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彬
(石家莊經濟學院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31)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高校體育教學逐漸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21世紀是人才競爭的時代,經濟社會對優質人才的要求已不僅僅體現在知識層面上,而已經升華為對人才在素質、體能、技能等全面發展的要求,高校體育教學作為向社會輸送優質人才的最后一個驛站,在培養人才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科技突飛猛進的知識經濟時代,各領域間的競爭從根本上說就是人才的競爭,人才作為經濟建設社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近年來各領域中對人才的需求條件越來越苛刻,從社會需求的角度講,優質人才應是在知識、體質、心理等方面綜合發展的人。那么高校是向社會輸送知識型人才的主要部門,同時也是知識型人才在心理、體質方面更加健全的地方。因而作為高校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對知識理論的傳授上,應該更加重視對大學生的體育教學,來增強當代大學生體質的健康,為社會輸送更優質的人才做好準備。
進一步深化改革我國高校素質教育中,各高效體育教學中取得了顯著成效,創新高校體育教學的結果體現在既增強了學生的運動技能又改善了學生的身體素質。而傳統的高校教育只是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認為只要完成大學期間的學習任務就可以畢業,但在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于“高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高校教學中最不容忽視的就是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因而高校體育教學的課程設計也更關注運動技術的掌握和身體素質的提高,從而全面的推進了高校素質教育的建設。
創新高校體育教學可提升學生參加各種體育活動的創新思維能力,使學生個人成長得到發展 。實現體育教學創新單靠一種教學形式和方法的改革是做不到的,新的體育教學體制更強調學生親自參與各種體育活動,以培養他們對體育的興趣和愛好,從而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當然進行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還可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現在的大學生都希望在畢業后找到“少出力,多賺錢”的工作,但孰不知步入社會的艱辛和苦澀卻時有發生。因而為了更好的解決步入社會時所遇到的種種問題,就需要學生在校期間應重視自己綜合素質教育。既包括知識又包括體質,只有健全的身心體能才能應對各種不利狀況。
目前高校體育課程涉及的內容比較單一,多數都是重復高中階段的體育技能項目,而真正具有個性特色的活動項目卻微乎其微。當代大學生由于思想上的進步,對體育、娛樂、休閑等方面追求較高,他們希望體育課程的設置既能娛樂又能健身。因此學校應圍繞高校體育教學大綱不斷更新體育課程的內容。為了更好的創新高校體育教學,筆者在增加體育課程內容方面,針對不同高校大學生進行了 132 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表3-1 高校體育課程內容設計調查表
高校學生對于體育課程內容的增加偏重于武術類項目(支持率約為86.1%);對于增加時尚類(支持率64.1%)與休閑類(支持率72.3%)體育項目也是贊成態度??梢娺m當增加高校體育教學課程內容,不但豐富了教學內容還使學生增長了見識,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和求知欲望,同時也增加了高校體育課程設計的實用價值。
創新高校體育教學離不開與之相配套的教師資源和設施場地,為了促進高校體育事業的創新發展,加大教師資源與設備的投入力度是很有必要的。創新體育教學首先應具有一定的體育硬件與軟件設施,為體育教學創造有利條件。如果學校體育硬件設施落后,很容易抹殺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激情;同樣體育教學師資力量的薄弱,也會引起學生對體育課程的怠慢與厭煩。
對大學生體育成績的考核評價是衡量體育教學效果的重要標準,運用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不但能督促學生參與體育項目活動,還能反映出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通常情況下體育考核只是作為學生運動項目達標的一個標準尺度,而對于學生進行該體育運動的體會心得,考核評價卻不能體現出來,可見這種評價是非常不客觀的,只是一味的要求學生達標,至于學生體能方面的健康狀況以及對該體育項目的喜好全然不顧。所以對高校體育教學的創新就是要改變這種單一的評價視角,使考核評價真正為學生的身心健康著力,能夠真實的反饋和督促學生或教師對體育教學的重視,使高校體育教學得以順利健康的發展。
21 世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社會各界對人才在知識、素養、體能等方面的要求更加嚴苛,因此高校教育應順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重視高校體育教學的創新和建設,使高校體育教學在社會經濟運行中真正起著增強學生健康體質的作用,來滿足社會各領域對素質人才的需求。
[1]鄭濤,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現狀及其發展芻議[J]經營管理者,2012年02期
[2]雷合中,宋靜,淺談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與創新[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