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梅
(福州大學,福建 福州 350108)
專業認同是對所學專業的認可程度和歸屬感,包括正面的評價、積極的情感和投入的行為傾向。學習效能感是個體對自身學習能力的信念與判斷,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是否能夠順利排除學習干擾,進行具體的學習活動,完成學業任務,達到學習效果所具有的能力的判斷和評價[1]。目前,國內外關于專業認同的研究主要圍繞專業認同的重要價值、影響因素及影響力等方面開展[2]。大多數研究者認為專業認同會影響大學生對學習的滿意度和倦怠度,影響大學生學習的熱情,影響大學生個人的成長,但缺乏實證探討。專業認同和學習效能感之間關系的研究還尚未出現,但現有的大量研究已從不同側面顯現出二者之間可能存在一定關聯和相互影響。因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明確探討其中的相互關系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本研究采用《碩士研究生專業認同問卷》和《碩士研究生學習效能感問卷》進行調查,探討碩士研究生專業認同和學習效能感之間的關系,從專業學習的角度更好地了解分析碩士研究生的學習心理狀況,為專業學習研究領域注入新鮮血液,豐富研究內容,也為提高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推進碩士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提供參考和幫助,對教育目標從重視知識、重視技能轉向重視培養學習動機和學習能力感有一定啟發意義。
隨機抽取廈門大學一、二、三年級在讀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共發放問卷380份,回收問卷378份,其中有效問卷378份,有效回收率為99.5%。被試分布情況為男生200名、女生178名,研一118名、研二109名、研三151名,跨專業考研134名、工作后讀研35名。
1.研究工具
自編《碩士研究生專業認同問卷》。共有26道題目,包含專業評價、專業情感、學習動機、成就動機和自我評價5個因子。總問卷α系數為0.91,各因子α系數分別為:專業評價0.83,專業情感 0.82,學習動機 0.77,成就動機0.64,自我評價0.70,問卷信度較高,內部一致性好,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且總問卷與各個因子之間的相關系數在0.62—0.86 之間,各因子之間的相關系數在 0.37—0.60之間,相關均極其顯著。表明各因子與總問卷之間的相關明顯強于各因子之間的相關,各因子既對整個問卷做出了奉獻,各自又有獨立性,結構清晰,內部結構效度較好。
修訂后的《碩士研究生學習效能感問卷》。參照李亞娟[1]編制的《碩士研究生學習效能感問卷》減縮而成,共21道題目,包含綜合學習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課程學習能力、實踐能力4個因子。總問卷α系數為0.86,各個因子的α系數分別為:綜合學習能力0.79,自我管理能力0.75,課程學習能力0.59,實踐能力0.61,問卷具有較好的內在一致性,信度較高。各因子之間的相關系數在0.30—0.48之間,各因子與總問卷之間的相關系數在0.64—0.79之間,相關均極其顯著。表明各因子與總問卷之間的相關明顯強于各因子之間的相關,各自又有一定獨立性,結構清晰,具有很好的內部結構效度。
2.施測及數據分析
主試由心理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擔任,采用個別施測方式。數據采用SPSS13.0整理分析。
根據問卷調查整理后可知,女生的專業認同總分、專業評價、專業情感、自我評價得分極其顯著低于男生。專業評價隨著年級增長不斷降低,研三的專業評價得分極其顯著低于研一。有工作經歷的碩士研究生在專業認同總分、自我評價因子得分上顯著高于沒有工作經歷的碩士研究生,在專業情感、成就動機因子得分上極其顯著高于沒有工作經歷的碩士研究生。跨專業與本碩專業一致的碩士研究生在專業認同總分及各因子得分上無顯著差異。
男生在學習效能感總分、課程學習能力因子、實踐能力因子得分上均極其顯著高于女生。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效能感總分及各因子得分上沒有顯著差異;跨專業考研和本碩專業一致的學生在學習效能感總分及各個因子得分上也沒有顯著差異;有工作經歷學生在學習效能感總分上顯著高于沒有工作經歷的學生,在實踐能力因子上的得分極其顯著高于沒有工作經歷的學生。

表1 專業認同與學習效能感的相關矩陣
由表1可知,碩士研究生學習效能感和專業認同呈極其顯著的正相關(p<0.01)。說明學習效能感越高,專業認同的水平越高;專業認同的水平越高,學習效能感也越高。
