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的“廬山真面目”
3月29日,媒體爆出了湯臣倍健、綠A等知名企業生產且經過審批許可的螺旋藻產品檢測出重金屬嚴重超標。
一天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以螺旋藻為原料的保健食品重金屬專項監督檢查結果。結果顯示,3個產品為假冒保健食品,1個產品鉛、砷超過限量標準,而之前媒體報道鉛超標的綠A牌螺旋藻精片、湯臣倍健牌螺旋藻片和金奧力牌三達紫光螺旋藻片等產品在本次監督檢查中結果均未超過國家限量標準。
兩方面公布的監測結果南轅北轍,讓消費者一頭霧水。盡管孰是孰非目前還沒有定論,但足以讓一些消費者產生對螺旋藻保健功效的質疑。
一些專家認為螺旋藻功效等同于野菜,并不像商家吹得那么神乎其神。查閱一些成熟機構的報告,也可以發現,籠罩在螺旋藻上的一系列保健光環多為“忽悠”產物——螺旋藻的保健功效其實均源自企業的宣傳,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等機構始終認為螺旋藻只能作為應對饑荒的暫時口糧,并不認可它具有保健功效。
螺旋藻到底有沒有營養?藻類研究專家、上海師范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院長王全喜教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生化組成角度來說,螺旋藻蛋白質含量很高,其氨基酸組成也比較接近人體需要。同時,螺旋藻中維生素含量很高,礦物質含量也很豐富。但這只能說明螺旋藻能算一種好的食品?!昂玫氖称贰焙汀吧衿娴谋=∑贰笔莾蓚€概念。保健品企業聲稱螺旋藻具有“減肥”、“防癌”、“抗輻射”等作用,這在王全喜看來,確屬夸大其詞。
對于螺旋藻的功效,到目前為止,科學界尚未能做出權威論斷。
僅僅作為一種“好的食品”,螺旋藻又是怎樣一步步被推上保健品神壇的呢?國內知名科學傳播公益團體“松鼠會”有生物學家撰文揭露,螺旋藻作為一種普通植物,被推上保健品神壇,經歷了以下三步:
第一步,把“好的食品”炒作成“神奇保健品”。螺旋藻中的蛋白質確實很高,但絕對比不上雞蛋和牛奶中的蛋白質。食品和保健品關鍵區別是:食品需要大量吃。作為保健品的螺旋藻,每天吃5克已價格不菲,所含蛋白質不過3克左右,跟100毫升牛奶相當,還不如50克豆腐來的多。
所以,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和美國癌癥研究會都認為,考慮到螺旋藻制品的服用量,它所含的蛋白質完全可以忽略。
第二步,把螺旋藻的營養成分“打扮”成保健作用。螺旋藻含有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和大量微量元素,這些確實是人體所需的重要成分,據此就被打扮成能夠“保健”、“治病防病”,這種看似“合理”的推理,實際上只有在人體缺乏某種營養成分的情況下才成立。比如說,貧困地區的人,蛋白質攝入不足,每天吃些螺旋藻就會有所幫助。
第三步,保健品企業廣泛“宣揚美國各大機構推薦”。實際上,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和國家醫學圖書館匯總了公開發表的科學論文對于螺旋藻“保健功能”的研究,對糖尿病、高膽固醇、過敏、抗癌、減肥等八種功能的研究質量評價是C級,意思是“對該功能沒有清楚的科學證據”。對疲勞綜合征和慢性病毒性肝炎研究質量的評價是D級,意思是“有證據認為沒有這種功能”。對于螺旋藻的總體評價則是:基于目前的研究,對于支持還是反對螺旋藻的任何保健作用都不能作出任何推薦。
據了解,如今比較著名的國際保健品生產商,其實都沒有生產螺旋藻產品;聯合國糧農組織的2008年的報告顯示美國、日本和墨西哥螺旋藻產量雖然還在上升,但多數螺旋藻都作為飼料原料,用作保健品加工的比例已經從30%下降到了13%。但在國內,根據2011年的中國螺旋藻行業協會發表的數據,目前全國螺旋藻粉的產量達到1500萬噸,居世界首位;同時,中國還是世界螺旋藻產品的主要進口國和第一消費大國。
但螺旋藻是否真的“神乎其神”,答案似乎已經不言而喻了。
(本刊記者鄧凌原綜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