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濮陽中原油田培訓中心教師管理部 張玉扣
應收賬款是指因對外銷售產品、材料、供應勞務及其他原因,應向購貨單位或接受勞務的單位及其他單位收取的款項,包括應收銷售款、其他應收款、應收票據等。應收賬款產生的動機是什么?因為向客戶提供商業信用,采用信用銷售政策會給企業自身帶來兩點好處:擴大銷售,減少存貨。
(1)銷售規模。應收賬款是由于企業銷售產品、提供勞務引起的。通常而言,企業在某個階段采用賒銷方式銷售產品、提供勞務越多,就會導致應收賬款規模相應地增加。
(2)信用政策。采用信用銷售是產生應收賬款最主要的原因。在允許賒銷的企業,制定企業信用政策是控制和規范企業賒銷行為、防范企業信用風險、規避企業壞賬損失的關鍵。企業信用政策寬松,一般會導致應收賬款規模擴大;反之,則相反。
(3)管理措施。應收賬款產生之后,需要加強管理,并建立相應的追收機制。有效的管理措施與追收機制能夠有效地抑制應收賬款規模的增加。相反,如果企業管理不善,很可能會導致企業的應收賬款規模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積越大,最終會因拖欠時間過長而發生大量壞賬,不僅使企業蒙受損失。
(4)會計政策。如果一個企業在有關應收賬款方面的會計政策發生變更,應收賬款也會發生相應變化。
(1)費用支出增加。應收賬款在尚未收回之前,這筆現金實際上為客戶所占用,并不能為企業創造收益。企業損失的這部分收益就是應收賬款的機會成本。應收賬款規模越大,應收賬款的機會成本就越大。另外,為了保證應收賬款能夠安全、及時地收回來,企業需要進行管理,這也導致管理費用支出增加。應收賬款的管理成本與應收賬款規模有關,通常規模越大,管理成本就越高。
(2)資金周轉不良。應收賬款的產生導致企業的資金為其客戶所占用,如果應收賬款規模越大,這就意味著企業有大量的資金是被別人所擠占,產品轉化為現金的時間就越長,那么企業正常的資金周轉就會受到影響,不僅造成營運資金減少,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而且降低企業的資產流動性,影響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3)壞賬風險提高。并不是所有的應收賬款都能夠收回來。壞賬風險是指因為企業賒銷而產生的到期不能及時收回銷售貨款的風險。通常而言,壞賬風險與應收賬款規模成正比。應收賬款規模越大,企業產生呆賬、壞賬的可能性就越大,給企業帶來的壞賬損失也就越嚴重。應收賬款規模減小,有利的一面是不僅減少了企業的資金占用,降低了其壞賬風險,而且壓縮了企業的費用支出,有利于其利潤目標的實現。不利的一面就是,如果企業應收賬款規模的減少是由于企業銷售收入規模減小所帶來的,那么有可能影響企業利潤目標的實現。
應該如何界定應收賬款管理的內涵?首先,應收賬款管理的范疇是針對應收賬款這一流動資產而言的。在當今的全球市場中,競爭壓力和行業慣例要求以賒銷或貨到付款的方式銷售商品、提供勞務。這種做法給企業帶來的后果是形成應收賬款。應收賬款通常是企業資產負債表中數額巨大的有形資產之一。應收賬款管理對企業而言具有不可言喻的重要性,有效的應收賬款管理能夠給企業帶來種種的益處,如增加現金流量、提高利潤率、減少壞賬損失等。其次,需要確定應收賬款管理的跨度。也就是說,盡管應收賬款管理的對象是應收賬款這一流動資產,但是對應收賬款的管理不能僅僅限于應收賬款形成之后,而是需要提前到應收賬款的產生之前。應收賬款產生的惟一原因是由于企業采用信用銷售政策,因此信用政策制定得合理與否,直接會影響著企業應收賬款規模的增減。從這一角度而言,應收賬款的管理應該是全過程的管理,包括事前的決策與預算、事中的報告與控制以及事后的處置與考核,當然也包括對這些環節的監督。最后,我們要理解應收賬款管理的實質。總體而言,賒銷可以看做是企業為擴大銷售而進行的一種投資活動,應收賬款是這項投資活動所帶來的結果。投資管理要達到的目的,就是要求使得收益最大化(銷售收入最大,利潤最大,收入質量高)的同時損失最小化(應收賬款余額最小,壞賬風險最小,壞賬損失最小)。這就是應收賬款管理的實質。
綜上所述,應收賬款管理的內涵是指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相關部門及人員,以應收賬款作為管理對象,以應收賬款的合理配置與高效使用為管理內容,運用計劃、組織、指揮、協調與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職能與手段,為確保企業利潤目標實現、降低企業財務風險、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而進行的管理活動。
(1)合理控制應收賬款規模,確保企業利潤目標的實現。企業利潤目標的實現有賴于企業市場份額的增加和銷售收入的提高,而信用銷售無疑是當今商業社會增加企業市場份額和提高銷售收入的有力工具;但與此同時,應收賬款增加過快、過多,可能會增加企業的成本支出,從而不利于企業利潤目標的實現。在這種情形下,如果進行有效的應收賬款管理,無疑將刺激企業銷售收入的擴大,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加速庫存產品的周轉,節省存貨積壓的資金,從而為利潤目標的實現提供基礎和條件。因此,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的首要目標是通過事前科學制定信用政策和事中加速應收賬款回收,從而將應收賬款規模控制在同企業銷售規模相適應的合理水平,確保利潤目標實現。
