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福碧,鄭和昕,林玲萍
(浙江醫(yī)院,浙江杭州 310013)
隨訪管理也稱隨診管理,是對患者隨訪工作全面、系統(tǒng)、規(guī)范的管理[1]。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2]提出逐步建立定期隨訪和評估系統(tǒng),以確保所有患者都能進行咨詢和得到及時的正確指導。美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國家標準2008年版在指導原則中提出,糖尿病教育和自我管理應進展為授權教育[3],其核心是專業(yè)人員給患者提供信息、技術和支持,尊重但不代替患者的選擇,由患者承擔自我管理的完全責任,自己做出選擇和行動,真正促使行為改變[4]。工作坊是利用比較輕松、有趣的互動方式,將參與者聚集起來,針對一項或多項討論議題,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相互交流、凝聚共識的一種活動方式。本院內(nèi)分泌科將“工作坊”式授權教育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隨訪管理,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對象 2008年3月至11月,糖尿病出院患者48例,符合WHO糖尿病診斷標準[5]及我國老年2型糖尿病標準[2],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齡62~87歲,平均(76.5±8.7)歲;文化程度:小學6例,中學23例,大學19例;糖尿病病史1~15年,平均8.7年;患者均為本市居民,行動自如,生活能自理,語言表達清楚,無嚴重的糖尿病急慢性并發(fā)癥,無嚴重心、腦、肺疾病或精神病史;均知情同意并自意參加本研究。
1.2 隨訪管理
1.2.1 成立隨訪管理小組 管理小組由內(nèi)分泌科主任負責,1名教育護士管理糖尿病教育“工作坊”,老年病科、心內(nèi)科、眼科、營養(yǎng)科、腎內(nèi)科、精神病科等相關科室各1人為管理小組成員,提供信息、技術支持。教育護士由具有主管護師職稱、10年以上患者健康教育經(jīng)驗及良好護患溝通能力的護士擔任,要求定期參加糖尿病知識培訓以確保專業(yè)知識及時更新。
1.2.2 建立健康管理檔案 患者一般資料: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婚姻狀況,文化程度,住址,聯(lián)系電話;代謝監(jiān)測指標;體質(zhì)指數(shù)(BMI)。
1.2.3 “工作坊”式授權教育 “工作坊”式授權教育每季度1次,每次2h。提前1周通知患者,按患者要求的日程安排4組,每組12人。根據(jù)授權教育的5個步驟(明確問題、表達感情、設立目標、制訂計劃、評價結(jié)果)[6]實施教育。以圓桌形式圍坐,教育護士鼓勵患者表達自己對糖尿病的感受,如最害怕、最困惑、急需幫助的問題,暢所欲言,釋放因疾病帶來的痛苦情緒并尋找共鳴,在互動中分享各自的解決方法,教育護士點評利弊,指出不良生活方式和錯誤的自護行為;評估患者行為改變意愿與自護行為中存在的問題,對共性問題采用集體授課、觀看錄像、知識競賽、角色扮演等方式提供技術幫助,個性問題采取個別輔導,幫助患者掌握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識與技能,讓患者在互動中不斷探索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主動做出行為改變的決定。
1.2.4 跟蹤隨訪 教育護士每月對患者電話跟蹤隨訪,詢問患者的病情及健康行為執(zhí)行情況,分析行為改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結(jié)合患者家庭、工作環(huán)境、社會背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斷修訂干預目標與計劃;向患者提供科主任、教育護士的電話號碼,以便患者咨詢、交流行為活動中的問題;每年2次聯(lián)系相關科室開展主題為“健康相約”的義診服務,給患者信息、技術支持;鼓勵家屬參與教育活動,強化家庭監(jiān)管力度。通過醫(yī)、護、患三方合作,使患者主動建立并維持健康行為。
1.3 評價工具及方法
1.3.1 評價工具
1.3.1.1 自護行為量表(diabetes self-care scale,DSCS)[7]該 量 表 具 有良 好 的信 度 和 效度[8],包含飲食控制(6條目)、規(guī)律鍛煉(4 條目)、遵醫(yī)服藥(3條目)、血糖監(jiān)測(4條目)、足部護理(5條目)、預防及處理高低血糖(4條目)6個分量表共26條目,以Likert 5級評分,從“完全不能做到”至“完全能做到”計1~5分。量表總得分范圍26~130分。
1.3.1.2 代謝指標及BMI 代謝指標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BMI=體重(kg)/[身高(m)]2。
