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萍
隨著近年來我國先后爆發出的“地溝油事件”、“紫金礦業污染事件”、“速凍食品含菌事件”,以及近期發生的“龍江鎘污染事件”(廣西龍江河段檢測出重金屬鎘含量超標,使得沿岸及下游居民飲水安全遭到嚴重威脅),食品安全和環境污染等企業社會責任問題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企業社會責任問題關乎企業長期、持續的發展,而政府也通過一系列法律法規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進行積極監督和引導:2006年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首次確立企業應該履行社會責任;2008年國資委頒布的《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促進央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2009年國資委頒布的《關于加強中央企業對外捐贈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2010年,國家環境保護部發布的《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指出重污染上市公司應該發布年度環境報告。所有這些規范性文件或者指導意見充分反映了我國政府和行業協會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視和決心。
對于企業來說,其存在的目的是獲取利潤,而正常經營的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能否提高企業財務績效,還是會因為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支付的成本費用而導致企業財務績效的下降?企業社會責任是怎樣影響財務績效的,兩者存在什么關系?這些問題目前沒有形成一致的結論。因此,解決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關系問題,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自20世紀30年代的貝利——多德論戰之后,學術界便開始對利益相關者進行廣泛的研究。利益相關者參與、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企業要持續發展必須滿足利益相關者的合理需求(Ahlstedt and Jahnukainen,1971),企業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實現利益相關者整體利益最大化(陳昕,滕悅,2009)。隨著利益相關者理論的逐步完善,該理論被認為是研究企業社會責任最為密切的理論(Wood and Jones,1995),本文將結合利益相關者理論對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研究。本文基于以往的相關研究成果及理論分析,提出以下假設:
(1)對股東的社會責任。企業的存在是為股東創造盡可能多的利潤,在企業獲利后,通過定期給股東分配股利,當股東獲得回報后,在企業經營前景明朗和宏觀形勢良好的時候,股東將會進一步對企業投入資本以擴大企業生產規模,增強企業競爭力,不斷發展壯大,從而獲取更多的利潤,這將會對企業財務績效起到積極提高作用。
假設1:通過履行對股東的社會責任將會有助于提高企業財務績效。
(2)對債權人的社會責任。企業的正常經營需要資金的支持,而債權人作為企業的資金來源之一,企業應該積極履行對債權人的社會責任,通過及時還本付息,建立良好信用體系,給予債權人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的信號,才會有更多的債權人借款給企業,防止企業資金鏈斷裂,為進一步投資生產提供資金支持,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保證,對企業績效的提高起到積極作用。
假設2:通過履行對債權人的社會責任將會有助于提高企業財務績效。
(3)對員工的社會責任。員工作為企業發展的源動力,企業應該主動承擔對員工的社會責任,通過加強與員工的溝通,公平對待所有員工,準時發放員工工資,提高員工福利,建立員工幫助計劃,通過履行對員工的社會責任來增強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使得員工成為高素質人才,同時盡心盡意為企業發展出力,企業的財務績效得到提高,從而持續發展壯大。
假設3:通過履行對員工的社會責任將會有助于提高企業財務績效。
(4)對顧客的社會責任。顧客作為企業產品或服務的消費者,對企業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生產優良的產品或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并對此提供保障,公平對待每個消費者,使顧客滿意是企業的目標,讓顧客擁有選擇企業產品的充分理由,使得顧客對企業擁有信心,企業才能夠持續健康發展,從而提高其財務績效。
假設4:通過履行對顧客的社會責任將會有助于提高企業財務績效。
(5)對政府的社會責任。企業主動履行對政府的責任,依法納稅,合法經營,能夠獲得較高的社會聲譽,提高其社會地位,獲得政府的支持,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有重要意義。
假設5:通過履行對政府的社會責任將會有助于提高企業財務績效。
(6)對供應商的社會責任。作為向企業提供原材料和相應服務的供應商,對企業的正常經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履行對供應商的社會責任,按時付貨款,誠信經營,得到供應商對企業的充分信任,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保證。
假設6:通過履行對供應商的社會責任將會有助于提高企業財務績效。
