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瑞生 陳相銀 張露露

▲木賊麻黃

▲木賊麻黃藥材
有關于麻黃的記載,最早記載于漢代的《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中品,現代中醫藥文獻記載,麻黃具有很好的發散風寒的功效,《中國藥典》(2010版)中對其所述:麻黃具有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多用于風寒感冒,胸悶咳喘,風水浮腫等病癥。
從前有個挖藥的孤寡老人,收了一個徒弟。誰想,這個徒弟很是狂妄,才學會一點皮毛,就看不起師傅了。有的時候,賣藥的錢也不交給師傅,自己偷偷花掉。師傅傷透了心,決定讓徒弟另立門戶,在徒弟臨行前,師傅一再告誡徒弟說:“無葉草的根和莖用處不同,發汗用莖,止汗用根,一朝弄錯,就會死人,千萬不要把藥弄錯。”徒弟雖然嘴上答應了,但心里卻很是不以為然。
師徒從此分手,各自賣藥。師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膽子變得更大了,雖然認識的藥不多,卻什么病都敢治。沒過幾天,他就用無葉草治死了一個病人。死者家屬哪肯善罷甘休,當時就抓住他去見縣官。縣官問道:“你是跟誰學的?”徒弟只好說出師傅的名字。
縣官命人把師傅找來,說:“你是怎么教的?讓他把人治死了!”師傅說:“小人無罪。”“怎么能說你無罪?”“關于無葉草,我清清楚楚地教過他幾句口訣。”縣官聽了,就問徒弟:“你還記得嗎?背出來我聽聽。”徒弟背道:“發汗用莖,止汗用根,一朝弄錯,就會死人。”縣官又問:“病人有汗無汗?”徒弟答道:“渾身出虛汗。”“你用的什么藥?”“無葉草的莖。”縣官大怒:“簡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虛汗還用發汗的藥,能不死人?”說罷,命人打了徒弟40大板,判坐三年大獄。師傅沒事,當堂釋放。
徒弟在獄中過了三年,這才變得有所悔悟。他找到師傅認了錯,表示痛改前非。師傅見他有了轉變,才把他留下,并向他傳授醫道。打這兒起,徒弟再用“無葉草”時就十分小心了。因為這種草給他惹過麻煩,就起名叫作“麻煩草”,后來又因為這草的莖干燥后為黃綠色,才又改叫“麻黃”。
麻黃原植物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中麻黃或木賊麻黃的草質莖。
草麻黃草本狀小灌木,高20~40cm。木質莖匍匐;草質莖直立,節明顯,節間長2~6cm,直徑1~2mm。葉膜質鞘狀,下部約1/2合生,裂片2,三角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常向外反卷。雌雄異株,雄球花3~5聚成復穗狀,頂生;雌球花闊卵形,常單生枝頂,成熟時呈紅色漿果狀。種子常兩枚,卵形。花期5~6月份,種子成熟期7~8月份。生于山坡、平原荒地、河床等處,常成片叢生。
中麻黃小灌木,高40~80cm。草質莖節間長3~6cm,直徑2~3mm,鱗葉下部約1/3合生,裂片3 (稀2) ,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雄球花數個簇生于節上;雌球花3個輪生或2個對生于節上,種子通常3粒 (稀2粒)。花期5~6月份,種子成熟期7~8月份。生于海拔數百米至2000米的干旱荒地等處。
木賊麻黃小灌木,高70~100cm,木質莖直立或斜上生長,上部多分枝;草質莖對生或輪生,分枝多,節間長1.5~3cm,直徑1~1.5mm,常被白粉。鱗葉下部約2/3合生,裂片2,鈍角形,不反卷。雄花序多單生或3~4個集生于節上;雌球花成對或單生于節上,種子通常1粒(稀2粒)。花期6~7月份,種子成熟期8~9月份。生于干旱荒地、多砂石的山地等地方
一般于每年秋季割取綠色草質,放通風處晾干,或晾至6成干時,再曬干,切段供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