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洪波,徐 明
(長春大學 特殊教育學院,長春 13002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殘疾人事業也有了長足的發展,殘疾人也能同健全人一樣接受教育,學習專業技能,走向社會、參與社會、服務社會。
我國有盲人800多萬,近年來,雖然盲人可以從事的職業越來越多,但是還是以從事按摩職業者居多,據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統計:見表1。

表1 盲人保健按摩與醫療按摩人數統計
可以看出,盲人在從事按摩業中以保健按摩為主。近年衛生部等四部門聯合出臺了《盲人醫療按摩管理辦法》,解決了盲人無法參加執業醫師考試,影響從事醫療按摩活動的問題,盲人學習按摩、從事按摩這一職業的熱情空前高漲,以后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盲人加入到按摩的職業隊伍中。
筆者從事盲人高等教育10余年,10年來通過對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針灸推拿專業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和對全國各地盲人按摩醫療機構及盲人按摩保健機構的走訪調查,對長春市盲人按摩從業人員進行抽樣調查,數據統計如表2-表4所示:

表2 長春市盲人按摩從業人員健康抽樣調查結構統計表

表3 盲人按摩從業人員性別比較

表4 長春市盲人按摩從業人員抽樣調查年齡統計表
在調查的150位盲人按摩從業人員中,全盲占75%,身體患職業病或常見病比例達95%。盲人按摩從業人員自身健康狀況不佳,一些知名的高級按摩人才英年早逝,許多按摩師過早患上職業病、慢性病,不但不能用自己的專業技能服務社會,反而給社會增添了負擔。通過調查研究現將盲人按摩從業人員健康狀況不佳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如下:
盲人按摩從業人員的80%在盲人按摩保健機構工作,許多地區盲人按摩保健機構沒有形成規范的行業化管理,開設盲人按摩保健機構門檻低,環境簡陋,配套設施落后。按摩師多數是計件工資,包食宿,這樣雖然方便了盲人按摩師的工作和生活,表面看來對盲人提供了保障,但是大部分盲人按摩保健機構的工作區和休息區沒有明確的分界,按摩師24小時在按摩院工作、生活,隨時來客人隨時按摩,沒有客人時在按摩院休息,整日處在工作和等待工作中,休息時身心也無法得到充分放松;另一方面按摩院提供的伙食多質量不高,而且按摩師吃飯時間不規律,經常因按摩上鐘耽誤吃飯,下鐘后不管飯菜冷熱匆忙進食,嚴重影響胃腸系統健康。盲人按摩從業人員多數工作、休息、飲食無規律,休息環境嘈雜,飲食質量不高等等,這些都嚴重影響了盲人按摩師的健康狀況。
按摩是一項高度的腦力活動和重體力勞動相結合的工作。一方面按摩師在給客人進行按摩時要手法嫻熟,力量均勻、滲透,這些需要耗費按摩師大量體力作為支撐;另一方面按摩師還要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詢問患者的病因,分析病機,辨證分型,以確定治則和具體的治療手法和穴位配伍,這樣才能達到滿意的療效。而多數盲人按摩師在保健按摩機構工作,屬于服務行業,患者是服務的主體,除了要做好上述幾個方面外還要以患者為中心,盡可能在力度手法等方面滿足患者需要。這樣長期勞心、勞力,而身心卻得不到充分的放松休息,這樣許多按摩師早早的患上職業病,也有一些低視力按摩師工作一段時間變成了全盲;更有嚴重者年紀雖輕,體質雖好卻得了心肌梗死、腦出血等急性心腦血管疾病,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
盲人按摩從業人員因視力殘疾,在工作中有其特點,一方面在按摩時他們用心專注、手部感覺靈敏,手法嫻熟,療效顯著;另一方面盲人按摩師身體的協調性不好,許多按摩師不能將全身的力貫注于手肘,而是用手、臂局部的力量,但是顧客,特別是經常做按摩的顧客多很受力,這樣盲人按摩師為了達到客人的需求,不惜傷害自己的身體,采用超過自身限度的力量進行操作,而自身又不會用巧力,不注意自身保護,這樣多會造成嚴重的副損傷,長此以往形成職業病如腰肌勞損、頸椎病、腱鞘炎、滑膜炎等。據統計,25至35歲患職業病的占35%,35至45歲患職業病的占60%,45歲以上的盲人按摩師患職業病的高達94%,這其中受過高等教育和中專、職高專業學習的盲人按摩師發病率較低,而通過短期培訓從事按摩工作的按摩師發病率明顯偏高。
