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 朱澍清
湖南財政經濟學院 阮捷
近年來,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理念迅速升溫,從理論到實踐,全社會都在大力提倡這一發展方針。傳統的循環經濟評價重視宏觀和中觀研究,而忽略微觀層次的研究,因此,有必要通過構建微觀層次的工業企業循環經濟綠色考核指標體系,以客觀評價我國工業企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促進循環經濟在我國的發展。
循環經濟(cyclic economy)即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循環經濟”一詞,首先在20世紀60年代由美國經濟學家K·波爾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人類社會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是“資源—產品—廢物”,是單向流動的線形經濟, 而循環經濟則靠運用生態學規律,形成了“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產品”的一系列經濟活動,實現資源的充分有效利用, 構造了一種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增長模式。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引入了關于循環經濟的思想,此后循環經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正在不斷地深入進行。
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盡管有力地促進了生產力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卻嚴重危害了生態環境及自然資源的良性循環[1]。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今天, 構建和完善工業企業循環經濟綠色考核指標體系, 將有助于工業企業加快循環經濟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探索循環經濟發展的新思路和新途徑,為發展循環經濟提供方向性參考和對策建議。建立工業企業循環經濟綠色考核指標體系,首先, 可以滿足企業管理的要求。 建立并應用循環經濟綠色考核指標體系有助于掌握工業企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水平,以便于工業企業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其次, 可以滿足政府監管的要求。政府宏觀經濟管理部門可以運用工業企業循環經濟綠色考核指標體系連續監測工業企業循環經濟運行狀態和變化趨勢,確保工業企業循環經濟在合理的區域內可持續地運行。
即減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循環(recycle)三種原則的簡稱。其中減量化要求用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來達到既定的生產目的或消費目的,進而到從經濟活動的源頭就注意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再利用是指要盡可能多次以及盡可能以多種方式使用制造產品和包裝容器,防止其過早地成為垃圾;再循環要求生產出來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變成可以利用的資源,而不是不可恢復的垃圾。循環經濟的側重點就在于通過資源的循環使用以節約資源、提高物質循環利用率、促進人與自然協調發展。3R原則是工業企業循環經濟綠色考核指標體系構建時首先需要遵循的原則。
考核指標體系的設計應當充分反映和體現循環經濟的內涵,能夠揭示其運動過程的內在規律。考核指標體系應簡繁適中,盡量做到用較少的指標反映目標體系中的關鍵問題。同時,考核指標的選擇,盡可能與現行統計、會計核算口徑相一致,且數據易于收集,操作性強。當然,我們也不能因片面追求可行性而損害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在兩者之間應力求適當地平衡。
循環經濟是個復雜的綜合系統,構建工業企業循環經濟綠色考核指標體系時,要統籌考慮進入考核體系的各個指標的性質及歸屬,依據一定的內在邏輯,形成一個包括若干個子系統,具有層次結構指標體系。
循環經濟的建設是一個持續漸進的動態過程,因此在構建工業企業循環經濟綠色考核指標體系時,指標體系中既要有反映循環經濟現狀的靜態指標,又要有能綜合反映循環經濟的動態變化特點和發展趨勢的動態指標。
工業企業的循環經濟是一個復雜的綜合系統,因此,其綠色考核指標體系構建的內在邏輯是根據工業企業生產流程,可以分解成前期輸入—中期消耗—后期輸出三類指標。其中前期輸入指標主要是以單位產值的資源消耗量及其變動率的方式體現,以驗證是否達到減量化(Reduce)原則;中期消耗指標主要以資源循環利用率及回收利用率的方式來體現再利用和再循環(Reuse&Recycle)原則;后期輸出指標則以廢棄物排放、生產流程結束后的經濟效益分析、企業內外環保環境分析來體現,表明企業努力實現廢棄物減量化(Reduce)的原則。
