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
1.(1)不好看,很可笑表現出作者對孩子的關愛,也使文字富有情趣。(2)不聰明,太糊涂表現出作者當時不理解父親的愧疚心理,這種自責的語句,深化文章的主題思想,使文章更感人。
2.《兒女》中朱自清與兒女們一起玩,看兒女們玩,給他們力量,鼓勵他們自己規劃自己的未來;《背影》中朱自清的父親盡自己的所能幫兒子做好一切安排,連最細微之處也考慮周全。
《風箏》
1.(1)“瘦得不堪”指瘦得不能忍受,以白描手法形象地勾勒出多病小兄弟的身材狀態;“張著小嘴”“呆看著”“出神”,以一連串的動詞傳神地顯現出小兄弟聚精會神,仰頭長時間看放風箏的神態;或“驚呼”或“跳躍”的動作,更是形象逼真地寫出小兄弟喜歡風箏到了極點——即便自己不能放,也如癡如醉地觀看。(2)“立刻伸出”“按住”“惶急地看”“搖著”等詞語形象傳神地展現了阿長急切提示“我”說祝福話的情形;“十分喜歡”“笑將起來”“塞”這些細節描寫突出了阿長心滿意足、歡天喜地之狀。
2.《風箏》抒發了作者對兒時虐殺小兄弟的風箏夢而感到懺悔自責的思想感情;《阿長與〈山海經〉》表達了作者對阿長的懷念和感激之情。
《旗手》
1.(1)B (2)C (3)A
2.(1)小弗郎士從最后一堂法語課中看到了韓麥爾先生對祖國必勝的堅定信念,表達了他對韓麥爾先生的無比崇敬。(2)這面軍旗在奧爾努斯的眼中就是榮譽,就是祖國,它經歷過戰火的毀損與洗禮,曾被二十二名戰友護衛過,他發誓要用生命去保護它。
3.《旗手》通過一名普通的戰士奧爾努斯用自己的生命保護軍旗的事跡表現法蘭西人民對祖國的熱愛;《最后一課》通過淪陷區的一個農村小鎮上的普通民眾對最后一課的重視,自發學習祖國的語言來表達對祖國的熱愛。
《神奇的絲瓜》
1.(1)“吊死鬼”形象地寫出了古藤被砍的怪異景象,寫出了作者看到這一情景的無比驚詫之情。“在風中搖曳”表現了作者悵惘與無奈的心境。(2)“粗大彎曲的綠色牛角”形象地寫出了絲瓜瘋狂生長的程度及彎曲的弧度,表達了作者對絲瓜生長力的由衷敬佩。
2.(1)表明作者要永遠堅持對自然、對生命的關注和熱愛。⑵在生活中,我們要像絲瓜那樣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用微笑迎接陽光,靜觀其變,悠然應對。
《花園的犧牲》
1.(1)二兒子也不舍得,算了,給女兒吧,也許這樣會好些。(2)還是無法欺騙自己,不能克制對兒女深深的愛,沒有什么比一家團聚更重要的了。(3)只要能讓長吉郎哪怕增長一點知識,吃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
2. 父母的心是一顆對子女的眷愛之心。校長為了讓弱智兒長吉郎獲得進步,毫不吝惜地給兒子買園藝書、草花秧苗或種子,并且不厭其煩地給他念書中的知識,長吉郎在校長的教育下,掌握了很多園藝栽培的知識,把校園裝點得像個花園。
《林奶奶》
1.(1)“鑲嵌”可以看出老王的身體已經很虛弱了。(2)“得意”表現出了林奶奶為能為“我”定制到一雙棉鞋感到非常開心。
2. 林奶奶的善良:不肯胡說東家的壞話;干活兒認真;撫養她嫂子的孩子;用心伺候婆婆;托人按“我”的腳寸特制了一雙棉鞋。老王的善良:“愿意給我們帶送”冰塊,車費減半;送錢先生看病,不要錢,拿了錢還不大放心,擔心人家看病錢不夠;受了人家的好處,總也不忘,總覺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還硬撐著拿了香油、雞蛋上門感謝。
《談成都的樹木》
1.(1)分類別 (2)摹狀貌 (3)引用詩句
2. 蘇州園林在修剪上著眼于畫意,一切都要達到中國畫自然美的效果;成都樹木的修剪則只顧保全屋面,不顧樹姿,將樹木修剪得面目全非,缺乏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