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云青(南京市檔案館,江蘇南京,210008)
堅定理想 革命一生
——記原中共南京市委副書記劉峰
萬云青(南京市檔案館,江蘇南京,210008)

劉峰,原名湯錦黻,又名湯仲良,劉峰為其化名。1916年10月出生于安徽鳳陽縣府城,13歲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6月接受中共江蘇省委的調派,從上海到南京開辟黨的工作,先后擔任中共南京工作小組組長、中共南京工作委員會書記,1946年4月任地下黨南京市委副書記,長期在國民黨統治區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具有豐富的革命經歷,在南京和江蘇戰斗、工作、生活了70多年。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終保持著堅定的革命信念和高尚的革命情操,給下一代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1927年大革命時期,11歲的劉峰進入鳳陽第一高等小學學習。當時學校的校長、教師都比較進步,其中有共產黨員。在進步老師的啟蒙教育下,年幼的劉峰逐漸樹立了革命的理想,對他能較早參加革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在學校,劉峰不僅受到進步老師的教育和引導,而且積極參加校內各種進步活動,帶領學生游行、請愿,開展斗爭。通過進步中學生的介紹,劉峰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從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入團以后,在黨的領導和幫助下,劉峰擔任安徽省立五中團支部書記和團鳳陽縣委書記,開展工作。他接近貧苦學生,進行宣傳教育。對思想比較進步的學生,介紹蘇區紅軍活動和蘇聯如何取得勝利的情況。

1932年,劉峰到設在蚌埠的由中共江蘇省委領導的共青團長淮特委工作,擔任團長淮特委宣傳部部長,一方面聯系幾個學校和小手工業工廠團的組織和團員的工作,一方面開辟青少年工作,舉行飛行集會,擴大宣傳,與青年聊天交朋友,進行思想教育,發動學生、青年工人開展革命活動。
1936年6 月,劉峰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黨的領導下開展工作。黨組織決定劉峰作為職業界救國會代表參加上海進步愛國人士和民主人士組織的全國救國會干事會,經常與沈鈞儒、章乃器、沙千里、李公樸見面談話,參加理事會和上層人士活動,宣傳貫徹黨組織的指示意見,開展群眾性的抗日救亡運動。
早在1922年8月,中共在浦鎮車輛廠成立了第一個黨組織。從1927年起,南京地下黨連續7年遭到8次破壞,歷任黨的負責人被捕、犧牲。到1934年南京黨組織遭受嚴重破壞后,一直未能恢復。1937年11月,黨中央正式批準建立中共江蘇省委,領導整個上海市黨的工作,負責開辟其他城市和農村黨的工作,開展農村游擊活動。為加強各系統黨的領導,中共江蘇省委成立了各系統的工作委員會,劉峰擔任了學生運動工作委員會書記。根據省委的指示精神,學委加強各學校學協開展群眾性活動,吸收積極分子加入學協,將不能留在上海的黨員和學協會員調往蘇南、蘇北農村開辟農村工作和游擊隊活動。將發展黨員作為工作的重點,從學協會員中選擇思想進步、有革命覺悟的積極分子,通過審查和思想教育作為發展對象,黨組織有了較快發展,積極推動學校的救亡活動。
1940年4 月,中共江蘇省委按照中共中央《關于開展敵后大城市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決定在南京重建黨組織,派在南京有親戚關系的朱啟鑾到南京負責黨的重建工作,上海黨員馬卓然回原籍配合工作。
1942年6 月,劉峰接受中共江蘇省委調派,以“看親戚、做生意”為名從上海來到南京,領導江蘇省委系統在南京的黨員。8月,成立南京工作小組,由劉峰任組長、朱啟鑾任副組長,開展南京黨的工作,發展黨的力量。南京工作小組成立后,立即確定:繼續布點,穩扎穩打,擴大基礎。重點抓學校、工廠、鐵路的工作;采取單線聯系的辦法,防止黨組織暴露和被破壞;要求黨員利用合法形式開展群眾工作,組織進步社團,或打入敵偽領導的社團,開展合法斗爭;通過各種群眾活動選擇進步分子,認真考察,重點培養,在條件成熟時吸收入黨。
1943年中共江蘇省委撤銷,上海、南京等地的黨組織歸華中局城市工作部領導。為了加強領導,1944年5月下旬,華中局決定成立中共南京工作委員會,由劉峰任書記,朱啟鑾任副書記,彭原、陳慎言為委員。中共南京市工作委員會除負責南京的工作外,還兼管鎮江、蕪湖、馬鞍山等地的工作。經過工委和全體黨員的努力,南京黨組織不斷發展壯大,到1945年8月,南京地下黨工委領導的黨員達80余人。
1946年4 月,面臨國共內戰全面爆發,中共華中分局決定成立南京市委,陳修良任書記,劉峰任副書記,領導南京的地下黨工作。
南京是國民黨政府首都,政治、軍事、經濟中心。1942年南京只有八九個黨員,在高度的白色恐怖之中想不暴露身份,又要有所作為,是非常困難、艱險的。針對敵偽區城市地下工作,黨中央總結了以往的經驗教訓,制定了“隱蔽精干,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十六字”方針。南京地下黨能夠在敵人的眼皮底下開展斗爭,從1942年到1949年南京解放,地下黨組織沒有遭到大的破壞,黨的力量不斷發展壯大,主要是正確執行了黨的“十六字”方針。
在動身到南京開辟黨的工作之前,江蘇省委組織部部長王堯山與劉峰進行了一次重要談話,意思是:抗日戰爭是長期的,敵偽反動派是殘酷的,工作環境是惡劣的。南京工作小組要堅決貫徹執行中央的“十六字”方針,結合南京的實際情況開展工作。派到南京的黨員都要盡可能地做到社會化、職業化、合法化,要想各種辦法立足和堅持下來,并要切實執行“勤學、勤業、廣交朋友”的策略方法。
遵照省委的指示,南京工作小組牢記并堅決貫徹執行黨的“十六字”方針。對派到南京的黨員,特別是對南京新發展的黨員,都要加強“十六字”方針教育、形勢教育、氣節教育、革命理論教育、紀律教育和秘密工作教育。黨員們都能自覺地貫徹執行黨的方針,嚴守黨的紀律,正確運用秘密工作方法,防止暴露和遭受敵人的破壞。并按照黨的要求勤奮讀書、努力工作、廣交朋友,團結教育周圍一大批群眾,利用合法方式,建立合法組織,開展各種群眾活動,積極并慎重地發展黨的力量。每一個地下黨員都能發揮一個黨員的積極作用。
中共南京市委成立后,市委不僅重視發動學生運動,也非常重視發動工人斗爭。劉峰在任中共南京市委副書記期間,除了協助市委書記陳修良抓全面工作外,還領導工人工作。
解放戰爭期間,由于內戰和經濟危機,物價飛漲,民不聊生,廣大工人生活難以為繼,中共南京市委因勢利導,為爭取生存權利,組織和領導了各種形式的罷工斗爭。在劉峰負責的市委工委的領導下,按照黨對國統區工作方針,充分利用公開合法形式,如組織各種“聯誼會”、“互助會”、“同鄉會”等,并派員打入黃色工會,開展工作。通過這些合法組織,廣泛團結和教育職工群眾,提高他們的認識,從生活問題入手,采取分散的多種多樣的方式,領導工人進行罷工斗爭。如電信局、郵政局、江南汽車公司、印刷業等都通過罷工增加了工資,達到打擊敵人的目的。在全市工人罷工浪潮中,影響最大、對反動派打擊最大的是兩浦鐵路工人“七二”大罷工,掀起了南京工人運動的高潮。市委工委專門設立了兩浦區委,經過廣泛的宣傳教育工作,培養了一批骨干,發展了一批黨員,為以后大規模開展工人斗爭打下了基礎。