在分析總結現有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根據工業企業循環經濟綠色考核指標體系的建立原則, 構建了工業企業循環經濟綠色考核指標體系, 包括3個層次: 第1個層次是目標層, 第2個層次是準則層,第3個層次是指標層, 分3個準則層, 共26個指標,整體框架見表1。
相關指標說明如下:
單位產值能耗、水耗、原材料使用量,是指工業企業綜合能耗(噸標準煤)、消耗的水資源、消耗的原材料與工業總產值的比率。
單位產值能耗、水耗、原材料使用減少率,是指報告期內(通常為1個會計分期)單位產值能耗、水耗、原材料使用量與上一報告期內單位產值能耗、水耗、原材料使用量相較的下降程度。
工業用水循環利用率:是指工業循環用水量占工業用水總量的比率。
原材料循環利用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企業生產中的邊角原材料的綜合利用量與邊角原材料總量的比率。
能源循環利用率,是指工業企業回收利用的能源數量與能源的總消耗量的比率。
固體廢棄物回收利用率,是指工業固體廢物回收利用量占固體廢物產生量的比率。
可再生原材料使用率,是指可再生原材料占投入生產原材料總量的比率。
工業廢水再生率,是指再生水量與工業廢水總量的比率。
單位產值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排放量,是指工業企業排放的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與工業總產值的比率。
廢棄物處理率,是指工業企業無害化處理后排放的廢棄物與廢棄物總量的比率。

表1 工業企業循環經濟綠色考核指標體系
凈利潤,是指工業企業當期會計凈利潤。
銷售增長率,是指工業企業報告期(通常為1個會計分期)內的銷售額與上一報告期銷售額相較上升的程度。
凈資產收益率,是指工業企業會計凈利潤與凈資產的比率。
銷售利潤率,是指工業企業會計凈利潤與總銷售收入的比率。
綠色產品產值比率,是指工業企業當期生產綠色產品產值占工業企業總產值的比率。
企業員工環保培訓率,是指工業企業獲得相關環保知識培訓的員工占員工總數的比率。
企業獲得社區的環保認可度,是指工業企業環保工作獲得企業周邊環繞社區認可比率。
固體廢棄物、廢水、廢氣排放降低率,是指報告期內固體廢棄物、工業廢水、廢氣排放量相較上一報告期的下降程度。
工業企業循環經濟綠色考核指標體系的應用可以通過建立模糊綜合評價數學模型來進行,可以運用這種方法對工業企業的循環經濟綠色指標進行量化評價。進行模糊綜合評價的基本步驟如下:
評語集是對評價對象所作的評語的集合[2]。根據模糊單因素評價方法, 逐個因素地對考核對象做出評價。可以將工業企業循環經濟綠色考核指標分為5個等級:V={v1,v2,v3,v4,v5 }={很好,較好,中等,較差,差}
表1中的考核指標由于數量級和量綱均有所不同,無法直接進行比較和評價, 因此,應首先將不同量綱表示的指標值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將之轉換為無量綱的評價值,然后再進行分析評價。實踐中常用的無量綱化的方法比較多,如標準化變換法、折線型無量綱化法等,通過考核指標的無量綱化,可以將指標原值轉換為單因素評判矩陣[3]。
在體現考核的實際需要和指標客觀重要性的基礎上,對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設置相應的權重。我們在這里可以采用專家咨詢法(Delphi)或者層次分析法(AHP),確定準則層及指標層各因素的權重。
對考核指標體系內的各級指標分別進行模糊合成運算, 得到指標體系的評價結果[4]。在模糊矩陣合成運算中一般采用以下的幾種模糊算子,即:工業企業可以根據以上四類算子在綜合評價中的特點,選擇某一合適的算子。
計算得到考核結果, 分析工業企業循環經濟綠色考核下一步改進的重點和方向,改進之后再重復以上步驟,直至工業企業進行綠色考核達到較高的考核等級。
循環經濟是21世紀的主流經濟模式。工業企業要在新世紀生存乃至發展壯大,就要將循環經濟的思想滲透到企業的各個角落。為了對工業企業循環經濟發展成效進行考核,就需要建立工業企業循環經濟綠色考核指標體系。工業企業實施綠色考核,對企業來說,可以幫助它發現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經營策略,提高經濟效益和企業形象;對政府來說,可以在宏觀上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的管理;對全社會來說,有助于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和生態意識,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羅林,賈芳.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評價指標體系初探[J].中國市場,2009(6).
[2]李一智,徐選華.商務決策數量方法[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3]張慧,楊松凱.基于AHP的模糊綜合評價法在臨床科室績效評價中的應用[J].數理醫藥學雜志,2008(2).
[4]阮捷.公司戰略聯盟利益分配機制模糊評價研究[J].企業技術開發,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