本文所選擇的樣本為2007年至2010年間深、滬兩個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A股上市公司,考慮到分析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按照以下標準對樣本公司進行篩選:(1)所選取上市公司的數據完整(變量無缺失值或異常值),(2)剔除各類ST公司。(3)因研究有時間跨度,在2007年1月1日之后上市的公司并不列入本樣本中。經過篩選后,最后取得1198家樣本公司,3593個觀測值。所有數據均來自國泰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巨潮資訊網以及新浪財經網等相關信息,并經過手工整理、計算。本文對數據分析使用的軟件是Excel和Eviews6.0統計軟件。
(1)被解釋變量
本文所選的被解釋變量應該能夠反映企業的財務績效。財務績效可以用會計利潤來衡量,也可以用公司價值來衡量。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即資本市場發展還不夠完善的情況下,特別是股票市場發展程度較低,如果選擇股票市場的收益率來衡量企業的財務績效,會因為股票市場存在的諸多問題而變得不真實,并不能準確反映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而且我國股票市場的股價由于投資者對公司的信息掌握不明確而變得波動頗大,信息的不對稱,機制的不完善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企業在股票市場上的真實情況,因此本文不采用股票市場收益率來衡量企業財務績效,而選擇會計指標來衡量企業財務績效。本文將選擇總資產報酬率(ROA)作為被解釋變量來衡量企業的財務績效,總資產報酬率(ROA)是指企業一定時期內獲得的利潤總額和利息支出之和與資產平均總額的比值,它能夠表示企業的總體獲利能力。
(2)解釋變量
根據以往的研究經驗,利益相關者理論是企業社會責任研究最為密切的理論(Wood and Jones,1995),利益相關者就是指能夠對企業產生影響的所有群體,企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企業的正常經營過程中會涉及到不同的群體,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利益相關者都能夠直接影響到企業生產經營的,一部分利益相關者是通過間接影響企業生產的,而這些影響相對而言是比較小的。根據相關學者以往的研究經驗,以及對利益相關者理論的認識,本文將選擇股東、債權人、員工、顧客、供應商和政府等相關者作為衡量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標。本文根據利益相關者的理論出發,選擇的解釋變量能夠全面、客觀、獨立反映企業對利益相關者的責任,并且選擇的解釋變量能夠方便獲取數據,綜合考慮后,本文選取的解釋變量包括每股收益、資產負債率、員工獲利能力、銷售成本率、供應商獲利能力、稅費支付率等六個變量。
(3)控制變量。控制變量是指遏制或者調節解釋變量影響被解釋變量的變量。根據以往的研究經驗,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還會受到其他變量的影響,一般認為,企業規模越大,其綜合實力越強,因而受到各利益相關者關注的程度越大,企業將會自覺履行社會責任或者迫于各種外界壓力而被迫履行社會責任,這樣,企業規模將會影響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因此,本文將會把企業規模作為本文的控制變量。
以上各變量的定義如表1所示。
本文采用面板數據模型(Panel Data Model),綜合考慮截面和時間序列兩方面信息,設定比以往單獨使用截面數據或時間系列更為全面的模型方程,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本文的因變量為企業財務績效,自變量為每股收益、資產負債率、員工獲利能力、供應商獲利能力、銷售成本率等,控制變量為企業規模,以此來構建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對相關系數進行顯著性檢驗,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構建如下:

表1 變量定義表
ROAit=c+β1DARit+β2EIit+β3TAXit+β4PTit+β5EPSit+β6SALEit+β7SIZEit+εit
其中,C為常數項,β為待估系數,ε為隨機擾動項,it分別代表第 i(1≤i≤1198)家企業第t(2007≤t≤2010)年數據,該模型表示i上市公司第t期的財務績效與各利益相關者和企業規模之間的關系。
表2給出了本文研究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
從描述性統計中可以看出,各項變量在四年中都相對穩定。在四年中,樣本公司的總資產報酬率(ROA)平均為4.37%,方差為1.32%;樣本公司的資產負債率(DAR)平均為54%,方差為1.8%,說明整體而言負債率并不高;樣本公司的每股收益(EPS)平均為0.34,方差為0.73%,其收益能力較高;樣本公司的員工獲利能力(EI)平均為10.03%,說明公司的營業收入中有接近10%是用于支付員工的;樣本公司的稅費支付率(TAX)平均為4.58%,方差為0.16%,說明營業收入中有接近4.6%用于支付稅費;樣本公司的供應商獲利能力(PT)平均值為103.21%,方差為12.91%,說明樣本公司支付給供應商的現金超過主營業務收入總額;樣本公司的銷售成本率(SALE)平均值為74.75%,方差為0.25%,說明公司整體而言賺取顧客資金還是相對比較低的,讓利給顧客較高;樣本公司的企業規模(SIZE)平均值為21.834,方差為1.95%,表明樣本公司規模水平差異較小。
表3給出了本文研究變量的Pearson相關系數矩陣。
