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靠改善民生擴內需

2007年至2011年是印度的“十一五”計劃時期,印度經濟年均增長率約為8%。前不久美國《福布斯》雜志刊文認為,“有充分理由對印度持樂觀態度,原因恰恰是它和中國不同。中國完全靠出口,而印度是個靠國內消費繁榮的經濟體。”事實證明印度是所有大國中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小的國家。作為大國經濟,主要依靠內需推動發展的經濟模式更具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那么印度經濟是如何做到用內需推動經濟增長的呢?
一是財政支出大量用于改善民生。免費醫療、免費義務教育和提供廉價房、廉租房節省了普通家庭的大筆開支,為民眾消費緩解了后顧之憂。
二是印度的個人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世界知名調查機構E C A國際在全球45個國家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印度人的工資增長最高,年工資增長約12%。實際上,有研究顯示印度人的實際工資增長從1999年以來連續多年高于G D P增長。個人實際收入增加有力支撐了居民消費的穩定增長。印度居民家庭消費占G D P比重達55%左右。
(文/王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