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鄧凌原
劇場演出 “親民”時代
□ 本刊記者 鄧凌原

國家大劇院推出的“迎新春系列演出”,大部分都設立了“低票價區”。圖/鄧凌原
2011年電影票價的一路看漲,使這種原本定位于大眾娛樂的藝術形式顯得有些遙不可及。即使《龍門飛甲》與《金陵十三釵》的宣傳廣告滿天飛,一些熱愛電影的消費者終因難以忍受“票價通脹”的壓力而放棄走進影院。
與之相反,素來舉著“高雅藝術”旗號的劇場演出卻低姿態地走起了“親民路線”,以“低票價+公益演出”的形式辦起了文化惠民的饕餮盛宴。
2011年12月17日,由北京98家劇院、劇場自愿聯合發起的首都劇院聯盟正式成立。從2012年元旦開始,首都劇院聯盟已在30家主要劇場推出低票價區域,從而促進演出機構推出更多面向大眾的演出,讓普通百姓實實在在地享受優質文化服務。
2012年元旦、春節期間,北京的各大劇院可謂是好戲連臺,精彩紛呈。據悉,從元旦至元宵節前后,首都劇院聯盟共將推出文藝演出1300余場,分布在全市50余家演出場所,劇(節)目樣式涵蓋戲曲、歌劇、話劇、芭蕾舞、音樂劇、演唱會等。
而“低票價區”的設立無疑是其中的亮點,記者調查發現,元旦期間低票價演出票均預定一空。
“這只是我們低票價活動的第一步。未來還會以政府采購或者其它方式繼續推出優惠的劇場票價,出臺有關政策,讓百姓享受更多更好更實惠的文化食糧。”首都劇院聯盟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吳然表示。
長期以來,北京演出市場的“貴族化”傾向一直廣受詬病。普通觀眾被居高不下的票價婉拒于劇場之外,對于“文化之都”北京來說,實在不是一道和諧的風景。
導致京城演出市場票價高的原因很多。吳然指出,舞臺演出本身的差異化和演出成本是決定性的因素。
“高端的演出場所、高端演出和普通演出場所、普通演出是有差異的。”吳然認為,北京匯聚了全國眾多高端演出場所,如國家大劇院、保利劇院等以及頂尖級演出,票價偏高在所難免。
而隨著物價的上漲,舞臺演出的運營成本(如水、電、場租等)和制作成本(如導演、演員等)也隨之增高,推波助瀾,讓本該惠及大眾的文藝演出最終成為少數人消費的“奢侈品”。
缺少觀眾,劇場上座率極低,制作方不得不通過增加贈票來“填場”,一場演出下來入不敷出,只好繼續提高票價……長此以往,惡性循環,最后陷入“演得越多虧得越多”的怪圈。
國家一級演員、北京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就曾公開表示,票價偏高嚴重影響了演出市場的健康發展,建議政府可對票價進行補貼,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劇場。
如何讓票價降下來?吳然談到了以下幾點:盈利企業(一些票房較好的劇院、劇團)能主動降低一部分;用政府采購的方式補充一部分;用政府補貼的方式再投入一部分。
“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得在物價指數有所上升的情況下,保證每個劇院能達到平均20%的低票價區,使市民有可能、有條件步入劇場觀看演出。”吳然表示,不排除此次在“雙節”期間設立“低票價區”是一種階段性的舉措,但大多數劇院如國家大劇院、中山音樂堂都有長久性設立“低票價區”的考慮。
低票價是否意味著低質量和低服務?有觀眾擔心,如果依據票價的不同而將在場的觀眾劃為不同的等級,享受不同的服務,那么這項“惠民新舉”未免有些顧此失彼,最終仍會失去民心。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的博士生小唐向記者抱怨道:“每次買到的學生票都是最靠后的位置,價格是很便宜,可是看不清楚,視聽效果遠遠比不上前排。”
除了公益性演出,一般劇場都會將“低票價區”安排在中后區和側后區。長安大戲院常務副總經理侯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表示:“長安大戲院分一層和二層,在一層的座席后區,還有二層兩側的區域及后面的座位都會有低票價區域,以滿足市民及低收入群體對文化的需求。”
如何在降低價格的同時保證觀賞質量的上升?如何讓相對遠離舞臺中心的觀眾也能欣賞到高水平的演出呢?
對此,吳然表示,設置“低票價區”只是首都劇院聯盟“文化惠民”的一個方面;另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推進劇院的建設,優化管理。從2012年開始,“我們每年都會在首都劇院聯盟中選出十家劇院進行改造,由首都劇院聯盟出資或者是協助進行升級改造。”
“比如說有一些劇院是上世紀50年代建成的,視聽效果不好,影響觀賞,舞臺設置、坐席設置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可現在還在使用中,我們就要進行升級改造,優化演出環境。”
至于低票價的具體區域,吳然認為“觀眾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在一些大型劇院或處于黃金時段的演出。但坐席的安排不代表等級的區別,每個觀眾享受的服務是一樣的。從劇場的設置來說,也將盡可能地保證在場每一位觀眾都能欣賞到效果最佳的演出。
此外,也有一些演出不受區域的限制,觀眾可按到場順序自由選擇席位,如在一些民營劇場和小劇場。
繁星戲劇村位于宣武門內大街抄手胡同64號,距宣武門地鐵站僅幾步之遙。作為國內首家集群式劇場,繁星戲劇村擁有5個小劇場,可同時容納上千名觀眾觀看不同的話劇表演。此外,戲劇村內還有藝術展覽、酒吧、書吧、餐廳等相關經營空間,顯得情調十足,文化、商業氣息非常濃厚。
作為首都劇院聯盟中的民營劇院代表,繁星戲劇村也加入到此次“低票價區”的活動中。與大型劇院相比,繁星戲劇村以表演先鋒劇、實驗劇為主,同時承載展覽、新聞發布、講座、沙龍、影音視聽、餐飲等各種商業功能,價格相對低廉,在年輕人中很受歡迎。
繁星戲劇村曾于2011年底做過一個市場調查,調查結果顯示,90%的公眾認為進劇院看演出最理想的票價在100元左右。這一理想值顯然與繁星戲劇村這類民營劇場的平均票價相去不遠。
主打低價位,這是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的民營劇院的不二法門。濮存昕曾指出,目前這些數量龐大的民營劇院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過度商業化,為了生存往往降低追求、娛樂過度。因此,他曾建議政府在資助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民營劇院的扶植,提升民營戲劇質量。
而此次吸收民營劇院加入到首都劇院聯盟中,并通過統一的票務平臺發布資訊、共享演出資源,發揮規模優勢,顯然是為其量身定做的“扶持計劃”,為民營劇院的未來開拓了廣闊的市場。記者調查了解,在首都劇院聯盟98家演出機構中,民營劇院占將近四分之一。
繁星戲劇村市場部經理段光奇也認為,此次活動將給民營劇院帶來巨大的影響,“從公益角度來講,民營劇院是一個公共場所,要承擔文化領導和文化服務的責任;從市場的角度講,民營劇院這個行業還沒有熱起來,我們希望通過這個活動將民營劇院推向市場,讓更多的人了解話劇,使劇場文化走向繁榮。”
“兩節”期間,繁星戲劇村以市場為依據,率先推出了眾多吸引眼球的活動,如將票價定為100元以下的主導價位,其中有40元的學生票,80元的公眾票,120元和180元的商務票。“一個150人的小劇場,票價80元以下的比例超過了70%。”段光奇表示,這樣的惠民低價活動還會持續,同時將有更多的公益演出加入進來。
□ 編輯 汪文娟 □ 美編 龐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