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素彬 宋 芹 彭菊花 代 玲
四川省眉山市人民醫院外一科,四川眉山 620010
護理風險是指對在護理過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參與或間接導致患者傷殘后果的可能性,貫穿在護理操作、處置、配合搶救等各個環節中[1]。普外科是一個專科性較強的科室,病情雜、急癥多、手術多、護理工作繁重,常涉及重大復雜的病例和手術,如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急性重癥胰腺炎、門脈高壓癥、上消化道出血、多發性腹部外傷等,客觀上存在或潛在諸多不安全因素。如何強化護理風險意識,有效處理護理服務過程中的各種風險,不斷提高護理質量已成為護理管理所面臨的重要課題。筆者在普外科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獲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1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普外科病房住院患者652例作為實施組。2010年1月~2010年6月患者584例為對照組。兩者疾病均包括:乳腺癌、腹膜炎、消化道出血、胃穿孔、闌尾炎、腸梗阻、胃癌、結腸癌、直腸癌、肝癌、膽囊炎、膽道結石、胰腺炎、門脈高壓等。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類別、原發疾病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我院普外科2010年發生的77例護理風險事件進行原因分析,確定風險因素,制訂針對性的風險管理對策,實施系統的護理風險管理。普外科風險因素包括:患者、護士、環境、管道因素、應急處理等風險識別并采用可行性的、必要的技術手段進行適當的風險處理,以獲得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風險管理內容包括:①針對患者。對普外科急診、危重、手術、老年的患者進行重點管理。建立《護理巡視卡》,內容包括:生命體征、病情、健康教育及護理重點等;對行動不便患者加用護床欄,避免墜床、燙傷或意外傷害。保持地面干燥,衛生間安裝扶手,在潮濕處放置防滑標識,以防摔倒;定期檢查病床的輪子、剎車、護欄等,及時維修;要求護士交接班需提前15 min進行,并嚴格核查床頭交接班內容;加強對病情危重患者及家屬的心理護理,了解其緊張焦慮的不良心理,耐心解釋治療過程中常遇到的問題。對于患者及家屬提出的疑問認真解答,使患者及家屬有被關心、被重視的感覺;以患者為中心,進行有效的溝通,并切實落實告知制度,以達到醫患間共擔風險。②針對護士。針對我科護理人員普遍年輕,理論知識掌握不扎實,法律知識淡薄,護患溝通不良,責任心較差等風險因素。加強護理人員專業知識培訓及護理風險管理意識,培訓內容包括規章制度、護理常規、三基技能、普外專科護理、急救技術等,教育護士增強風險管理意識并根據風險評估的程序[2]:護理風險的識別、評估、處理、管理效果評價,對病人認真進行風險的鑒別和評價;引導護理人員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判斷力和應急處理能力;提高護理人員責任感,保持嚴謹的工作作風,認真填寫護理記錄,增加護理人員自我保護意識,減少護理工作中不慎言語;提高護士溝通能力和技巧,以取得理解與支持;合理排班,在人員搭配上進行合理安排,如資歷高護理與資歷低護士搭配,性格急躁與性格穩重的護士搭配,共同承擔護理風險,把護理風險降至零。定期了解護理人員心理情緒解除護理后顧之憂,緩解心理壓力,提高護理人員身心健康。③針對環境。保持病房整潔舒適,清潔安靜,為患者營造舒適休養環境;嚴格探視制度,保證患者安靜的休養環境;地面濕式清掃,遇有血液等應用消毒液進行消毒,作好消毒隔離等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使用標識防跌倒圖示等。④針對管道。普外科患者留置導管多,如T管、胃管、導尿管、腹腔引留管、靜脈留置針等,常作為治療、觀察病情的手段。因此應加強各種管道的觀察及護理。保持導管通暢,妥善固定,防扭曲、牽拉;嚴防差錯對各個管道明確標識,分別記錄;加強無菌觀念,注重手衛生,防止因護理不當,導致管道脫出、受壓、堵塞、感染等護理風險,作好記錄,每日評估拔管指征,并與醫生溝通,防止因管道留置時間過長而引起導管相關性感染的發生。⑤針對應急處理。建立普外科專科的風險防范及應急預案。如防特殊藥物靜脈外滲應急預案、防導管脫出、堵塞應急預案、預防壓瘡應急預案、預防燙傷、跌倒、墜床應急預案、交叉感染應急預案、突然停電、停水預案等,并定期培訓演練,要求科室護理人員均掌握,做到萬無一失。護理風險存在于護理操作、處置、配合搶救等各個環節中,在簡單的臨床活動中也無一例外。要求護士對每一項操作做到謹慎和精心,預見性地考慮到潛在的風險因素,以規避風險。
①觀察實施護理風險實施前后患者風險事件發生情況。如管道脫落、摔倒、感染、突發意外風險、溝通不良等。②觀察兩組患者風險管理實施效果,對護理綜合滿意度、護理糾紛投訴率、護理質控評分進行分析。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法,實施前后普外科所有住院患者均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回收率為100%。③質控評分以基礎護理、特、一級護理、病房管理、消毒隔離質量為質量標準,以護理部專人每月質量檢查為評分依據。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2.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584例患者共發生風險事件77例,百分率為13.18%,實施組652例患者共發生風險事件13例,百分率為2.00%,兩組百分率比較,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χ2=57.147,P<0.01)。
實施組患者綜合滿意度、護患糾紛投訴率、護理質控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患者風險管理實施效果評價情況的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風險管理實施效果評價情況的比較
風險管理是一種管理程序,是對現有的和潛在的醫療風險的識別、評價和處理,以減少醫療風險事件的發生和風險事件對醫患的危害、經濟損失[3]。近年來,患者及其家屬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不斷增強,國內各醫院風險事件頻發,醫患、護患之間矛盾不斷增多,如何減少風險事件,成為各醫院管理者重要的課題。筆者將護理工作與風險管理有機的結合起來,認真分析護理服務環境中潛在的和存在的護理安全因素,從患者、護士、環境、管道、應急處理上實施普外科護理風險管理。通過風險管理實施后患者綜合滿意度、護患糾紛投訴、護理質控評分明顯高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在普外科實施護理風險管理能夠有效預防和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通過實施風險管理取得的成效,認識到護理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各種失誤必然導致各種各樣的差錯與糾紛,而引起患者的不滿意,要積極預見風險,避免發生。護理風險管理是一項長期持久的工作[4]。普外科的護理過程從患者入院開始,涉及患者住院的全過程、任何時間、任何階段都可發生護理風險,因此要進一步完善各項護理操作流程、應急預案及規章制度,規范護理規程和行為,注重細節管理和細節,加強患者及家屬溝通,提升護患間信任度與滿意度。增強護理人員自身素質提高,增強法律保護意識,積極防范和減少護理糾紛,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為患者提供了優質、高效、安全的護理服務。
[1]繆薇菁.護理風險管理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9):830-832.
[2]孔鵬,方鵬騫,楊凌.護理風險管理研究[J].醫學與社會,2006,19(4):44-45.
[3]余江,徐劍鋮,王振維.風險管理理論在醫院的應用和發展趨勢[J].重慶醫學,2010,39(10):1310-1316.
[4]李加寧,宋雁賓.加強護理風險管理的思路與方法[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