1.3.2 評價方法 在干預前、干預1年、干預2年分別對患者進行DSCS測評、代謝指標與BMI檢測。DSCS測評時先向患者解釋研究目的和量表填寫方法,要求患者根據(jù)自己情況獨立完成,對有視力障礙和書寫困難但意識清楚、能正確回答問題者,由研究者協(xié)助完成,評價表當場填寫并收回檢查、校正疑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干預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
2.1 患者隨訪管理情況 48例患者中,2例患者因為血糖控制理想分別在隨訪6月、8月后改至社區(qū)醫(yī)院就診而失訪,1例患者因為搬到外地子女家在隨訪3月后失訪;其余45例患者都能按照目標完成隨訪管理。
2.2 患者DSCS評分干預前后比較 見表1。
2.3 患者代謝指標干預前后情況 見表2。
表1 患者DSCS評分干預前后比較(±s,分)

表1 患者DSCS評分干預前后比較(±s,分)
注:干預1年變化、干預2年變化均有意義,P均<0.05
干預2年的變化自護行為總分 72.36±5.76 106.25±7.25 115.77±6.09 33.90±5項 目 干預前(n=45)干預1年(n=45)干預2年(n=45)干預1年的變化.87 43.41±6.12飲 食 控 制 15.62±3.62 21.85±4.07 24.10±3.76 6.23±2.56 8.48±3.12規(guī) 律 鍛 煉 11.70±2.82 17.25±2.32 18.20±0.87 5.56±2.52 6.50±1.47遵 醫(yī) 服 藥 9.73±2.21 13.55±1.39 14.05±0.95 3.82±1.56 4.32±1.26血 糖 監(jiān) 測 12.65±2.79 16.85±2.34 18.65±1.06 4.19±2.45 6.01±1.67足 部 護 理 10.36±3.07 20.55±3.66 22.47±1.87 10.20±3.33 12.12±2.39預防及處理高低血糖 12.89±2.66 16.20±2.58 18.30±1.25 3.31±2.635.42±1.71
表2 患者代謝指標干預前后比較±s)
注:干預1年變化、干預2年變化均有意義,P均<0.05
干預2年.27±0.47 2hPG(mmol/L) 13.92±3.50 9.27±2.38 8.03±2.09 -5.65±1.21 -5.88±1.42 HbAlc(%) 7.99±1.33 7.14±1.02 6.59±1.11 -0.85±0.24 -1.40±0.36 TG(mmol/L)2.88±0.49 1.79±0.36 1.36±0.25 -1.10±0.25 -1.51±0.35 TC(mmol/L)6.86±1.41 5.93±1.07 5.23±0.88 -0.96±0.27 -1的變化FPG(mmol/L)8.89±2.36 7.11±1.70 6.62±1.53 -1.78±0.31 -2指 標 干預前(n=45)干預1年(n=45)干預2年(n=45)干預1年的變化.63±0.54
2.4 患者體質(zhì)指數(shù)干預前后比較 45例患者干預前BMI(24.50±3.71),干預1年后BMI(22.52±2.71),與干預前比較,t=2.72,P<0.05;干預2年后45例患者BMI(22.03±2.06),與干預前比較,t=3.03,P<0.05。
糖尿病至今尚未找到根治方法,意味著患者需要終身接受治療,但即使是在發(fā)達國家,也有約三分之二的患者得不到有效管理。研究發(fā)現(xiàn)[9,10],患者對遵醫(yī)服藥、血糖監(jiān)測與就診頻率、對疾病認知和自身健康等的不重視是臨床結(jié)果惡化的推動因素。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自己漫長的疾病過程中往往會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棄、貽誤治療時機,發(fā)生各種急慢性并發(fā)癥。隨訪不僅是對患者疾病的關注,更是一種人文關懷,加強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隨訪管理,能夠提高患者科學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病情的穩(wěn)定和改善。本文資料顯示,在2年的隨訪管理期間,通過“工作坊”式健康教育、跟蹤隨訪、義診等形式,為患者提供生活方式干預和藥物治療的指導,縮短患者與醫(yī)護人員的距離,堅定患者戰(zhàn)勝病痛的信念,使糖尿病患者得到有效地管理,自覺接受并堅持長期科學的治療和護理,從而提高生活質(zhì)量。
3.2.1 促使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良好的自護行為 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療的“五駕馬車”之一,被公認為糖尿病治療成敗的關鍵[3]。老年患者認知能力降低,改變已習慣的不良行為、建立新的良好的自我管理行為較中青年患者更為艱難。糖尿病教育“工作坊”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創(chuàng)設了輕松、和諧的受教育氛圍,通過護患、患患互動,共同討論行為目標,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體現(xiàn)授權教育策略,