按摩從業人員應堅持每日練功,如八段錦,易筋經等,以達到強健身體,疏通經絡的目的,而盲人按摩師能夠每日堅持練功的人很少。有的因為視力障礙學習起來比較困難,有的即使會練、想練,但工作環境不允許,而能夠堅持練功的按摩工作者,其精神狀態,身體健康狀況明顯好于不練功者。
基于以上因素,結合盲人按摩行業特點,筆者認為可以就以下幾方面采取措施,解決現狀:
(1)發揮行業管理部門的作用,重點抓好行業管理與服務指導。盲人按摩指導中心要專人、專職。現在各地市的盲人按摩指導中心與殘疾人勞動服務管理中心。
要給予盲人按摩指導中心有一定的執法權力,聯合有關部門對不規范的、名不符實的、非法的盲人按摩場所,采取堅決的措施進行整改或關閉。
指導中心要著眼未來,對盲人按摩業的發展進行認真研究、科學規劃。從店所布局、場所規模、人員配備都要進行合理規劃,保證盲人按摩人員有適當的收入,避免倒閉、過度投資和低效益的現象發生。
全社會都應認真貫徹執行殘疾人保障法和勞動法。殘疾人是弱勢群體,殘聯的相關機構應當充分發揮引導和扶持作用。保證盲人按摩師的收入和休息時間,從而提高了盲人的生活質量和健康質量。
(2)系統學習專業知識。調查發現,越是接受系統的學習,技術水平越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越強,對身體的傷害越小。爭取將來做到所有在崗盲人都能經過系統的專業學習。專業學習包括幾方面的含義,一是通過學習,改變盲人按摩師的觀念,治病或者保健時手法不是越重越對身體有益,手法選擇要依據病情而定,改變按摩師的觀念同時改變患者的觀念,從而改變人們對盲人按摩的某些錯誤認識,即盲人按摩不偷懶,可勁用力的錯誤看法。二是手法學習同時提高對功法練習的重視,只有在有了功法練習的基礎之后才能進行手法操作,才是提高治療和保健效果的關鍵。
(3)切實做好培訓工作。培訓是關系到盲人按摩業能否健康、持續發展的一個極為關鍵的環節。
做好培訓工作才能不斷地為盲人按摩業輸送盲人按摩人才;才能有效地提高在職盲人按摩師的業務水平;科學地培訓才可能培訓出合格的盲人按摩師。
培訓內容應包括:①針對未經過學校正規學習的盲人,加強這一人群的崗前培訓和繼續教育,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②在對盲人按摩從業人員另一重要方面就是功法培訓,提高盲人按摩師的基本功的同時,提高身體素質。③培訓還應包括法律知識、創業知識、人際關系、誠信意識、服務意識等多方面的教育,以提高盲人按摩師的綜合素質,從而提高盲人的競爭能力和生存能力,從而提高健康質量。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的保健意識、健康意識不斷增強,而推拿作為一種無毒副作用的綠色保健和治療方法,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和選用。保健按摩業日新月異的發展起來,而作為按摩行業的主力軍,盲人按摩師的健康狀況至關重要。盲人按摩師工作時間長、休息環境差、自身缺乏鍛煉意識,工作強度大等等造成了盲人按摩師身體健康狀況不佳,一些知名的高級盲人按摩人才英年早逝,很多盲人按摩師早早的患上了職業病,慢性病,影響了其生活質量、工作質量,為社會增加了負擔。提高盲人按摩師的健康狀況勢在必行。國家衛生部,各級殘聯,特教工作者及按摩培訓機構等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形成盲人按摩機構的規范管理,改善按摩機構的工作環境,提高其生活質量,降低其工作強度,加強其自我保護意識,鍛煉意識,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盲人按摩從業人員的健康狀況,使其能夠運用自己的專業技能,更好更長久的服務于社會。
[1]郁松華.加快發展殘疾人高等教育[J].中國特殊教育,2009(4):6-7.
[2]吳厚德.殘疾人心理分析[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6.
[3]湯盛欽.特殊教育概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4]馬洪路.中國殘疾人社會福利[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