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善軍
(鎮江市丹徒區教育局 江蘇 鎮江 212001)
網頁制作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它有著明顯的時代特征,極富創造性,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具性課程,它對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面向新世紀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由這門學科特點所決定,該學科的教學方法也應有其鮮明的個性特征。目前,該課程內容大多以課堂操作實踐為主,而教師也大多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來完成課堂教學目標。
實踐證明,任務驅動教學法對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等方面體現出了其獨特的優勢。但是,如果簡單地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往往會出現一些問題。例如,在布置課堂操作任務后,一些學生可能只用五分鐘就完成了,而另一些學生可能直到整堂課結束也還無法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由于主要看重結果,往往會忽視學習過程中的交流和協作能力的培養。因此,在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施過程中,必須輔之以科學的設計和實施方法,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經過一學期初步的教學探索和實踐,筆者認為,“任務驅動”的課程設計,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可以較好地解決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而進一步提高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質量。
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要求“任務”的目標性和教學情境的創建,使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符合網站制作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網站制作的知識和技能。在該課程中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一個個典型的信息處理任務的驅動下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的脈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目前,任務驅動教學法已經形成了“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基本特征。
任務要盡力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策略。學生在學習中起主導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起組織、引導、促進、控制、咨詢的作用。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被看作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學習的許多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地獲取學習材料來實現。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動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知識、思維、技能和情感得到鍛煉和熏陶。因此,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以學生為中心,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激勵學生前進。
設計任務時要注意學生特點、知識接受能力的差異。實踐證明,學生在完成一個與他們的實際生活與學習密切相關而且比較有趣的任務時,會非常專心致志、樂此不疲。
下面以網頁制作課程為例。在上課之前我給學生展示了很多網站,讓他們在感官上對網站有個基本的認識,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然后,提出最終任務——分小組制作專題網站。具體實施如下。
課題:動手做網頁。
教學目標:(1)學習如何規劃網站、設計網頁;(2)掌握在Internet網上搜索需要的資料;(3)掌握從Internet網上對文本、圖像、網頁和文件下載的操作。(4)掌握用網頁制作軟件Dreamweaver制作網頁。
任務描述:根據學生不同的興趣愛好,依據自愿組合的原則,分成若干個小組(以不超出5人為宜),規劃、設計并制作網頁,并由學生自己擔任評委,評選出優秀作品。
教學過程:(1)課前準備工作:以小組為單位擬訂網站主題,上交“網站規劃設計方案表”(見表1)。(2)制作過程:①資料搜集(約1~2課時);②網頁制作(約3~4課時);③網頁鏈接及調試(約1課時)。(3)網站評審:各小組派一名成員上臺演示,根據教師制定的評分標準,由各小組組長組成的評委團進行打分,評出優秀作品。
課后小結:(1)學生對此活動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積極討論,踴躍參與;(2)在各組組長的安排下,每個學生都完全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并充分相互交流合作,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習熱情;(3)對網站的建設過程有了一個清晰的感性認識,并由此引發了許多課外問題的思考。
注意事項:(1)小組內部分工要合理,以每人負責制作一個版塊為宜;(2)規劃設計工作要充分,務必在動手操作之前先設計網頁規劃表;(3)教師要監督各小組組長把握和控制制作進度,注意發現問題并及時反饋。
在此活動中,筆者首先給學生演示自己做過的兩個網站項目,將自己怎樣設計網站、網站功能的定位與模塊劃分、怎樣制作網站、運用哪些技術、遇到了哪些困難,后來怎樣解決的等一系列問題與每個學生做了一次深入的溝通和交流、特別是我怎樣將這個大的項目細化成若干小項目,最后將每個小項目在細化成若干問題任務加以實施與解決,通過給學生演示我開發項目過程中撰寫的項目文檔,讓學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在某種程度上讓學生感受到了設計的重要性、項目任務細分的重要性。接下來,給學生演示“北大青鳥”的部分學生做的主題網站。通過交流學習,學生進一步明確了網站開發的前期設計、功能定位、階段任務制定的必要性。緊接著重點講述一個學生做的網站作品,明確了網站開發中特別是模塊的設定、網站開發中網頁版面的設計、素材的收集與制作、網站各模塊的導航、動態頁面的設計等幾個階段任務。(1)在“模塊設定”階段任務中又細化為每個模塊子欄目的設計;(2)“版面設計”的階段任務又分為表格定位、框架定位、網頁模版使用等小任務的設計;(3)“素材的收集與制作”的階段任務分為聲音采集與壓縮處理(mp3,ra,midi)、圖像處理(ps)、動畫設計(swish)、javascript特效、css樣式表連接等小任務;(4)“網站的導航”分為模塊的內部導航(內部鏈接)和模塊的外部導航(外部鏈接)小任務;(5)“動態頁面”階段任務(主要是自學“電子文檔教材”)分為asp與jsp學習的小任務。當然,有些小任務還可以進一步細化與劃分,希望每個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將整個網站的開發設計盡可能地詳細,這樣就有利于后期的開發實踐。

表1 網站規劃設計方案表
筆者認為,并不是每節課的內容都適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如基本概念、基本操作等就不適宜使用任務驅動教學,因為學生對有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尚沒有任何相關的知識和經驗,要完成給定的任務會比較困難。只有當學生相關的知識和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才能獲得較好的效果。
基于“任務驅動”的小組合作學習法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好學生自愿主動地幫助差生,也讓原本不自信的學生找回了自信,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積極努力地進取,同時,提高了課堂效率,使教師布置的課堂任務得以順利地完成。不僅如此,小組的分工合作體現了平等原則,每個學生不分優劣,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此外,小組成果評比演示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小組活動過程更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創造精神和探究精神,對于實施素質教育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錢曉菩,馬玉娟.試論任務驅動[J].中國電化教育,2002(9).
[2]姜振安.“任務驅動”教學法與學生實踐能力培養[J].職教通訊,2003(7).
[3]何克抗.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的教學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1998(5).
[4]周俊.論小組合作學習與學生主體性發展[J].教育科學,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