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勁松 李明
管理,管理,“管”后要“理”,“管”后不“理”,會出問題。只“管”不“理”古已有之,“大禹治水”就是一例。鯀用堵截之法,未平水患,被舜處死于羽山。禹用疏導之法,治水成功,深得百姓感激。父子二人同是治水,但結果迥異。鯀被處死就是因為只“堵”不“疏”,即有“管”無“理”。而現如今,有些管理者沒有吸取歷史教訓,還犯此類錯誤,當部屬犯有過失時,往往暴跳如雷,方法過于簡單粗暴,不講理,不梳理,嚴厲批評一頓就不管不問,這勢必會給管理工作帶來負面影響,導致管理受阻,甚至事故頻發。
如今一談到管理,大家就會條件反射地想到各種規章制度、條令條例,強調“管”,似乎管理成了簡單的執行一種條令法規。其實不然,管理不僅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更是一門處理問題的藝術。管理工作中就得有管有理,有堵有疏,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力求理順,方能真正管理好部隊。
管理,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依據制度,通過組織、領導等手段,使工作順利進行。往往,依據條令條例、規章制度抓工作成了部隊開展工作的首選,甚至唯一方法。然而,現實告訴我們,單純地用條令條例是管理不好部隊的。日常工作中,免不了要對身邊的官兵提出些建議與批評,這完全可以理解為管理中的前半部分“管”的工作,但是光有管還是遠遠行不通的。管后還得有“理”的后續工作。不少官兵,在對他們嚴格批評后,表面服從,但不見得心服口服。甚至有部分官兵會有情緒,這時,切忌嚴厲批評一頓而置之不“理”,這樣會埋下隱患,給管理工作帶來不必要的被動。此時,就需做到有“管”有“理”,做好善后工作,及時消除叛逆情緒,清除管理隱患。
“管”其實不單純是一種“堵”的行為,工作中不能用條令條例壓死人,否則,太過于死板、教條主義,要“堵”、“疏”并用。管理就好如大禹治水,治水的最佳辦法其實并非一味堵截,而要善于引導、疏流、泄洪,努力“理”通關系,“理”清職責,“理”和氣氛,“理”暢情緒,疏通管理的“河道”,這樣廣大官兵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管理工作還得凸顯一個“理”字,即管理工作中還得學會以理服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講清道理對管理工作尤為重要,常說“以人為本”,其實,曉之以理就是以人為本的最好體現。工作中發現了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幫人糾錯而非一味的懲罰與批評。你得學會從情感上“理”,“梳理”他,教育他,引導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消除心理對抗,以理服人,才會使管理工作更加順暢、有效。
若想管理好,必須會協調,形成合力?!袄怼钡幕韭毮芫褪菂f調。協調者重在理順,而理順必先理睬。這是實現管理民主化、人本化、人性化、人文化的具體要求。一些“調皮”的戰士,可能會對誠摯的建議不予采納,強加于他不予理睬可能會使他置身于管理之外,勢必會給管理工作帶來阻力。這時就要主動靠上去,接近他,理睬他。用管理者的愛心打動被管理者的內心,使其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自覺服從管理,參與管理,把他納入管理工作之中,這樣才會減小阻力,形成管理合力。
綜上所述,管理不可顧此失彼,只有“管”與“理”相得益彰,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