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冠心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而診斷冠心病的手段也不斷增多,冠脈造影仍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但因是浸入性診療及費用等方面,不易被老年患者所接受,而用無創的頸動脈超聲檢測簡單、易行。目前仍是我們篩選老年冠心病缺血性卒中的方法之一。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的關系國內報道較多,但有關冠心病的頸動脈超聲檢測國內報道較少。本研究旨在探討冠心病頸動脈超聲的臨床價值。
1.一般資料 觀察組為40例冠心病患者:均為我院住院的患者,年齡55~76歲,符合WHO所定"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按冠心病的不同臨床類型劃分,其中心絞痛患者23例,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患者10例,心肌梗死患者7例。對照組選擇40例健康體檢者,男28例,女12例,年齡56~78歲,均經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心電圖、X線片、頭顱CT及超聲心動圖檢查證實為健康者。
2.檢測方法 使用美國HP-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高頻線陣探頭,頻率7.5MHz,由單人操作以避免觀察者間誤差。受檢者取平臥頭仰位,頭偏向對側,充分暴露受檢者血管,分別檢測雙側頸總動脈(CCA)全段,頸內動脈(ICA)起始1cm處,頸總動脈分叉處(BIF)及距分叉1cm處。Doppler血流測定取樣線置于受檢者血管中央,取樣容積2.5mm,血流與聲束交角≤60°。檢測內容包括壁厚、內膜一中層厚度(IMT)、內徑(D)、分叉處內膜一中層厚度(BIMT)、CCA和ICA收縮期(SPV)舒張期(EDV)峰值血流、搏動指數(PI)、阻力指數(RI),頸內動脈血流速度和頸總動脈血流速度的比值(IC/CC)。并采用頸總動脈內膜一中層厚度/內徑的比值(IMT/D)作比較參考。計算頸動脈粥樣斑塊的發生例數,百分率和斑塊個數。
本資料顯示,觀察組CCA IMT、CCA BIMT、IMT/D、IC/CC值均大于對照組。觀察組頸動脈鈣化斑發生率大于對照組,鈣化斑好發部位多見于頸總動脈分叉處,其次為頸總動脈近分叉處及頸內動脈起始段,心肌梗死患者斑塊多數在2塊以上,最多為5塊。兩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 CCA EDV值小于對照組,CCA SPV、ICA EDV值結果與CCA EDV相似。超聲檢測的其他指標:如D、RI、PI兩組間差別不大。以上所有指標在頸動脈左(L)、右(R)兩側測量結果差別不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詳細測量指標結果見表1。

表1 冠心病患者的頸動脈超聲檢測
動脈硬化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全身各動脈如頸動脈,冠狀動脈和腦動脈同時發生動脈粥樣硬化,而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之間存在著較為密切聯系。CCA、IMT增厚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表現。斑塊形成是粥樣硬化的特征表現。高頻超聲能清晰地顯示動脈壁的結構,最早由Pignoli提出動脈內膜一中層厚度(IMT)為動脈壁的厚度,迄今已得到公認,并與尸檢實測對比證實超聲測值可靠。
本組結果顯示,所有冠心病人CCA IMT均大于對照組,心衰與心梗患者大于心絞痛患者。說明該值不僅與冠心病的篩選指標有關,而且該值的大小還與冠心病的嚴重程度成正相關,所以還可作為衡量病情輕重的指標。各組CCA BIMT值明顯大于CCA IMT,這與頸總動脈分叉處血流動力學原因有關,該處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好發部位,測量該處厚度比較重要,本文提示它的敏感性大于CCA IMT,與文獻報道一致[1]。CCA IMT的正常值,國內報道有不同,陳光達提出 <0.8mm 為正常,而何銀鳳等[2]則將正常值定為 <1mm。本組研究以 CCA IMT<0.8mm為標準,冠心病的總陽性率雖可提高至94.5%,但對照組的假陽性率將達到32%,而以<1mm為界,冠心病的陽性率雖降為84.9%,對照組的假陽性率可降為8%,所以我們認為老年人CCA IMT的正常值為<1mm為好。同樣CCA BIMT<1.2mm較妥。IMT/D是為克服頸動脈個體發育差異而用來作比較參考的值,由于老年人動脈彈性降低可能導致管腔擴張,但本資料各組間管腔直徑D差別不大,所以IMT/D意義仍與IMT相似,無其他特殊的意義。IC/CC>0.8是診斷冠心病的靈敏指標,本組結果與文獻報道相符[2],可作為一個觀測指標。
鈣化斑是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特征性改變,本文研究表明觀察組冠心病頸動脈鈣化斑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頸動脈鈣化斑的出現是篩選冠心病的良好指標。本組研究顯示斑塊的個數與病情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斑塊數在2塊以上,心梗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可作為心梗的危險指標。頸動脈Doppler超聲檢測EDV及SPV大小與頸動脈的彈性、血管容量、管腔有無狹窄等因素有關外,還與心功能有無受損,心輸出量的大小有關。年齡及冠心病本身均可使心輸出量減少而使血流速度減低。本資料觀察組CCA EDV SPV明顯小于對照組,說明EDV、SPV降低是冠心病功能受損的表現。EDV與SPV可作為冠心病人的血流動力學改變的參考指標。本研究表明,超聲檢測的其他指標,如D、RI、PI對冠心病的預診性意義不大。頸動脈左右兩側的數據差別也不大,可選定一側為檢測對象,從而簡化檢測項目。
總之,作為冠心病的預診篩選方法,用無創、簡單易行的頸動脈超聲檢測非常有價值,應作為老年人的常規檢查項目。其中頸總動脈及分叉處內膜一中層厚度、IC/CC、頸動脈鈣化斑的發生率,鈣化斑的個數,EDV、SPV等檢測指標的臨床意義較大,不僅可以作為冠心病人的篩選指標,還與冠心病的臨床類型,病情的嚴重程度關系密切,對病人的預后有一定預測價值,及早采取防治措施以降低猝死和其他并發癥有積極意義。
1 高長根,方波.聯合頸部血管彩超及CTA評價動脈粥樣硬化與腦梗死關聯性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0,18(7):879-880.
2 張清蘭.頸部血管彩超對前循環腦梗死的評價[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9(6):766 -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