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家政學系 孫冬梅
家庭服務業是以家庭為服務對象,向家庭提供各類勞務,滿足家庭生活需求的服務行業[。1]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計劃經濟時期企業管社會的現象已經結束,“單位人”向“社會人”的轉變,使得人們的家庭服務需求逐漸轉向社會來承擔。家庭服務業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不斷滿足廣大居民的各種家庭生活需要,作為第三服務產業的有效組成部分,成為國民經濟的一個新增長點,在改善民生、調整產業結構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吸納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為促進社會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近些年來,吉林省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觀念也不斷改變,家庭服務業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2011年10月,吉林省召開全省家政服務業視頻會議,會上提出關于推進家庭服務業的相關政策,并提出吉林省家政行業的發展目標是:力爭“十二五”期間全省家庭服務業就業人員每年遞增10%,到“十二五”末使從業人員總量超過20萬人。據調查,吉林省現有家庭服務業企業3000余家,從業人員13余萬人,家庭服務業正在以蓬勃之勢迅速發展。
吉林省農村勞動力總量大,農村勞動力明顯過剩。這類勞動力屬弱勢群體,不具備智力發掘能力,已經成為我們解決“農村、農業、農民”三農問題的最大難題。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例如勞動力素質低下、農村非農產業對剩余勞動力的容納能力有限、滯后的城市化水平以及城鎮自身的嚴峻就業形勢制約著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步伐,勞動力市場發育滯緩,中介組織發育程度低,對勞動力的再教育和培訓機構缺乏。同時城市下崗職工大概都集中在40~50人群,這部分人的知識技能等都非常缺乏。
目前以長春市160位受訪者為例,家庭服務市場上服務人員女性占88%,男性僅占12%的少部分。主要原因是雇主傳統上認為女性更擅長家庭工作,女性主要從事的工作有月嫂、保姆、育嬰等工作;而男性在這個行業中,除了客戶需要男性病人護工、老年陪護外,其他情況一般都是從偏重的事體力工作,如裝修搬運、家電維修、更夫及保安等。
家庭服務業涉及人們家庭生活的各個領域,特別是家庭結構小型化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使得人們越來越需要具有專業技能的家庭服務人員,特別是在養老服務、社區照料服務、病患陪護服務及其他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家庭服務領域,吸收了大量的剩余勞動力。
家庭服務業的要求較低,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村剩余勞動力都比較容易進入,從而成為實施社會再就業工程的重要渠道。國家目前在行業政策,投資政策,信貸政策,金融政策上讓家庭服務業逐漸享受到更為優厚的待遇,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同時盡可能讓家庭服務企業的發展上一個新的臺階,為轉移剩余勞動力做出應有的貢獻。
家庭服務業因為門檻較低,成為大多數下崗失業婦女和農村剩余勞動力易于進入的行業。在對長春市家庭服務業從業人員的調查中,從業人員的文化教育程度多集中在高中或初中以下水平,從業人員整體文化水平偏低,他們當中甚至有部分文化水平停留在會寫自己的名字。大多數人缺乏專業技能,不能從事相對專業的高級家庭服務工作。

表1 受訪家庭服務人員受教育情況Table1 Family by education service said
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對現在的家庭服務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從業人員素質較低,得不到有效的職業技能培訓,導致服務質量不佳,有的在技能上有的在職業道德上出現問題,使被服務的家庭缺少應有的安全感,也使從業者失去工作的穩定性。
由于整體職從業人員業素質偏低,替代性強,行業準入門檻低,所以決定了從業人員流動性強,不利于家庭服務業整個市場的規范化、標準化運作和穩健發展。目前長春市家庭服務業從業人員所得到的整體薪酬較低,難以改善家庭生活狀況,為了使家中生活寬裕,他們中的許多人不得不屢屢嘗試換城市、換工作、換工種,試圖增加家庭收入,提高家庭生活質量。由表2中的數據可見,家庭服務業從業人員對薪資的期望主要集中在1500~2500元,占據50%以上的比例;要求在1500元以下的多是從事鐘點工、保潔工作的高齡退休人員,要求2600~3500元的多是一些需要一定技術與體力的服務項目,如病人護理、老年人陪護、育嬰師等;要求在3500元以上的人群,多是大專或本科畢業,對消費者除了提供應有的技術服務外,還可以提供高素質服務,在薪資要求上自然要比其他人群高。

表2 受訪家庭服務從業人員對薪資的要求Table2 Family service employees interviewed on salary requirements
長春市家政公司多以中介制為運營模式,少數將員工制與中介制結合經營,且只為部分優秀、且穩定的員工購買社會保險,剩余的大部分從業人員均不在社會保險的購買范圍之內,意外傷害保險的購買率也較低。主要原因是保險費用無人愿意承擔,從業人員無力承擔、家政公司無意承擔、雇主不愿承擔、又不能由政府獨自承擔,從業人員保險費用的問題在從業人員自身、家政公司、雇主及政府之間屢現爭議,四者責任不清晰、不明確。