1948年6 月,中共兩浦區委抓住鐵路當局扣發工人5、6兩個月米貼和702倍的生活指數,致使工人生活陷入困境,工人自發怠工斗爭不斷發生的時機,決定在基礎較好、工人集中的浦鎮機廠首先發動罷工,只提經濟要求,不提政治口號,便于發動工人參加斗爭,防止敵人鎮壓。同時還注意利用敵人各派系之間的矛盾,尤其注意利用黃色工會內部的矛盾巧妙開展斗爭。7月2日,浦鎮機廠近2000工人率先罷工,沖出工廠,向浦口挺進,與在浦口的機務段、檢車段、車務段、車站、港務所、自來水廠、發電廠等工人共6000多人,舉行罷工,致使兩浦機器停開、機車不動、電話不響、水電停供,一輛輛軍車開不出去,整個浦口鐵路陷于癱瘓,打亂了津浦鐵路的整個運輸計劃,軍用物資也運不出去,影響越來越大。經過工人11個小時的堅持斗爭,鐵路局不得不答應工人的要求,罷工取得了勝利。“七二”工人大罷工,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破壞了敵人的軍運計劃,有力地支援了解放軍在豫東戰場的軍事斗爭。
1948年,整個解放戰爭形勢發展很快,解放軍在各個戰場發動進攻,不斷取得勝利。淮海戰役取得重大勝利后,國民黨政府政治、軍事、經濟節節敗退,蔣介石在“引退”之前就已經做好了撤退的準備,下令各政府機關、工廠、學校南遷。為配合人民解放軍向長江以南進軍,為保護人民財產,南京市委根據中共上海局的指示,從1948年冬就開始布置開展反屠殺、反破壞、反搬遷的護廠護校斗爭。
1948年底,劉峰領導的工委根據市委指示研究決定,以各主要工廠黨支部為核心,發動群眾開展護廠斗爭。雖然南京的工廠不是很多,但也有一些比較大的工礦企業,如首都電廠、永利铔廠、鐵路浦鎮機廠等。在工委的領導下,各廠的黨支部廣泛發動工人群眾,宣傳黨的有關政策,組織職工聯誼會、護廠隊、“同仁互助會”等,采取各種措施,堅決反對搬遷。在廣大工人的支持下,這些工廠均完整地保存下來。
在開展護廠斗爭的同時,學委也布置各大學校開展護校斗爭。中央大學、國立政治大學等學校的黨組織發動師生聯合起來,成立應變委員會,堅決抵制搬遷,保護學校。
除工廠、學校外,社會各系統工委組織群眾,紛紛開展各種形式的反對撤退、搬遷的斗爭,組織自衛隊,維持社會治安。
由于中共南京市委運用合法組織,充分發動群眾開展護廠護校等斗爭,保證供水、供電,電訊暢通,火車、公共交通正常運行,粉碎了蔣介石大破壞的罪惡陰謀,使南京沒有遭受到大的破壞,為南京解放、順利接管并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創造了有利條件。總前委在進城后向中央軍委報告中說:“各機關保護尚好,秩序尚未大亂,主要得力于秘密市委,他們工作做得很好。”
解放以后,劉峰擔任南京市財政局局長、南京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等職,繼續為南京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革命一生。
《革命一生——劉峰回憶錄》,南京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