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敗最根本的是盯“權”而不是盯“物”

“天價茶葉”引來對腐敗的抨擊。有評論指出,天價茶葉泡不出清廉之香,管好這杯茶并非小事,有關部門應盯緊,旗幟鮮明地向它們說“不”。
(3月26日《經濟日報》)
近年來,從月餅到粽子,從字畫到年夜飯,從煙酒到茶葉,天價消費層出不窮,究其原因當然與腐敗密切相關。鑒于此,有些人把反腐敗的矛頭一會兒指向月餅,一會兒指向煙酒,一會兒指向茶葉,今天提議限制這個,明天呼吁禁止那個,不僅搞得四面楚歌,也讓自己暈頭轉向。實際上,腐敗的根子是權力失范,反腐敗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把眼睛盯在“權”上,而非“物”上。
很明顯,“物化”的反腐沒有抓住關鍵,也無助于真正解決腐敗問題。其一,天價消費僅僅只是表象,并非腐敗的原罪。況且,商家只要依法經營,追求效益最大化無可厚非。“限”不住權力“限”商品,既有違市場公平公正,對遏制腐敗也只能算是揚湯止沸。其二,只要權力缺乏制約的病根未除,就注定走不出“按下葫蘆浮起瓢”的窘境。且不論某些人可以暗度陳倉、化整為零地偷偷天價消費,單就商品而言,種類繁多,花樣翻新,針對形形色色的天價消費,誰能禁得絕、防得了?
毫無疑問,反腐敗應走出“物化”誤區,扎扎實實地在治“權”上下功夫。說到底,不是天價消費滋生了腐敗,而是腐敗擾亂了市場,助長了天價消費。唯有權力規規矩矩了,腐敗才會有效遏制,市場才會擁有清靜。
(文/張森林 據《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