幫助患者清楚認識不良行為習慣的危害,制定現(xiàn)實可行的目標,使患者樹立信心和樂觀的心態(tài),相信通過行為改變能控制糖尿病的代謝紊亂,選擇自身可行的糖尿病健康行為。本文資料顯示,通過“工作坊”式授權教育,患者飲食控制、規(guī)律鍛煉、遵醫(yī)服藥、血糖監(jiān)測、足部護理、預防及處理高低血糖等良好行為的評分逐年提高,干預前后自護行為總分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工作坊”式授權教育是改變行為的一個行之有效的體系。
3.2.2 有效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謝指標
患者的代謝指標變化與行為密切相關。有調(diào)查表明[11],近十年我國整體血糖控制達標率僅為四分之一左右。通過“工作坊”形式的授權教育,在每月電話隨訪及每季教育“工作坊”中,強化患者對知識的理解,不斷肯定患者的行為改變,將代謝指標與干預前進行比較,同時提升家庭監(jiān)管力度,形成患者與患者、患者與家屬、患者與醫(yī)護人員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堅持健康行為,避免不良行為復發(fā)。本文資料顯示,為期2年的隨訪管理后,隨著患者疾病知識的掌握,能定期隨訪、及時調(diào)整治療方案,注重合理飲食,適度鍛煉,糖尿病相關代謝指標水平均有下降,說明“工作坊”這種互動式授權教育模式能充分發(fā)揮患者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謝指標,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生活質(zhì)量。
[1]徐學斌,張建華,趙敏.加強醫(yī)院腫瘤病人隨訪體系的管理和建設[J].衛(wèi)生軟科學,2011,25(2):75-77.
[2]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11:15-16.
[3]Funnell MM,Brown TL,Childs BP,et al.National standards for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J].Diabetes Care,2008,31(1):S97-S99.
[4]Tang TS,Gillard ML,F(xiàn)unnell MM,et al.Developing a new generation of ongoing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support interventions:apreliminary report[J].Diabetes Educ,2005,31:91-97.
[5]陸再英,鐘南山.內(nèi)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778-780.
[6]牟利寧.授權教育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4):372-374.
[7]Wang JX,Wang RH,Lin CC.Self-care behaviors and related factors in outpatients new ly diagnosed with 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Journal of Nursing(Taiwan China),1998,45(2):60-73.
[8]王君俏,劉明.成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與自護行為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6):429-431.
[9]王麗華,劉偉,周垣,等.糖尿病患者失隨訪原因及代謝指標控制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31:52-55.
[10]陳晶瑩,劉聰華.126例農(nóng)村糖尿病患者遵醫(yī)不良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護理與康復,2009,8(6):468-470.
[11]Pan CY,Yang WY,Jia WP,et al.Management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type 2diabetes,1998-2006:the Diabcare-China surveys[J].Curr Med Res Opin,2009,25: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