通過相關性分析可以看出,總資產報酬率與每股收益和企業規模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這表明企業每股獲利能力越強,其規模越大,其總資產的獲利能力就越強;總資產報酬率與資產負債率、銷售成本率、員工獲利能力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這表明負債越少,其總資產報酬率越高,而銷售成本率、員工獲利能力的負相關關系,與研究假設并不一致,可能是因為當期的投入會減少當期總資產報酬率,其正面效果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的原因造成的;總資產報酬率與稅費支付率呈正相關關系,但是并不顯著;與供應商獲利能力呈負相關關系,但是也不顯著。
表3給出了各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回歸分析結果。回歸結果具體分析如下:
(1)從多元回歸的結果來看,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與企業總資產利潤率(ROA)表現為正相關關系的變量有供應商獲利能力(PT)、銷售成本率(SALE)、稅費支付率(TAX)、企業規模(SIZE),這與本文的研究假設四、五、六是一致的,這表明企業可以通過履行對供應商、顧客、政府的責任,以及擴大本企業規模,從而提高其財務績效。回歸系數代表不同利益相關者滿足貢獻力,正的回歸系數越大,表明通過滿足該利益相關者更能有效提高企業財務績效,通過回歸結果,可以合理調整利益相關者滿足水平從而進一步提升公司財務績效。

表2 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表3 變量的相關性分析結果
(2)從多元回歸的結果來看,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與企業總資產利潤率(ROA)表現為負相關關系的變量有每股收益(EPS)、資產負債率(DAR)以及員工獲利能力(EI),而資產負債率和員工獲利能力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對于每股收益(EPS),其回歸系數為-0.0318,但是通過T值和P值發現其未能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其并不顯著;對于資產負債率(DAR),其回歸系數為-1.8264,T值為-57.5618,通過顯著性檢驗,資產負債率值越低,債權人的借款風險會越低,表明企業對債權人的償債責任履行的越好,這有利于企業財務績效的提高;對于員工獲利能力(EI),其回歸系數為-0.7304,并且通過顯著性檢驗,與本文的研究假設不一致,這可能是因為履行對員工的社會責任,在當期會降低其財務績效,但是從長期來看,履行對員工的社會責任,能夠使員工對企業產生歸屬感,對企業長期的財務績效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3)本回歸結果的調整R2為0.5241,F值為493.4077,整體擬合優度較好,表明本文所選取的各利益相關者的變量,能夠較好的解釋企業財務績效的變動,滿足各利益相關者能夠起到提高其財務績效的效果。
通過本文對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關系進行的實證研究表明:企業社會責任與其財務績效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企業對社會責任履行的越好,將會有助于提高企業的財務績效,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過程中,將會耗費一定的成本費用,并且履行社會責任而產生良好效應的轉化是需要時間的,也就是存在一定的滯后,但從長期來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能夠為企業帶來多方面的效益,這些效益必定會有助于企業財務績效的提高。因此,本文認為履行社會責任將會為企業建立良好聲譽,對企業的財務績效的提高,以及企業的長期持續發展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表4 回歸結果分析
當前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相關數據的披露仍然不夠全面,沒有像國外專門提供的數據庫,而對于利益相關者的衡量并不能只運用財務指標進行,非財務指標來衡量企業對各利益相關者的履行情況也是十分重要的,但當前在企業年度報表中沒有或很少對此進行披露。因此,我國應該盡快建立基于社會責任的企業績效評價制度,并逐步完善企業社會責任數據庫,這將對進一步研究企業社會責任和財務績效具有重要意義。
[1]陳玉清,馬麗麗.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會計信息市場反應實證分析[J].會計研究,2005,(11).
[2]孔玉生,李菊.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利益相關者視覺的面板數據分析[J].財會月刊,2010,(5).
[3]劉錄敬,陳曉明.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影響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0,(14).
[4]劉長翠,孔曉婷.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06,(10).
[5]郭毅.中國中小企業社會責任推行模式研究[J].求索,2011,(5).
[6]李正.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研究——來自滬市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中國工業經濟,2006,(2).
[7]Freedman,M.,Jaggi,B.An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Pollu?tion Disclosures Included in Annual Financial Statements on Inves?tors’Decision[Z].Advances in Public Interest Accounting,Greenwich,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