女生的專業認同總分、專業評價、專業情感、自我評價得分極其顯著低于男生。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性別角色的傳統定位。傳統觀念認為女主內、男主外,女生應以照料家庭為重,不必追求事業上的發展,某種程度上也削弱了女生對專業的認同程度和對自己的評價。第二,就業市場的性別歧視。女生面臨著更大的就業壓力[3]。在找工作的畢業生群體里流行一句話“最好找工作的是男本科生,其次是男碩士生,最難找工作的是女碩士生,其次是女本科生”。特別是近兩年經濟危機的影響導致本就嚴峻的就業市場更加萎縮,女生的就業更加艱難,不少女生讀研后便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這樣讀下去是否值得,甚至會想“學得好、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導致她們對專業的評價較低,對專業的情感投入少,缺乏專業學習的積極性。第三,當前剩女現象已成為社會的新熱點之一。女生普遍處于大齡階段,在婚姻市場上比較被動。她們自身的綜合素質較高,對情感和婚姻的期望值也比較高,加上碩士研究生期間的生活圈子較小,她們開始面臨著當剩女的問題。不少人白天愁論文,晚上愁嫁人,同樣也會影響她們對專業的評價。
專業評價隨年級增長不斷降低,研三的專業評價得分極其顯著低于研一。專業評價是碩士研究生在評估環境和自身基礎上產生的對專業的認識和感受。當環境和自身發生變化時,對專業的認識和感受也往往發生變化。研一入學時,剛經歷過考研的拼搏和成功的喜悅,不少碩士研究生懷著極大的熱情,格外投入學習,但那時還沒有深入了解所學的專業,對自身的需求和定位也不甚清晰,因而總體上對專業的評價比較高。研二從最初的興奮期進入到平靜期。隨著學習的進展和了解的深入,開始發現專業學習變得艱深枯燥,不少人開始出現學習壓力。并且對自己的專業和自身的興趣有了更多的思考,有些人開始對專業產生懷疑和動搖,專業評價因此有所變化。對研三的學生來說,就業和論文兩大任務使得他們壓力重重。隨著數量擴張和經濟形勢的變化,碩士研究生已不再是天之驕子,他們在就業市場上開始和本科生一起競爭,不斷受到就業壓力的沖擊,他們開始貶低甚至否定自己所學專業的價值,對專業的評價也進入了低谷期。
有工作經歷的學生在專業認同總分、自我評價因子得分上顯著高于沒有工作經歷的學生;而在專業情感、成就動機因子得分上極其顯著高于沒有工作經歷的學生。這可以從讀研動機角度來解釋。工作后再來讀研通常是那些真正想讀研的人。他們經歷了社會的鍛煉和職場的洗禮,所選專業一般是個人興趣所在,且經過了慎重的考慮和規劃。他們對專業的了解比較理性客觀,表現在專業學習上則是更加投入和成熟,因此他們對自我表現的評價較高,對專業的認同度也較高。因為喜歡專業,對所學的專業有興趣,所以他們容易呈現出積極正向的專業情感,感到自己學有所成,渴望在專業領域做出一點成績,擁有強烈的成就動機。對大學畢業直接讀研的學生來說,不少人的讀研動機值得商榷。有調查顯示56.28%的學生是為獲得高學位,便于就業而考研;為提高自身素質讀研的學生僅占30.69%[4]。更多的人是為了逃避就業壓力,獲得更高學歷,增加就業籌碼而去讀研。他們對讀研抱著比較功利的心態,很難靜下心來鉆研。這樣的心態無法帶來對專業的情感認同。他們一旦發現專業的就業前景不如想象中美好,對專業的認同度就會降低,也無心在專業領域做出成績,對自我的表現也不滿意。
跨專業考研與本碩專業一致的學生在專業認同總分及各因子得分上無顯著差異。這一發現和王頂明的研究結果[5]一致。原因可能在于:對本碩專業一致的學生來說,他們能堅持繼續考本專業的研究生,說明本身對專業認同比較高;而對跨專業考研的學生來說,他們能選擇考這個專業,說明對專業的認同也比較高。
男生在學習效能感總分、課程學習能力因子、實踐能力因子得分上均極其顯著高于女生,這種差異可能由于社會文化傳統、不同的性別角色社會化,長期以來人們對男女不同的社會期待等因素引起的[1],也可能是男女生對學習能力的評價標準不同而導致。女碩士生在評價自身的學習能力時,更容易參考他人對自己學習能力的評價及自身學習成績的好壞等因素,從而導致在學習效能感方面普遍低于男生。
有工作經歷的學生在學習效能感總分上顯著高于沒有工作經歷的學生,在實踐能力因子得分上極其顯著高于沒有工作經歷的學生。這可能是因為工作經歷使他們更為成熟,更加富于責任感,對自己和學習都更加負責。有工作經歷的學生一般年齡較大,對自我學習的了解更多,更認可自己的能力,表現在學習效能感上也優于沒有工作經歷的學生。而且有工作經歷的學生,他們以前從事的可能是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在具體業務工作中運用理論知識,提高了實踐能力,這種情形會使其在實踐能力因子上的得分遠高于沒有工作經歷的同學。
跨專業考研和本碩專業一致的學生在學習效能感總分及各個因子得分上沒有顯著差異,這點和李亞娟的研究結果[1]一致。
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效能感總分及各因子得分上沒有顯著差異。
學生的專業認同與學習效能感有著非常顯著的正相關。
