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王常青
摘要:消費作為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生活、文化生活與社會生活的連接點,是經濟領域與社會生活領域進行交換和溝通的渠道。而消費觀又決定著人們的消費行為和消費結果,并在社會和文化意義上影響著人格的塑造。本論文通過對大學生消費觀的研究,特別是針對當前金融危機這一特殊背景,關注和研究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現象、消費行為和消費方式,分析和總結他們的消費特點、消費心理和消費觀念,發現大學生消費觀中存在的超前、負債、過高消費等誤區,并通過自身努力、學校和家庭教育以及媒體正確引導,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觀;成因;對策
消費作為社會生產方式的重要環節,對日常生活領域有著不可缺少的作用。消費的過程既是商品價值實現的過程,也是商品的社會文化形成和轉換的過程,是在社會文化意義上塑造消費主體的過程。大學生的消費現狀反映了大學生的現實消費傾向和未來的消費走向,對于研究消費經濟和市場需求有重要意義。大學生消費觀反映出了大學生的生活現狀以及價值取向,研究大學生的消費觀可以把握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特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現階段我國大學生的消費現狀及消費觀特點
根據2009年《經濟研究導刊》的調查數據顯示,以西安地區為例,大學生的月消費額基本上呈正態分布,以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為主要月消費額,在一個正常的可接受的范圍之內。同時,也存在14.8%的大學生人均月消費額超過了同類正常范圍和本地人均消費的正常范圍。這些大學生以中高年級的大二、大三居多,占到了此類消費群體總量的85%之多,并且這部分消費群體的家庭月收入基本都在3000~5000元/月,家庭所在地也基本上集中于城市。 由于新時期大學生所處時代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的消費觀念存在以下幾個特點:
(一)消費觀念新穎時尚,消費結構日趨多樣化
大學生處于成長的青年時期,富于創造性和挑戰性,對于新鮮事物充滿敏感與好奇。大學生的這一基本消費心理特點決定了其消費觀的新穎時尚,喜歡追求新鮮事物。此外,由上面分析的大學生消費現狀可以看出,新時期大學生的消費結構發生了新的變化,基本的生活消費在總的消費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而用于學習、交往、娛樂、健康等方面的消費則有較快的增長,這與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是分不開的,同時也表明大學生消費結構日趨多樣化,不再僅僅局限于溫飽問題的解決。
(二)消費的個性和從眾性并存
大學生處于一個人生中獨立性與依賴性并存的階段,由于這種心理的影響,大學生的消費特點也呈現個性和從眾性并存的現象。在大學生消費方式多樣化,維權意識強,鐘情國際品牌的同時,他們又極易受他人特別是同齡人的影響,追逐時下流行潮流,形成從眾消費的現象。
(三)消費觀念的沖動化和情緒化
大學生的思想情感易沖動,客觀環境、流行趨勢對其行為的影響作用比較突出,“時尚和潮流”的消費成為越來越多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因此,缺乏明確目標,易受促銷和明星效應影響,購買隨意性強等都體現了大學生消費觀的沖動化和情緒化。
二、大學生消費觀中存在問題及成因分析
(一)大學生消費觀中存在的問題
1、 享樂化、金錢化、利益化的消費觀
上文在分析大學生消費特點時提到了大學生具有消費支出水平高的特點,而這正是大學生消費觀中存在的享樂化、金錢化、利益化觀念的反映。以西安地區高校為例,約有13.7%的大學生擁有1300元以上的高檔手機,更有少部分學生每月生活費高達5000元以上。他們購買高檔手機、數碼相機,買商品時注重時尚和品牌,節假日還常外出旅游。這些現象正是享樂化、金錢化、利益化消費觀的表現,過高的消費支出也是一些家庭背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2、 超前消費和負債消費
由于大學生消費存在支出水平高,消費觀念新穎時尚以及沖動化和情緒化的特點,因此超前消費和負債消費不可避免地成為大學生消費觀中存在的問題。調查顯示,大學生月生活費超支狀況比較嚴重,24.9%的學生感覺每月生活費不夠用,而向同學經常借債的人占到了8.2%。他們認為,現代人就應該接受超前消費。另外,超過一半的同學認為超前消費應“視情況而定”,特別是對花費較大的電子類產品的超前消費現象比較嚴重。這說明部分學生仍比較贊成超前消費和負債消費,這是一種不良現象。
3、 過度的人際和戀愛消費支出
大學生消費存在支出水平高這一特點,而其支出水平高的主要表現就是過度的人際和戀愛支出。以西安地區高校為例,將近有30%的學生談戀愛,由于談戀愛而增加的費用占生活費用的30%。另一個明顯的問題是,女生戀愛花費在400元以上的是同級別男生的6倍多,而在交際方面月支出150元以上的男生比重是女生的6倍多。盡管如此,他們大多承認人際與感情必須要有物質投入,因此經常無法正確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而且大學生的這種“感情”消費有蔓延之勢,不得不令人擔憂。
