟建設、服務中心工作是我們的職責所在。鎮江具有豐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蘊,各類特色檔案館眾多。如句容有茅山新四軍紀念館,丹徒有茅以升紀念館、冷遹紀念館,市區有賽珍珠紀念館、趙伯先紀念館,等等。這些都是建設“大檔案”“大文化”的基礎。下一步我們要綜合利用這些基礎,充分發揮國家一級綜合檔案館主力軍和組團引領作用,積極加強與各地特色檔案館的聯系,充分整合檔案資源,實現檔案資源共享,打造鎮江特色,弘揚鎮江檔案文化。3.充分利用館藏資源,擴大檔案編研成果。目前,我們利用現有的檔案資源,取得了一定的編研成果。相繼編輯出版了《鎮江解放》、《時代先鋒》、《鎮江古泉老井》、《鎮江名勝楹聯精萃》、《鎮江改革開放30年大事記》、《鎮江鮑氏名人詩詞合集》、《中國共產黨鎮江市歷次代表大會重要文獻匯編》、《杰出代表》等8種編研材料。其中,《鎮江古泉老井》與《鎮江解放》均被評為江蘇省檔案文化精品二等獎。下一步我們將結合鎮江文化底蘊,以充分發掘檔案史料為主題素材,加強檔案文化精品力作的編研,為弘揚鎮江檔案文化和推進社會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服務。4.大力培養檔案文化專門人才,加強檔案隊伍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隊伍是基礎,人才是關鍵。通過引進人才、培養新人等方式,不斷充實檔案文化專門人才隊伍,提高檔案管理水平與檔案信息化水平,為檔案事業不斷注入新鮮血液。同時我們也將重視加強與社會各界熱心檔案事業的人士聯系,豐富我們的檔案文化人才庫,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5.利用本地豐富的檔案文化資源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檔案文化需要與時俱進,檔案事業需要不斷創新。學習交流,豐富檔案文化內涵,是加強檔案文化建設的必然內在要求。為提高檔案管理工作水平,豐富檔案文化建設內涵,聯系鎮江實際,著重在加強人才學習交流方面,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學習和借鑒各地檔案管理的新經驗和新方法。在本地條件成熟時,組團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學習先進的管檔理念和方式。在弘揚鎮江檔案文化的同時,也讓鎮江的歷史文化走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