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韋 人 許鳳俠 楊莉萍 徐桂云 劉竹青 王秀清
1銀川市興慶區農牧局 2銀川市金鳳區農牧局 3銀川市興慶區大新鎮畜牧獸醫站
近年來,奶牛養殖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存欄數量達到千頭的規模奶牛場及奶牛園區越來越多,規模養殖已成為奶牛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養殖技術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奶牛的科學飼養、防疫及牧場管理工作越來越重視,但仍有奶牛場及奶牛養殖園區對動物防疫管理認識不到位,尤其是對醫療垃圾及病死牛的處置工作抓得不實。如有些規模奶牛養殖場將用過的獸用包裝盒、獸用生物制品疫苗空瓶、各種獸藥包裝袋和殘破的藥用玻璃瓶隨處遺棄;有些養殖場還將獸用醫療垃圾和一般生活垃圾放在一起,隨便傾倒在地上、路旁,甚至丟在養殖場周邊的排水溝、小水渠中;還有的牧場將玻璃器皿和針頭亂扔、亂放,導致養殖場經常發生工人被扎傷的事件。更有甚者,有些牛場不及時處理病死牛,而將其擱置在牛舍旁或隨意丟棄,甚至將病死畜上市銷售。以上這些做法常常導致牛場里疾病反復發生而查不到原因。本文對規模奶牛場醫療垃圾及病死牛的處置工作談些意見,供大家參考。
1.1 醫療垃圾
醫療垃圾是指規模奶牛場在對奶牛進行醫療、疾病預防、保健以及其它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間接感染性、毒性及其它危害性的廢物,如一次性針頭針管,一次性塑料盤,輸液袋、輸液瓶、輸液管、注射針,各種導流導液的膠皮管,帶菌的紗布、紗條、棉球以及各種病牛手術后的切除物等。獸用醫療垃圾含有大量的人畜共患病原菌或病毒,有時比人用醫療垃圾危險性更大。另外,獸用醫療垃圾中殘留的藥物、藥液還會對當地的水質、環境等造成巨大的危害,甚至引起食品安全(動物誤食、誤飲)問題。特別是防疫用的疫苗(弱毒苗、滅活苗)的殘留物散播將會造成更嚴重的后果,導致免疫的失敗或疫病的產生和流行,如不加強管理、隨意丟棄,任其混入生活垃圾或流散到人們的生活環境中去,后果不堪設想。因此,務必要妥善處理獸用醫療垃圾,不得重復使用,更不能流入民間再生利用。
1.2 病死奶牛
病死奶牛即因病死亡的奶牛。死亡牛體內帶有大量致病微生物,如不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任其腐爛發臭,病原體會隨水流、空氣到處擴散,不僅污染環境,還容易引起人畜疫病大流行。
醫療垃圾和病死奶牛的處理有6大原則:一是消除污染,避免傷害;二是統一分類收集、轉運;三是集中處置;四是嚴禁混入生活垃圾排放;五是在焚燒處理過程中要嚴防二次污染,必須達標排放;六是病死動物尸體的“四不一處置”,即對病死動物尸體一不宰殺、二不銷售、三不食用、四不運輸,并將病死動物尸體進行無害化處置。
3.1 醫療垃圾的處置方法
3.1.1 化學處理
化學處理方法是將醫療垃圾掩埋在深土中,利用微生物將其自然分解。但醫療垃圾一般都是塑料、玻璃、橡膠、鋁制品等無機物質,在無光照和風蝕的情況下幾百年也不易分解,而單靠微生物自然分解是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達到目的的。因此,化學處理方法還存在容易引發土地土壤酸化板結,污染地下水資源,占用土地資源等諸多弊病,故化學處理方法是不科學的,不建議推廣。
3.1.2 專門收集機構統一處理
專門收集機構即專門處置醫療垃圾的機構,其負責統一收集、運輸和集中處理醫療垃圾。這種方法能減少很多分散的處理設施和污染源,節約能源,而且還能避免和生活垃圾混合,對人體造成危害。這也是環保部門、動物衛生部門的要求。
3.1.3 焚燒處理
焚燒處理即由規模奶牛場購置焚燒爐,在牛場的下風口建立焚燒場,對醫療垃圾及病死牛進行焚燒。這種高溫焚燒處理方法能保證醫療垃圾完全穩定化、安全化、減量化和無害化地被處理,同時又符合當代醫療垃圾處置的發展趨勢。
3.2 病死奶牛的處置方法
