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房地產項目前景不明

50萬元,在上海買得到豪車,卻買不到房子。同樣是這筆錢,或許可以讓正步入老年的人們頤養天年。現在,一種被稱為“老年社區”的房地產形態正在出現。而早些時候,上海某養老房地產項目亮出了門檻價——最低45萬元。
“我們這兒不是養老院,準確的講法是老年社區?!痹陔娫捴?,上海一個打著“養老地產”概念旗號的房地產項目的工作人員這樣介紹。經過一番交談得知,這一坐落于上海市東部地區的養老社區,建成運營已有一段時間。它不實行傳統意義上的“寄養制”,而是采取與國際接軌的會員制,即要想入住這一社區,必須首先成為會員,繳納一定會費,數額從45萬元到89萬元不等。不同會費可享受不同等級的住宿服務,房間面積從58平方米到100多平方米都有?!拔覀冞@個項目不出售也不出租。”該工作人員強調,會費必須一次性付清,每年按照3萬元~7萬元不等的年費標準實施扣除。據其透露,目前社區內已有近700名老年人入住。
有專家認為,這種以預繳費會員制為基礎的社區養老模式,要想為社會廣泛接受尚需時日,因為它存在行業壁壘。最大問題是服務水平跟不上。老人社區對軟件服務要求非常高,一般物業管理遠不能滿足要求。國外往往把老人細分為三大類:活躍老人、低度照顧老人和高度護理老人。三類老人的養老生活有不同的關注點,產生對硬件設計和軟件服務不同的需求。在目前專業服務體系發育遠不成熟的情況下,養老房地產項目可能會停留在普通房地產的水平,無法實現頤養天年的目的。
對于市場前景,專家認為,上海等一線城市老人獨生子女比例高,經濟條件尚可,他們接受以房養老的可能性相對更高。如能配置合理的開發商業模式和產品設計,養老房地產項目將有可能在一線城市率先“發芽”。
(文/皋靜枝 據《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