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曉莉
浙江省永康市中醫院,浙江 永康 321300
焦慮抑郁是腦卒中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卒中后焦慮與抑郁并病的發生率為27% ~85%[1]。腦卒中包括腦梗死和腦出血。腦梗死后焦慮抑郁的出現使病人的依從性降低,對生活的信心減低,影響其康復速度,因此腦梗死后焦慮抑郁的治療顯得尤其重要。筆者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療腦梗死后焦慮抑郁患者50例,取得良好效果,報道如下。
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住院的50例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5例。治療組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齡65.4歲;對照組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齡67.2歲。兩組從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P >0.05)。
①參照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診斷標準[2],CT證實腦梗塞病灶 (72小時出現影象),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除外,既往無腦卒中史;②腦梗塞發病后2周,意識清、無語言障礙;③參照《中國精神病分類與診斷標準》中廣泛性焦慮的診斷標準[3]。
治療組和對照組均給予腦梗死基本治療,包括營養腦細胞、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等對癥治療和早期的康復訓練。
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柴胡疏肝散,方藥如下:柴胡10g、芍藥15g、川芎15g、枳殼10g、陳皮10g、甘草6g、香附10g。隨辨證加減:風痰阻絡者加僵蠶、地鱉蟲各10g;瘀血痹阻加桃仁、紅花各10g;氣虛者加黃芪、黨參各20g;肝陽上亢加天麻10g、鉤藤30g;風火上擾者加石決明30g、鉤藤30g;痰熱內閉者加天竺黃10g、黃芩10g;腑氣不通者加火麻仁30g、大黃6g。每日1劑,水煎取汁300ml,分2次口服,治療3周為1療程。
采用漢密爾頓焦慮評分 (HAMA),分別在治療前及治療后第4周、第8周各1次進行評分。
采用HAMA減分率判斷標準。減分率=(治療前總分-治療后總分) ÷治療前總分×100%。治愈:減分率大于75%;顯效:減分率為50%~75%;有效:減分率為25%~49%;無效:減分率小于25%。
祥見表1、表2。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表1結果表明,治療組總有效率好于對照組 (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HAMA總分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HAMA總分比較 (s)
注: 與對照組比較,*P <0.05,△P <0.05。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4周 治療后8周治療組 19.7 ±3.8 12.8 ±3.2* 8.6 ±3.9△對照組19.4 ±3.7 15.6 ±4.6 13.5 ±3.6
表2結果表明,治療4周及8周后,治療組HAMA總分降低明顯超過對照組 (P<0.05)。
腦梗塞屬于中醫“中風”范疇,病位在腦,病機涉及五臟,五臟氣血陰陽失和,心神失養,腦神不利。筆者認為腦梗死后焦慮抑郁屬于中醫情志病范疇,中風后臟腑功能失調,肝氣郁滯,氣血運行不暢,故表現焦慮、抑郁。故在治療過程中注重疏肝解郁。柴胡疏肝散為疏肝解郁的代表方,柴胡疏肝解郁,枳殼行氣消滯,二者合用一升一降,調暢氣機;川芎、香附行血理氣,通暢氣血;陳皮醒脾和胃理氣舒郁;芍藥柔肝斂陰;甘草和中益氣。諸藥合用,升降同用,剛柔并濟,相得益彰,共奏疏解肝郁、和中理氣之功效。研究表明柴胡疏肝散與擴張腦血管、改善循環等西藥合用,可有效改善腦梗死后焦慮抑郁狀態,加快患者的康復速度,并可避免抗焦慮抑郁西藥帶來的毒副作用。
[1]Chemerinski E,Robinson RG.The neuropsychiatry of stroke[J].Psychosomatics,2000,41(1):5-14.
[2]中華神經科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3]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CCMD-3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