專業認同感越高,學習效能感水平也越高。當學生擁有較高的專業認同感,正面評價自己的專業,對自己的專業充滿激情和熱愛,并愿意積極投入到學習中時,他們在學習上就會更加認真努力,完成學習任務更加有效率,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強化了學習的成功體驗和滿意感。他們對自己的學習能力也更加自信,從而增強了學習效能感。
學習效能感水平越高,專業認同水平也就越高。龐麗娟在研究中指出:教師自我效能是激勵教師從事和熱情投入教師專業的主觀因素,是教師產生和提升專業承諾的重要的內在依據與動力[6]。劉里里研究發現免費師范生在學習中體驗到的自我效能是激勵其熱愛和投入師范專業的主觀因素,是其專業承諾發展的重要動力[7]。同樣,學生在專業學習過程中所建立的能力信念和自我評價,也能夠促進他們順利排除學習干擾,高效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習效果,從而更加喜歡自己的專業,對自己的專業產生更多的接納和認同,并投入一定的熱情和精力到專業學習中,增強專業堅定性。
研究結論:第一,女生在專業認同總分、專業評價、專業情感、自我評價因子得分上極其顯著低于男生。專業評價隨著年級增長不斷降低,研三的專業評價得分極其顯著低于研一。有工作經歷的學生在專業認同總分、自我評價因子得分上顯著高于沒有工作經歷的學生,而專業情感、成就動機極其顯著高于沒有工作經歷的學生。跨專業考研與本碩專業一致的學生在專業認同及各因子得分上無顯著差異。第二,男生在學習效能感、課程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因子得分上均極其顯著高于女生。有工作經歷的學生在學習效能感總分上顯著高于沒有工作經歷的學生,在實踐能力因子得分上極其顯著高于沒有工作經歷的學生。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效能感總分及各因子得分上沒有顯著差異。跨專業考研和本碩專業一致的學生在學習效能感總分及各個因子得分上也沒有顯著差異。第三,學生的學習效能感和專業認同正相關極其顯著,兩者呈現同向的變化趨勢。學習效能感越高,則專業認同的水平越高;專業認同水平越高,學習效能感也越高。
提高女生的專業認同應該成為高校學生工作的一個重點。在學生培養過程當中,應注意到男女性別差異,采取各種措施來提高女生的專業認同感,增強其專業學習積極性。社會方面,有必要轉變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樹立男女平等的思想,消除就業市場的不平等現象,提高女生的社會認可度。女生自身也應該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樹立恰當的學習目標,規劃好職業生涯,提高自信,積極參與到專業學習中。
特別要重視研二、研三學生的心理變化。研二是學生成才的重要時期,針對研二學生專業學習的困境和自我定位的摸索,有必要為他們開設一系列生涯規劃課程,幫助他們對自己和專業做出更恰當的評估,啟發他們重新樹立學習目標,及時調整學習行為,規劃好學習生涯。對研三的學生,則應該加強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他們恰當處理焦慮情緒,學會自我調節和自我激勵。此外,還應該完善學生的就業指導體系,協助學生更多地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和個人資源,促進他們更好地就業,增強其專業認同感。
學習效能感和專業認同二者呈良性循環、相互促進作用。在學生的培養教育中,不能單一強調任意一種,應該同時抓住二者。不但要為學生的專業學習提供各種支持和協助,使得他們的學習效能感保持在較高水平,也要采取各種措施提高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并促使這種認同感成為學習的動力。
[1]李亞娟.碩士研究生學習自我效能感和一般自我效能感與健康狀況的關系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8.
[2]陳妍,梁瑩,強麗君.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專業認同情況的校別比較[J].學前教育研究,2008(3):21-24.
[3]黃濤.上海市碩士研究生專業認同問卷的編制及相關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8.
[4]佚名.關于為何考研的調查報告[EB/OL].[2003-09-26].http://www.edu.cn/20030926/3091907.shtml.
[5]王頂明,劉永存.碩士研究生專業認同調查[J].中國高教研究,2007(8):34-35.
[6]龐麗娟,洪秀敏.教師自我效能感:教師自主發展的重要內在動力機制[J].教師教育研究,2005(4):34 -36.
[7]劉里里.免費師范生入學動機、學習自我效能感和專業承諾的現狀及其關系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