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曉黨
河北省廊坊市第四人民醫院婦產科,河北廊坊 065700
產婦剖宮產后往往因為術后疼痛、焦慮以及鎮痛藥物的應用對乳汁分泌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1]。近年來,剖宮產率持續升高,術后疼痛嚴重影響產婦乳汁分泌。在臨床工作中,筆者在孕婦剖宮產術后應用硬膜外嗎啡鎮痛,發現鎮痛效果好,且對產婦泌乳影響較小,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足月初次分娩的孕婦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年齡 22~32 歲,平均(27.0±4.5)歲;孕周 38~42 周,平均(39.5±1.5)周;所有產婦均無嚴重的產科并發癥,無內分泌疾病,乳房發育正常,平均體重為(64.0±6.5)kg。兩組孕婦在孕周、年齡、體重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觀察組產婦進入手術后常規心電圖監測,測量血壓、脈搏等數據,開放靜脈通路,采取連續硬膜外麻醉。選擇L1~2或者L2~3穿刺,硬膜外頭端置管3.5 cm,局麻藥物選擇碳酸利多卡因,濃度為1.5%~1.8%,阻滯平面為T8以下,產婦保留硬膜外導管,手術結束后對其注入5~7 mL的0.25%的布比卡因+(1.5~2.0)mg的嗎啡混合藥物后拔管[2]。對照組剖宮產后產婦選擇常規鎮痛方法,術后8 h對產婦進行50~10 mg的哌替啶肌內注射,觀察兩組產婦術后泌乳情況以及手術前后的心率和動脈血壓變化。
兩組產婦在手術分娩后均對其采取新生兒早接觸、早吸吮和母嬰共室的方法,所有新生兒均選擇純母乳按需哺乳,觀察產婦的泌乳情況,詳細記錄產婦每天的哺乳次數及脹奶情況;并詢問產婦在對新生兒哺乳時是否會有下奶的感覺,及在嬰兒吸吮后是否有滿足感的表現。
產婦在手法擠奶時沒有乳汁的分泌則視為無;產婦在手法擠奶時有少量的乳汁分泌,但是不能滿足新生兒的正常需要,此情況視為少量泌乳;產婦在手法擠奶時有乳汁分泌,并且能夠滿足新生兒的正常需要,此情況視為正常泌乳;產婦在手法擠奶時乳汁呈噴射狀,能夠滿足母乳喂養的需求,此情況視為充足[3]。
采用SPSS 1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在手術前后的心率、動脈壓以及血氧飽和度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在術后24 h血壓、心率的變化明顯高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4h心率 =10.91,t24h平均動脈壓 =7.23,t48h平均動脈壓 =4.16,P<0.05);且對照組術后24 h、48 h的平均動脈壓均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4h=6.83,t48h=3.94,P<0.05)。 見表1。
觀察組術后24 h內開始泌乳的例數16例,對照組6例;觀察組產后48 h泌乳20例,對照組26例;觀察組產后72 h泌乳2例,對照組5例;觀察組乳汁不足2例,對照組3例。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且觀察組24 h哺乳次數要明顯高于對照組(χ2=6.51,P<0.05),可見硬膜外嗎啡鎮痛有利于產婦的泌乳情況,并且提高喂養次數,促進喂養成功。
表1 兩組產婦手術前后心率、動脈壓以及血氧飽和度的變化比較(±s)

表1 兩組產婦手術前后心率、動脈壓以及血氧飽和度的變化比較(±s)
注:與術前比較,*P <0.05;與觀察組比較,▲P <0.05;1 mm Hg=0.133 kPa
組別 例數 時間 心率(次/min)平均動脈壓(mm Hg)血氧飽和度(%)觀察組40對照組40術前術后24 h術后48 h術前術后24 h術后48 h 76.5±8.0 77.0±8.5 74.5±6.5 76.0±8.0 89.0±10.0*77.0±9.0 75.4±3.9 75.8±3.6 75.6±3.5 75.3±3.5 89.1±6.9*▲82.2±3.2*▲98.66±0.56 98.66±0.56 98.50±0.59 98.56±0.66 98.60±0.66 98.60±0.59