家庭服務業從業人員社會地位低,主要與從業人員所能提供的服務項目有密切關系。目前的家庭服務項目大體分三個等級:初級的“簡單勞務”服務,主要包括洗衣做飯、清潔衛生等,即保姆;中級的“知識技能”服務,主要包括營養、護理、育兒、家教,即家庭營養配餐員、家庭健康護理員、月嫂、育兒嫂等;高級“專家管理”服務,主要指高級管家的家務管理、社交娛樂的安排、家庭理財、家庭消費的優化咨詢等服務。從長春市家庭服務從業人員提供的服務項目看,大多數都是保姆、鐘點工、護工及照顧老人、小孩等幾個低層次的基礎家庭服務,而高端的家庭服務如家庭理財、高級管家家務管理等基本沒有得到發展。
農村和城鎮剩余來動力的流入填補了家庭服務企業結構性勞動力缺失,為企業的規模性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流入企業的這部分勞動力由于自身的素質,主要從事那些低層次的家庭服務工作,薪酬較低。由于廉價可使企業初級階段的成本降低,使企業能夠在短期內形成資本積累。但是由于從業人員素質低,使得企業的發展只能在低水準的初級階段徘徊。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很難再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這種局面將進一步加深勞資矛盾,成為企業不能良性發展的不良因素,這也將導致這類家庭服務企業的短期經營狀況,即企業壽命短暫。
家庭服務業的發展為城市第三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很高的經濟效益,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和市場繁榮。家庭服務業的從業者從中學到了一些先進的家庭服務技術和手藝,促進了從業人員觀念的現代化,具有很強的社會效益。但是不可忽視的是企業壽命的短暫,會使得這類勞動力再次失去在企業就業的機會,從新在社會上的流動,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再加上自身素質較低,致使政府很難對其管理,影響城市現代化進程。
家庭服務業從業人員主要從事家庭服務工作,受傳統觀念等各種社會因素影響,社會認同度低,應采取相應措施,增強從業人員社會認同感。一是可進行網絡、媒體宣傳、推廣書本教育,分別制定一個短期、中期、長期的宣傳計劃,逐步將家庭服務業與其他正規行業一樣,具有同等社會地位的思想滲透到人們的傳統思想中去;二是提高從業人員自信、增強服務意識、認可自我服務價值、增加自我認同感。從業人員身為社會人,所做的工作除了需要社會認同以外,自我認同也很重要。可通過素質拓展培訓增加自信,開發自我潛能;組織員工集體活動,便于員工工作溝通、情感溝通,增強員工感情;組織員工與雇主交流會或開展貼吧,以便服務者與消費者加深對彼此需求的了解,從而推動家政服務業市場發展;開展職業認同培訓,增加從業職業人員認同感,更好的服務社會。
目前,家庭服務業的從業人員文化素質和行業技能普遍較差,大多數人只掌握淺層次的家庭服務技能,對要求較高的家庭管理技能無法涉入,特別是對一些相對高端家庭的家庭理財、家庭教育、孕產婦及嬰幼兒照料等要求難以適應,這也是造成家庭服務業對現有剩余勞動力吸收不足的重要原因,也是制約家庭服務業發展的根源。因此,為了實現家庭服務業的健康發展,增加對剩余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必須強化家庭服務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提高廣大從業者的文化科學素質,需要政府對家政教育的大力投入,開展切實有效的技能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加強對家庭服務從業人員的職業培訓,使其轉變就業觀念,掌握家庭服務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從而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和就業意識,是提高家庭服務從業人員素質,進而提高服務質量,這也是使下崗失業婦女順利實現再就業和穩定就業的重要條件。
在從業人員培訓方面,可以利用現在已經形成規模經營的龍頭企業和大中專院校的家政學專業資源,開展定單式培訓、定向培訓和在職培訓。開展目前社會急需的家政服務人員、養老護理員和病患陪護員等家庭服務從業人員定向培訓,保證從業人員熟練掌握崗位技能。適時開展家庭服務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大賽,逐步打通從業人員從初、中、高級工到技師、高級技師的發展通道。
為解決從業人員后顧之憂,應研究制定適應家庭服務特點的勞動用工政策及勞動標準。推廣員工制家庭服務企業,使其從業人員依法參加社會保險。推行家庭服務機構職業責任險、人身意外傷害險等險種,防范和化解風險。其他家庭服務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應當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執行勞動法律法規規定。[2]開辟維護從業人員合法權益“綠色通道”,妥善處理家庭服務機構與從業人員之間的勞動爭議,依法查處家庭服務機構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行為。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家庭服務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0]43號.
[2]《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家庭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吉林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http://hrss.ji.gov.cn 201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