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凌湘 樂江華 詹 林 王虹力
1.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產科,廣西桂林 541001;2.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超聲科,廣西桂林 541001;3.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優生遺傳科,廣西桂林 541001
出生缺陷是指由于先天遺傳性和不良環境等原因引起的出生時存在各種結構和功能性異常的總稱,是嚴重影響人口素質和導致圍生兒死亡、嬰幼兒殘疾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國出生缺陷兒每年高達80~120萬,占每年出生人口總數的4%~6%[1]。國內外學者從遺傳、環境、精神等方面進行病因探討發現,以上不良因素均可導致出生缺陷發生率增加,Marta[2]研究認為,孕婦的神經內分泌系統易受心理社會壓力因素的影響,引起胎兒大腦邊沿系統受體功能發生變化,從而間接影響胎兒發育及其出生結局。為了解桂林市圍生兒出生缺陷的相關影響因素,筆者于2008年1月~2010年12月對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住院分娩的孕13周~產后7 d的圍生兒15 367例中出生缺陷220例進行分析,現總結報道如下:
統計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13周~產后7 d的圍生兒15 367例,包括難娩流產、畸形引產、死胎、死產、活產及新生兒死亡的圍生兒。按照衛生部、中國出生缺陷監測中心制訂的23類出生缺陷的臨床特征及診斷標準[3],判斷其中出生缺陷患兒220例,由專人負責統一填寫并上報出生缺陷登記卡。
我院產科門診檢查的孕婦于孕22~26周使用GE-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C1-5-D探頭、頻率37 Hz)進行胎兒系統超聲檢查。對高齡孕婦、產前篩查發現高危孕婦以及胎兒系統超聲檢查發現畸形胎兒,征得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進行羊膜腔穿刺抽羊水細胞培養或羊膜腔穿刺引產同時取臍帶血進行染色體核型分析。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0例出生缺陷兒母親,年齡最小15歲,最大41歲,中位年齡27歲。孕婦年齡、居住地、文化程度與出生缺陷具有一定的相關性。見表1。
15367例圍生兒中,出生缺陷兒220例,出生缺陷發生率為14.32‰,出生缺陷畸形類別占前3位的依次為先天性心臟病、胎兒水腫、顏面部畸形,分別占10.91%、7.73%、7.27%。
220例出生缺陷兒中,其中,43例產前篩查發現21、18三體高危,系統B超檢查發現胎兒多發畸形時,征得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情況下行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以及胎兒多發畸形行引產的同時,抽胎兒臍帶血進行染色體核型分析,發現染色體核型異常16例,見表2。
出生缺陷是遺傳、環境或幾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中,遺傳因素占25%,環境因素占10%,而大多數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有研究表明,接觸有害化學物質、孕期患病、孕期服藥、貧血、挑食與偏食、不良精神因素刺激、多胎、父親在母親孕前3個月內飲酒與出生缺陷的發生呈正相關;而孕前補充鈣、鐵等微量元素及營養素為出生缺陷的保護性因素[4]。本文統計結果顯示,孕婦高齡、孕婦居住地在鄉村以及孕婦文化程度低是圍生兒出生缺陷發生的危險因素,而不同民族孕婦、胎兒出生性別以及孕婦是否為乙肝病毒攜帶者間出生缺陷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孕婦為乙肝病毒攜帶者可以使妊娠合并癥及圍生兒患病率、死亡率增高[5]。本研究表明,孕婦為乙肝病毒攜帶者并不增加出生缺陷發生率,與李會云等[6]報道不同。提示孕婦為乙肝病毒攜帶者增加胎兒出生缺陷發生率理論依據不足。
本文統計出生缺陷兒220例,出生缺陷發生率為14.32‰,在不同孕周發現的排名位于前3位出生缺陷依次為先天性心臟病、胎兒水腫、顏面部畸形。先心病是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形,是新生兒期和嬰兒期因先天畸形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7]。通過在孕22~26周進行胎兒系統超聲結合胎兒超聲心動圖檢查,可以避免高敏感、高特異的先天性心臟病以及顏面部畸形患兒出生,以減輕家庭和社會的經濟負擔。胎兒水腫是在廣西常見的一種地中海貧血遺傳性疾病,通過對夫婦雙方確診為同型地中海貧血基因攜帶者的孕婦進行羊水穿刺可以早期發現胎兒水腫。神經系統畸形中常見的神經管畸形(NTD)通過妊娠前增補葉酸可以減少50%~70%NTD患兒出生[8]。

表1 孕婦及胎兒一般情況與出生缺陷的關系

表2 羊水或臍帶血染色體異常核型
染色體結構畸變除攜帶者(帶有染色體結構異常,但染色體物質的總量仍為二倍體的表型正常的個體)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和發育障礙[9]。通過胎兒系統超聲、產前篩查結合胎兒染色體核型分析進行產前診斷,可以避免智力障礙和發育障礙患兒出生。本研究2例高齡孕婦、2例產前篩查發現21三體高風險和1例18三體高風險于孕19~21周進行羊膜腔穿刺行羊水細胞培養;同時產前超聲檢查發現胎兒多發畸形進行引產時抽取胎兒臍血行染色體核型分析發現,異常核型11例。43例胎兒染色體核型分析發現異常16例,檢出率為37.21%。
綜上所述,出生缺陷的發生隨孕婦的年齡增加而增加,與孕婦文化程度呈反比,同時農村出生缺陷高于城市,可能與其接受優生知識的程度不夠以及不能自覺進行產前檢查等有關[4]。提示應多渠道并廣泛持久地進行優生知識的社會宣教,避免高齡孕婦分娩,建議高齡孕婦進行產前診斷,對育齡婦女懷孕前后增補葉酸制劑,糾正貧血和微量元素、營養素缺乏,加強圍生保健和孕產婦系統管理,從而達到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減少圍生兒死亡率的目的。
[1]毛萌,朱軍.出生缺陷監測研究現狀[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9,(24):801-803.
[2]MartaW.Thepotentialinfluenceofmaternalstresshormonesondevelopment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off spring[J].Brain Behave Immun,2005,19(4):296-308.
[3]衛生部婦幼保健與社區衛生司,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全國婦幼衛生監測辦公室.中國婦幼衛生監測工作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70.
[4]修新紅,袁麗,王曉明,等.出生缺陷影響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1,45(7):481-486.
[5]樂杰.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45-149.
[6]李會云,蔣佩茹.圍生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27(9):641-643.
[7]李輝,王岳平,韓冰,等.先天性心臟畸形的產前診斷及臨床分析[J].中華圍生醫學雜志,2007,9(2):80-83.
[8]Mosley BS,Hobbs CA,Flowers BS,et al.Folic acid and the decline in neural tube defects in Arkansas[J].J Ark Med Soc,2007,103:247-250.
[9]邊旭明.實用產前診斷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