兩組產婦在經過不同的鎮痛方法后,其血清泌乳素較術前均有明顯的增加,而觀察組血清泌乳素變化較對照組表現更為明顯,兩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具體數據詳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手術前后血清泌乳素變化(±s,μg/L)

表2 兩組產婦手術前后血清泌乳素變化(±s,μg/L)
組別 例數 術前 術后24 h 術后48 h觀察組對照組40 40 t值 P值180.50±9.99 183.95±13.78 0.91>0.05 331.45±20.95 251.06±8.65 15.32<0.01 971.57±82.95 275.93±42.95 121.28<0.01
兩組產婦在經過不同方法鎮痛后,對照組出現惡心嘔吐1例,觀察組出現惡心嘔吐2例,嗜睡頭暈1例。
產婦的泌乳由催乳素和催產素共同作用,產婦剖宮產后所出現的疼痛、營養欠佳、焦慮以及鎮痛藥物的應用都會對產婦的乳汁分泌有所影響,而良好的睡眠、嬰兒的吮吸刺激及產婦自身適當的運動則會促進乳汁的分泌[4-5]。本研究發現,對照組的產婦由于切口疼痛和宮縮痛加上新生兒的吸吮,引發了產婦的焦慮情緒,甚至出現心理障礙[6],最終影響乳汁的分泌,而剖宮產硬膜外麻醉鎮痛具有良好的鎮痛效果,對產婦的情緒具有鎮靜的作用,促進催乳素的分泌,從而增加母乳喂養的成功率。
新生兒出生后10~30 min時是吸吮反射最強的時候,30 min后則逐漸減弱,到了第二天完全恢復正常[7]。剖宮產及硬膜外嗎啡術后鎮痛相較于單純陣痛麻醉具有良好的鎮痛鎮靜作用,因此施行剖宮產及硬膜外嗎啡術后鎮痛的產婦可以充分睡眠,能有效促進產婦產后精力與體力的恢復,從而滿足新生兒在吸吮反射最強時間的吸乳需求,最終成功建立泌乳反射,提高泌乳量,有效促進了母乳喂養的成功率。
產婦剖宮產術后會有切口疼痛以及宮縮痛的表現,應用嗎啡鎮痛,主要原因其具有良好的穩定性,較傳統的鎮痛方法具有明顯延長鎮痛時間的優勢,能有效降低產婦的交感神經興奮性,保證產婦生命體征的穩定,減輕產婦的心理負面情緒,促進其泌乳功能及提高母乳喂養的成功率[8]。該方法在臨床的應用中,雖然有極少數的產婦出現一些惡心嘔吐的臨床癥狀,但在總體上并不影響產婦的泌乳功能,在臨床剖宮產手術的應用上具有安全可靠的特點。
[1]佘守章,索昆,劉繼云,等.靜脈或硬膜外嗎啡PCA藥效和血藥濃度變化的臨床研究[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9,12(15):264-265.
[2]馬雪,何維徽,吳成富,等.剖宮產術后硬膜外嗎啡鎮痛對催乳素及初乳的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8,18(8):454-456.
[3]喬端冬,熊鎮南,肖湘雅,等.嗎啡硬膜外患者自控鎮痛對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新生兒神經和適應能力的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8,24(9):716-717.
[4]黎祖榮,趙江洪,樞丹,等.氟哌利多聯合嗎啡防治術后鎮痛并發生惡心、嘔吐[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7,18(6): 113-115.
[5]唐琴娟,蔣菊萍.產后康復儀治療產婦泌乳不足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1,8(3):79-80.
[6]張曉麗,杜冬萍,徐惠芳,等.靜脈和硬膜外PCA用于術后鎮痛的效果評估[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8,4(7): 253-254.
[7]李李,劉建華,范紅,等.剖宮產術后經靜脈芬太尼自控鎮痛對催乳素的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0,20(3): 95-96.
[8]彭栓妹.249例剖宮產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J].護理學雜志,2009,17(8):594-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