(2)加速應收賬款資金回收,不斷提高企業資產質量。應收賬款是企業的一項重要資產,同時也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不得不保持的一項資產。應收賬款雖然是屬于企業的資產,但是卻被客戶企業所占用,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應收賬款可能會變成呆賬、壞賬,從而影響企業資產的整體質量。因此,企業有必要通過事前的精心組織、科學決策與合理計劃,從源、頭上控制不良賬款的產生,提高貨款回收率;通過事中的管理,包括應收賬款的報告、分析與控制等環節,加速應收賬款回收,避免不良資產出現;通過事后的管理,包括采取應收賬款的處置、考核和審計等措施減少應收賬款呆賬、壞賬,降低不良資產損失。因此,加速應收賬款資金回收,不斷提高企業資產質量也是一個企業的財務總監在進行應收賬款管理所需要關注的主要目標。
(3)有效降低壞賬風險,促進企業持續創造價值。一個企業價值的實現取決于它能不能持續創造健康的現金流。應收賬款的存在會影響企業價值的持續創造。這主要是由于應收賬款存在壞賬風險,會帶來壞賬損失。壞賬風險是由應收賬款所引起的信用風險,是應收賬款遭受損失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主要是指損失是否發生以及損失大小的不確定。企業一旦出現呆賬、壞賬,那么應收賬款就無法轉化為現金,也就無法為企業價值創造提供源泉,同時會造成企業資金周轉困難,甚至破產。因此,財務總監實施應收賬款管理的第三個目標就是通過應收賬款的有效管理,控制應收賬款所帶來的潛在風險,防患于未然,保障營運資金的正常周轉,從而促進企業的可持續增長,最終實現價值創造的目標。為此,財務總監首先需要科學制定信用政策,這是控制壞賬風險的源頭;其次需要識別、評估和控制企業應收賬款的風險;最后是如果經過了努力,也無法避免壞賬損失的發生,那么財務總監就需要進行妥善的處置。
(1)按組織機構職責進行應收賬款管理的思路。應收賬款的管理往往涉及企業的多個部門、多個業務環節,如銷售、財務等。以往,在應收賬款管理的過程中,企業內部由于各部門、各環節的管理目標、管理職責、業務性質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差異,往往出現相互矛盾、延誤決策的問題。這就需要企業不僅建立統一的信用管理組織體系,而且建立獨立的應收賬款管理部門,從而有效地協調企業的銷售目標和財務目標,同時在企業內部形成科學的風險制約機制,防止任何部門或各層管理人員盲目決策所可能產生的壞賬風險。實際上,設置應收賬款管理機構是國外許多跨國公司的成功經驗。要進行應收賬款管理,首先必須設置相應的組織機構,并明確劃分相關機構與崗位的職責。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應收賬款管理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從而實現企業管理層預先確定的應收賬款管理目標。由此可見,應收賬款管理最基本的一種思路就是按組織機構職責進行管理。
(2)按管理控制程序進行應收賬款管理的思路。在企業資產管理中,管理控制理念與技術始終貫穿資產管理全過程,并對資產經營管理目標的實現有著重要的價值。因此,應收賬款作為一種重要的資產,同樣應該貫徹管理控制理念,并且可以按照管理控制程序進行管理。按照資產管理控制程序,結合應收賬款管理的特點,企業應以信用風險為導向,建立涵蓋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個方面的應收賬款全程管理思路,見圖1。由圖可以看出,應收賬款管理的各個步驟雖然與應收賬款產生流程的各個環節具有對應關系,但并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通常是將交貨以前進行的管理稱為應收賬款的事前管理,將交貨后到壞賬產生之前這一期間針對應收賬款進行的管理稱為應收賬款的事中管理,將壞賬產生之后針對應收賬款實施的管理稱為應收賬款的事后管理。
圖1 應收賬款全程管理
應收賬款的事前管理主要包括應收賬款決策、應收賬款預算和信用評審等環節;應收賬款的事中管理包括應收賬款報告、應收賬款分析和應收賬款控制等環節;應收賬款的事后管理包括應收賬款處置、應收賬款考核和應收賬款審計等環節。
(3)應收賬款管理思路的選擇。應該采用何種思路來進行應收賬款管理。我們認為,應該以基于管理控制程序的應收賬款管理思路為主,同時考慮應收賬款的組織機構職責。這樣做的理由在于:
第一,基于管理控制程序的應收賬款管理思路具有突出的優點。基于管理控制程序的應收賬款管理思路不僅反映了資產經營與管理控制的理念,而且體現了應收賬款全程管理的發展趨勢。實踐證明,在應收賬款的業務管理上實行流程化、系統化的方式,至少有以下幾點好處:實現對應收賬款實行完整、系統的控制,有利于達成企業的總體利潤目標,實現企業價值持續創造;有利于將管理的重點前移,控制不良賬款產生的源頭,減少“前清后欠”的現象;注重應收賬款管理的連續性,有利于提高貨款回收效率;有利于各部門的協調合作,消除部門之間的沖突與矛盾。
第二,基于組織機構職責的應收賬款管理思路存在明顯的弊端。基于組織機構職責的應收賬款管理思路雖然有利于清晰各相關部門的管理職責,明確各相關部門的職責,但是這種思路具有明顯的局限性,表現在:一方面無法實現與業務流程緊密結合,可能無法實現對應收賬款的全程管理從而造成應收賬款管理的“盲點”和“死角”;另一方面容易形成應收賬款的“條塊管理”,引發部門之間的沖突與矛盾,從而不利于部門之間的協調與溝通。
第三,應收賬款管理的兩種思路并不相互排斥而是具有互補性。要進行有效的應收賬款管理,首先要解決應收賬款管理“誰來干”這一問題;而建立應收賬款管理組織機構,明確應收賬款管理職責之后,需要實現管理職能的流程化、系統化運作。
[1]上海國家會計學院主編.資產經營管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2]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組.企業會計準則講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