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遂寧
(渭南市石堡川水庫灌溉管理局 陜西 渭南 715200)
石堡川水庫位于洛河一級支流石堡川河上,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供水等功能的Ⅲ等中型水利工程。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820km2,庫容6375萬m3,灌區耕地面積76萬畝,工程控制面積52萬畝,有效灌溉面積40萬畝,涉及渭南市澄城、白水和延安市洛川三縣16個鄉鎮180個行政村。石堡川水庫修建于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經過三十多年運行,水庫病險重重,1998年經過省廳專家組鑒定,大壩為“三類壩”。隨后石堡川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歷經七年,先后完成了壩坡培厚加固、大壩和壩肩帷幕補強灌漿、新建溢洪道工程,修建成防汛路、建立大壩安全監測系統等項目,消除了壩體安全隱患,提高防洪標準和壩坡穩定安全系數,重新確定水庫汛限水位,使水庫蓄水方式由年調節變為多年調節,以此增加水庫庫容,已成為石堡川水庫管理的重點。
石堡川流域地處黃龍山地,暴雨為副熱帶西北氣流型,多以雷陣雨形式出現,局時受副熱帶高壓脊線移動和黃龍山地抬升,常形成局地短歷時暴雨,強度大,時空分布不均勻;另一種雨型為連陰雨,歷時長,籠罩面積大,強度小。石堡川水庫以上流域為兩種地形,植被條件組合的流域,75%的面積屬于黃土山區,位于流域中上游,25%的塬區靠近壩址處。根據流域暴雨特性和下墊面條件推斷:石堡川河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發生在6月份~10月份,形成的洪水過程矮胖,無明顯峰頂。
石堡川河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75mm,最大降水量為831.2 mm,為多年平均值的1.4倍,年最小降水量為337mm。從資料可以看出,石堡川河1962年~1964年、1975年~1988年為兩個豐水段,1966年~1974年、1989年~1997年為兩個枯水段。在39年系列中,特豐水年為1964年和1988年,其年徑流量分別為20869萬m3和19910萬m3,約為平均徑流的3倍。特枯年為1995和1997年,年徑流量為2008萬m3和839萬m3,為平均徑流量的1/3和1/10倍。平水年為1968年和1971年,年徑流量為6350萬m3和6308萬m3。掌握徑流數據對研究流域洪水利用提供基礎數據。
石堡川河最大洪水發生在1875年,洪峰流量為2050 m3/s,僅作參考。次大洪水發生在1933年,洪峰流量1400 m3/s。將1875年洪水重現期按調查年確定為150年,1933年洪水重現期為70年。參照《渭南地區實用水文手冊》中的五點概化過程線特征值對洪水歷時進行分析,黃土山區洪水最長歷時23.6h,最短歷時8h,經實地調查,石堡川水庫大洪水歷時一般約在16h,其洪水特征如表1。
計算百年設計、千年校核洪水過程,計算公式為Qt=KQ·Qm和t=Kt·T(KQ為概化過程線規量系數;Qt為概化過程線t時刻的流量(m3/s);Qm為設計洪峰流量(m3/s);Kt為概化過程線的時間系數;t為Qt相應時間t為洪水總的歷時),將T=16h和表中的特征點規量系數代入以下公式分別計算結果如表2。
分期點選擇是做好汛期分期設計洪水的前提,是研究各分期合理汛限水位的基礎。分期洪水既要考慮工程的設計要求,又要使起訖日期符合洪水季節性變化規律和成因特點,根據石堡川河流域特性,可以將其劃分為7月~9月(汛期)、10月~次年6月(非汛期)及11月~次年3月(枯水期)三階段。石堡川灌枯水期洪峰流量較為穩定,汛期洪峰流量較大,非汛期由于包含過渡期也有較大洪水發生。同時結合蓄水位對水庫進行全面分析,具體情況見表3。

表1 石堡川河洪水特征數

表2 石堡川河洪水過程與洪量計算表

表3 石堡川河流域與水庫供水現狀分析表
水庫運行至今四十多年,從2000年實測庫容曲線可知,目前水庫淤積949萬m3,已遠遠超過水庫的原設計死庫容585萬m3,水庫的輸水高程905.7m,泄洪底洞進口高程896.5m。根據2000年實測的水庫壩前地形圖,在輸水洞和泄洪底洞進口高程920m,目前石堡川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基本完成,水庫使用壽命30年計算,取淤積庫容1022萬m3,相應的死水位高程應為920m。
根據水庫徑流調節計算結果和水庫正常蓄水位與缺水量表分析,在正常蓄水位936m以下,每增加3m蓄水位,缺水量減少130萬m3~276萬m3,水庫效益增加較為明顯。而在正常蓄水位為936m以上時,每增加3m蓄水位,缺水量只減少70萬m3,水庫效益增加不明顯。同時考慮水庫淹沒損失影響,在蓄水位在936m以下時,水庫淹沒損失較小。在大于936m蓄水位時,淹沒損失較大。綜合考慮以上因素,確定正常蓄水位定為936m,相應調節庫容為3230萬m3,總庫容為5410萬m3,多年平均水庫年供水量3052萬m3。
對汛限水位進行動態調控,不僅可以增加水庫的興利庫容,還可減小汛期的防汛風險。汛限水位的選擇應根據水庫的主要任務、水庫的特點綜合考慮確定,既保證對水庫的興利影響最小,又能適當減小泄洪建筑物規模。石堡川水庫是以灌溉為主,調節特性為多年調節水庫,汛限水位降低越多,水庫興利效益受影響越大,多年調節特性就無法充分發揮。同時從表三可以看出:汛限水位935m,比汛限水位936 m水庫供水量僅減少4萬m3,棄水量增加8萬m3,可以說影響甚微。為保證水庫的興利效益,結合區域洪水過程線分析,故應選擇石堡川水庫在主汛期汛限水位為935m。
2012年石堡川河流域進入豐水年份,9月該流域出現“秋淋”,上中旬累計降雨量184.6 mm,是往年同期平均值的3.8倍,入庫流量平均61.2m3/s,洪峰流量182 m3/s,水庫水位猛漲。石堡川根據新的汛限水位分為五步走,第一步在9月22日庫水位蓄至932 m,對大壩重點部位進行嚴密監測;第二步在經過3日運行觀測后,大壩無異常時庫水位蓄至933 m;第三步再經過運行觀測,大壩無異常后,9月底庫水位蓄至934 m;第四步經過對壩體一月監測,在十月底庫水位蓄至935 m;前四步時間在主汛期,故主汛期汛限水位選擇在935m。第五步在十二月底庫水位穩步蓄至936 m。經過幾個月觀測,水庫樞紐建筑物各項指標均在規定范圍之內,近壩區域及沿岸地質未見異常,泄洪閘門運行良好,大壩各項指標末出現異常,樞紐工程安全穩定。再次證明石堡川水庫汛限水位調整合理、科學,符合現有庫情。陜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