(二)大學生不良消費觀的成因分析
1、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學生的消費誤區和偏頗的消費心理
消費心理學研究表明,青年人充滿朝氣與活力,熱愛生活,追趕時代潮流,其心理狀態處于少年向中年的過渡時期,體現自我意識是青年人在消費活動中的心理要求。由于他們的消費觀念新穎別致,時代感強,這就容易導致刻意追求、貪圖享受、愛慕虛榮的消費心理,消費水平與收入水平不成比例,形成超前消費和負債消費的現象。
2、 學校缺乏關注和引導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未形成足夠的重視。由于科研條件、人員配置等各種客觀條件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觀認識等原因,對學生的教育首先從實踐調查開始的教學科研風氣仍未能形成,缺乏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研究。另外,在高校的校園文化中也普遍缺少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導致多數大學生缺乏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習慣,對其的正確引導不足。
三、關于大學生消費觀的對策
(一)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和研究
高校應當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在學生的思想教育過程中,要大力提倡使用調查研究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科學方法,使理論教學真正擺脫空洞的“填鴨式”說教形式,豐富理論教學的內容,通過組織一些關于素質教育的活動來增強學生的理財能力。同時,對高校教育工作者而言,要本著刻苦鉆研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思維,注重通過研究學生的消費心理與行為,并從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及時客觀地分析學生的消費心理,培養他們的能力和素質,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以引導其形成正確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
(二)高校應加強對學生消費觀的教育
1、 學校為大學生開設科學消費的課程
大學生消費觀念不僅反映出學生的價值觀,也能體現出學校的風氣與傳統,因此,學校應該把培養大學生的科學消費觀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部分,開設一些相關的科學消費的課程,培養和加強學生們的財商,提高學生的理財能力。
2、 倡導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美德
中華民族有著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優良傳統,高等院校應注意引導學生在考慮個人消費時不忘光榮傳統,科學地規劃安排,使個人消費標準與家庭情況相適應,并且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養他們的節約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
(三)大學生應加強自我教育
對于個體而言,人的存在是物質存在與精神存在的統一。大學生的物質生活應當是其精神生活的基礎,人類的精神性需求只有擺脫對物質需求的羈絆才能獲得滿足,才能成為一種創造性的生活,走向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因此,大學生應加強自我教育,樹立合理理財的自我意識,積累消費經驗,學習消費知識,提高法律意識,同時遵循正確的消費原則,規范自己的消費行為,提高“財商”。
總體而言,新時期大學生消費群體的消費觀大多數還是健康理性的,但由于發展經濟過程中一些不良文化因素和社會媒體炒作等其他多方面原因的影響,大學生的消費觀中也存在許多問題,因此,我們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有針對性地改進工作,宣傳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提高在校大學生的理財能力,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的后備軍。
參考文獻
[1]夏永林,胡冰陽.西安高校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09,32:162
[2]國家統計局.2009年全年經濟運行數據[EB/OL].http://www.stats.jov.cn
[3]黃敏容.80后大學生消費行為與價值觀研究[J].商業文化.2008,02:89
[4]閆纓.當代大學生消費觀研究評述[J].中國青年研究(社會綜合版).2005,01
[5]張志祥.當代大學生消費的特征及趨勢[J].中國青年研究.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