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莎
對兒童開展早期健康及保健工作能有效促進兒童的成長發育,而以往的工作嬰兒保健工作保健內容僅僅停留在對兒童身高及體重等一般的檢查項目上,缺乏對嬰兒全面的身體檢查,因此檢查結果較表面,不能全面地反應嬰兒實際的成長發育[1]。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對進行定期體檢的嬰兒開展綜合性的兒童保健,取得的效果讓人滿意,現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進行定期體檢的160例嬰兒為研究對象,將嬰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各60例。其中觀察組嬰兒男性32例,女性28例,嬰兒出生平均體重為(3.22±0.48)kg,對照組嬰兒男性30例,女性30例,嬰兒出生平均體重為(3.30±0.51)kg,兩組嬰兒在性別、出生體重上不具有差異性(P>0.05)。本研究已排除早產兒、出生是存在聽力問題或各種先天性疾病的嬰兒。
2.方法:對照組嬰兒實施常規兒童保健,定期對兒童測量身高、體重及聽力等常規性保健內容。觀察組嬰兒進行綜合性兒童保健,具體措施如下:為所有進行定期體檢的嬰兒建立兒童保健系統,長期對兒童生長發育進行跟蹤及評價,了解兒童成長發育的存在的問題及與同齡嬰兒間的差異[2]。在保健工作中,對嬰兒進行常規體檢的同時,應全面了解嬰兒神經發育狀況,對嬰兒肌肉張力、豎頭情況及抬頭情況進行檢查,同時了解嬰兒對聲音的反應情況,如發現問題應及時糾正。定期對嬰兒開展游泳訓練、指導父母對嬰兒進行正確的撫摸。對嬰兒開展家庭體操訓練,小于6個月的嬰兒接受被動訓練,大于6個月的嬰兒接受主動訓練。同時對嬰兒進行營養指導,定期向家長舉辦育兒知識講座。
3.觀察指標:實施體檢12個月后觀察嬰兒體重、身高、神經發育情況,同時采用Gesell成長發育體檢表測量嬰兒語言、精細動作、大動作、適應性及交往能力進行評定;同時依據WHO規定的兒童成長營養素標準對嬰兒營養素缺乏情況進行診斷。
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3.0數據統計的方法進行統計學分析,平均數值采用()表示,組間差異性采用卡方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值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1.兩組兒童身高及體重對比分析,見表1。
表1 兩組嬰兒身高及體重上的對比()

表1 兩組嬰兒身高及體重上的對比()
組別 患者例數 身高(cm) 體重(kg)觀察組60 78.5 ±3.5 10.89 ±1.23對照組 60 74.5 ±4.5 9.74 ±1.01 P 值 <0.05 <0.05 t值5.23 6.14
2.兩組嬰兒神經行為發育結果評定,見表2。
3.兩組嬰兒營養缺乏發生情況,見表3。
不少研究發現開展早期嬰兒保健能有助于嬰兒身體發育,對嬰兒進行體格檢查能有效了解嬰兒體格發育的情況,為父母進行合理的喂養提供了參考的依據。
本研究通過對嬰兒實施全面的保健內容,觀察組嬰兒的生長情況良好,兩組在身高、體重、語言、精細動作、大動作、適應性及交往能力以及營養狀況等項目上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以說明對嬰兒進行綜合性的保健能有效地促進嬰兒身體體格成長、促進神經發育,同時能有效預防嬰兒出現營養缺乏等癥狀。

表2 兩組嬰兒神經行為發育評定結果分

表3 兩組嬰兒維生素及礦物質缺乏的情況

對照組 60 4(6.66) 2(3.33) 2(3.33) 8(13.33)P 值 <0.05 X23.12 2.98 2.98 5.76
1 周恒.兒童保健對嬰兒生長發育影響的分析[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2,9(4):358 -359.
2 孫義秀.兒童保健對嬰兒生長發育影響分析[J].中外醫療,2012,31(9):448 -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