病死畜的無害化處理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病死及死因不明動物處置辦法》、《病害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生物安全處理規程GB 16548—2006》這2 個規范進行。
3.2.1 奶牛尸體運送
運送奶牛尸體和病害動物產品應采用密閉、不滲水的容器。裝前卸后必須消毒。
3.2.2 焚毀法
將病死奶牛尸體及其產品投入焚化爐或用其它方式燒毀碳化,徹底殺滅病原微生物。
3.2.3 掩埋法
選擇遠離學校、公共場所、居民住宅區、村莊、動物飼養和屠宰場所、飲用水源地、河流的地方進行深埋。掩埋坑底鋪2 cm厚的生石灰;掩埋前應對需掩埋的病害動物尸體和病害動物產品噴灑柴油進行焚燒處理;掩埋后需將掩埋土夯實。病死動物尸體及其產品上層應距地表1.5 m以上;焚燒后的病害尸體表面和病害動物產品表面,以及掩埋后的地表環境應使用有效消毒藥噴灑消毒。對污染了的飼料、排泄物和雜物等,也應噴灑消毒劑后與尸體共同深埋。

4.1 農牧主管部門應對規模奶牛場及鄉村執業獸醫加強管理,認真搞好《動物防疫法》、《病死及死因不明動物處置辦法》、《病害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生物安全處理規程GB 16548—2006》、《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要求規模奶牛場及時對獸用醫療垃圾進行無菌或無害化處理,同時要對獸用醫療垃圾進行跟蹤檢查和監管。
4.2 政府應出臺獸用醫療垃圾管理方面的有關規定,獸醫醫療機構必須將獸用醫療垃圾分類后,移交處置單位進行集中處置,不得自行處置等。
4.3 農牧主管部門應協助規模奶牛場與醫療垃圾專門處理機構簽訂協議,定時上門收購,將獸用醫療垃圾進行統一集中回收處理,切實“消化”醫療垃圾。
4.4 規范病死動物尸體無害化處理工作程序。動物病死后,規模奶牛養殖場應當立即向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報告,并做好臨時看管工作。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在接到報告后,應立即派出具有資質的獸醫技術人員到現場,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并將處理結果及時上報動物衛生監督機構。
4.5 按《動物防疫法》的有關規定,對亂丟、亂拋、隨意處置、經營加工病死動物的養殖戶或從業人員進行嚴肅處理,對情節特別嚴重的要依法移交有關部門追究其刑事或民事責任。
4.6 加強醫療垃圾及病死奶牛無害化處理技術培訓。一是要加強對規模奶牛養殖場從業人員的培訓;二是要加強對獸醫從業人員的培訓;三是要加強對動物衛生執法人員的培訓;四是要加強對畜產品經營從業人員的培訓。
4.7 各級地方政府要加大醫療垃圾及病死奶牛無害化處理經費的投入。醫療垃圾及病死奶牛無害化處理是一個長期性的工作,養殖戶無法承擔所需的全部費用,此項工作有可能不能順利實施,無害化處理將不能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正常實施。因此,各級政府應將此項工作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從而有利于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保證奶牛產業的健康發展。規模養殖場也可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門無害化處理項目的資金,建造無害化焚燒場。
4.8 醫療垃圾及病死動物是動物疫病發生的重要傳染源。醫療垃圾及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是否到位,事關畜產品質量安全,畜牧經濟穩定持續發展,公共衛生安全和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相關部門應各司其職、互相協作、緊密配合,努力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