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鄉市農機局 曾仲良

2011年,湘鄉市積極探索以農機大戶、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組織等為主要對象,實施集中育秧,找準了育插秧機械化技術推廣的突破口和著力點,收到了好的效果,可有助機插育秧朝著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目前,湘鄉市機插育秧已基本上改過去由農戶分散育秧為以插秧機手為主體的集中育秧,大幅提高了機插育秧的專業化水平。主要模式有:三元分離式、二元一體式和多元聯體式。
(1)三元分離式。三元分離是指育秧環節、機插環節和大田管理環節完全分離,育秧的不插秧、插秧的不育秧、農戶自主購買商品秧苗和機插作業服務。如壺天鎮機插秧推廣示范區,就是由鎮農機站、農技站聯合育秧,農戶到育秧點購買現成秧苗,再由插秧機手完成機插作業任務。這種模式分工明確,專業化、產業化特性突出,是育秧專業化發展的一個方向。
(2)二元一體式。二元一體是指育秧環節和機插環節由插秧機機手一個主體來完成。插秧機手按簽約合同的數量和要求,為農戶代育機插秧苗,并帶秧帶機完成合同所規定的機插任務。這種育秧模式運作程序簡單,可操作性強。如龍洞鎮機插秧推廣示范區主要采取該模式。
(3)多元聯體式。多元聯體式是以某個技術主干為基礎,組織多個插秧機機主、農業技術骨干及社會力量合作,實現組織化、集約化育秧和機插。統一合同要求和收費標準,統一作業調度。根據實際情況,既可集中一處育秧,也可多地設育秧點。這種模式產業程度高,秧苗運送簡便、作業成本低,輻射區域廣,可延伸服務鏈,技術傳播可以起到傳幫帶作用。在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推廣階段可選用此模式,在田多勞少以及棄耕地多的鄉鎮應發展此模式。如山棗鎮機插秧推廣示范區便采取了該模式,效果良好。
集中育秧有利于集中技術資源,充分發揮育秧能手的技術優勢;有利于扶持政策的集中側重,有利農機農藝的緊密融合,有利于解決育秧環節的技術難點。集中育秧應是機插技術推廣的工作重心,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湘鄉市農機部門注重把握三個方面的工作。
(1)合同簽訂要規范。簽訂合同是集中育秧的前期準備工作,也是基礎性工作。育秧規模、品種選擇、栽插計劃等都須依據所簽訂合同的數量和要求來制訂和實施的,因此合同簽訂工作一定要認真扎實。合同的主要內容一般包括:①機插面積;②水稻品種選擇;③栽插日期;④栽插服務方式;⑤收費標準;⑥違約責任。收費標準要統一,合同子項要細分,由種子成本+育秧(元/畝)+機插(元/畝)構成,這樣便于分工作業及內部核算與分配。水稻品種,栽插服務方式由機插用戶自由選擇。同時,要充分利用合同簽訂環節,宣傳育插秧機械化技術。
(2)稻種選備要合理。無論是常規稻或雜交稻均應選用農業部門的主栽品種。一般選用早熟、中熟偏早或中熟品種進行早晚稻搭配,盡量不用遲熟品種。種子可由農戶自選自備,但提倡統一備種。農戶自選自備可使育秧者規避種子的質量風險,但品種雜,單位數量少,播種時需要標記,操作繁瑣,影響育秧作業效率。值得注意的是,農戶自備的種子大多是在就近農資店買,質量難以保證,影響育秧、機插效果甚至收成。統一備種優勢明顯:①可在農業部門的種子公司訂購,質量有保證、價格有優勢;②統一種子可做到同耕同種同收,提高機械作業效率;③有利于育秧生產流水線作業,實施規模化育秧。但統一備種,品種也不能過分單一,應給農戶選擇的余地,盡量滿足農戶喜好。
(3)計劃制訂要科學。制訂科學、合理的工作計劃是有條不紊,順利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的依據。要根據簽訂的所有合同周密考慮:①計劃好品種和種子數量、秧盤數量;②資金籌措計劃;③計劃好秧田面積;④根據品種的秧齡期、生育期和栽插時間分批次確定下種日期;⑤按農戶要求做好機插作業計劃;⑥對農戶宣傳機插秧大田的耕耙與平整要求。
集中育秧的實踐為機插育秧專業化、產業化、規模化探索了發展模式,積累了一定經驗,也明確了機插育秧推廣的發展方向。湘鄉市農機部門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點面結合、示范推動”的工作原則,堅持技術培訓、技術指導、技術服務和各項扶持措施優先到位,精心培植育秧專業戶的成長,有力、有效助推了湘鄉育秧專業化的發展。
(1)推廣先進設備。床土的粉碎、過篩、拌肥、灑水、播種、覆土的整個育秧播種流程,用人工操作要耗費大量時間,功效低,規模化生產難度大。推廣應用育秧播種生產流水線進行機械化操作,功效高、播種準確、均勻、不重不漏,確保了規范化育秧質量。市農機部門大力引進推廣,2011年全市新裝備了育秧播種流水線20臺套,為規模化育秧奠定了基礎。
(2)積極宣傳引導。機插秧育秧模式是廣大秧插機手、農機技術人員和農業技術人員在實踐活動中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得來的經驗,具有極強的現實操作性和推廣應用價值。湘鄉農機部門充分利用現場會、宣傳欄、廣播電視、報紙及《湘鄉農機》等形式,及時廣泛宣傳推介推介成功典型和先進經驗,營造了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使廣大農戶對應用育插秧機械化技術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
(3)典型示范推動。在推廣過程中,注重典型的發掘、培育、扶持,發現一個就樹立一個,用農民身邊鮮活的典型起著方向標作用。山棗鎮李加林承包水田 8.8hm2(132畝),2011年春季購買了久保田插秧機,早稻全部用機插秧,禾苗長勢特別好,周圍農民看了后,紛紛要求他包育包插晚稻。市農極部門因勢利導,及時進行宣傳推介,組織20多人到李加林的機插秧大田現場觀摩學習,讓李加林現身說教,介紹經驗,傳授育秧技術。此舉收到了良好效果,當場就有6位農民訂購了插秧機,李加林還外承包了13hm2(近200畝)晚稻機插面積,收入2萬多元。泉塘鎮王從友回去后把已經預備好的拋秧盤轉讓,自己耕種的7.7hm2水田晚稻全部實施機插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