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WTO,標志著我國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的飛速發展。入世后,我國必須按照WTO的規則大幅度地降低關稅,而關稅作為調節對外貿易和經濟聯系的一個重要工具,如何在當前我國匯率困境中與匯率政策配合使用,實現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穩定發展。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關稅;貿易順差
中國作為目前世界上發展最快、潛力最大、最有活力的經濟體之一,其發展速度受到了全球矚目。金融作為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對經濟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而貨幣的匯率問題又是金融領域的核心問題。正是這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把人民幣的匯率問題推上了萬眾矚目的風口浪尖。
從1994年到2005年,我國實行是市場化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實際上是盯住美圓的被動浮動匯率制度。2005年7月21日我國宣布廢除長期以來釘住單一美元的匯率政策,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實施當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由8.2765上調至8.1100,上調2.1%,至2008年4月10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破7,達6.9920元人民幣兌1美元。這是我國人民幣匯率體制改革在市場化的道路上前進的一大步。接著2010年6月19日我國宣布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強調推動人民幣匯率的動態管理和調節。2011年1月6日央行工作會議繼續強調增強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人民幣升值是大勢所趨,外國政府和外國投機者提出人民幣應該加快升值的最大理由就是貿易項下順差過快增長。美國參議院于2011年10月3日通過針對中國人民幣匯率制裁法案,這次法案是直接將操縱匯率和貿易補貼來掛鉤,使美國公司更容易開打貿易戰,也就是說所謂受影響的美國公司,將對中國進口的貨物征收報復性關稅。然而從近兩年人民幣匯率調控的效果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方面,“爬行”升值對于外貿順差影響太小,這樣的速度對于解決貿易摩擦的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即使這樣較慢的升值速度已經帶來了國內資本市場的泡沫化,更快的升值會在一段時期內產生火上加油的效果。因此,在人民幣匯率升值明確的情況下,采用哪種經濟政策平衡我國進出口貿易成為關鍵。
伴隨著人民幣匯率不斷的調整,入世后我國關稅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后,根據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我國將從2002年1月1日起開始履行“入世”關稅減免的任務,2002年關稅總水平將由2001年的15.3%降至12%左右,2003年總體關稅將減至12%左右,2004年減至10.5%,2005年消減至10%,直至2010年我國的關稅已達到9.8%,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降稅承諾已履行完畢。
隨著我國關稅的減免,將進一步擠占我國國內的市場,我國的農業、汽車業、家電業、醫藥業和化工業等行業將受到較大的沖擊。與此同時,加入WTO也給我國商品進入WTO其它成員的市場創造了大量的機會和公平競爭的條件。特別是在紡織品和服裝的出口將進一步拓展。下表為我國入世后的對外貿易順差,以億美元為單位:
我國入世以來,從第二年起,即2002年開始削減關稅,從上表中可以看出隨著我國的關稅不斷下調,我國的貿易順差從02年起就開始快速上升。08年的貿易順差高達20868億美元,巨額順差加劇了中國經濟的外部失衡,也加劇了中國與貿易伙伴之間的貿易摩擦。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及我國關稅政策的調整,我國的貿易順差開始下降,但是基數仍舊很大。由于我國對關稅的調劑功能不夠重視;我國的關稅稅率任然偏高;關稅稅目相對過多等原因,現今的關稅政策在面對我國進出口貿易任然很乏力。那么,匯率政策和關稅政策配合使用會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產生怎樣的影響?
近年來許多中外專家學者對匯率政策與關稅政策搭配做了許多得研究,如:R.Mckinnon(1997)對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市場化和金融自由化改革實踐的研究顯示:發展中國家在關稅水平下降的同時,必須使匯率政策與關稅政策相配合才能順利完成貿易自由化的改革,并且有助于促進本國出口的大幅增長。世界銀行對十九個國家的貿易自由化進程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結果表明:在關稅水平下降過程中,絕大多數國家都伴隨著匯率制度的調整和名義匯率上調,這兩者的配合對一國貿易自由化改革的成敗至關重要。
我國學者陳湛勻(2003)在研究貨幣、匯率政策及關稅政策對保障國際收支均衡的效力問題后提出:政府可以通過運用匯率政策與關稅政策協調配合的途徑達到保持國際收支平衡的目的。它既可避免單純使用匯率政策的局限,又可避免單純使用關稅政策容易受到貿易伙伴國地域行為的政治約束,從而達到保持國際收支均衡和實現國內經濟平穩發展的目標。吳潔(2005)通過實證研究得出以下結論:如果關稅的逐步減免能與匯率政策相互配合,則能有效削弱關稅水平,下降對中國內部經濟造成的不良影響。
關稅政策作為我國重要的經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國的有效保護率和貿易自由化水平,對一國經濟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而匯率作為國內外貨幣資產的相對價格,擔負著溝通國內外經濟,調節內外均衡的重要任務。將匯率政策和關稅政策配合使用,從源頭上控制目前我國貿易順差,調整我國貿易結構,實現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健康快速發展。
我們可以采用在保持匯率緩慢上升的同時逐步提高出口關稅,這將有效消除過高貿易順差和升值預期,有效減少基礎貨幣投放,遏制經濟轉向過熱及通脹的壓力。在人民幣升值壓力下,如果匯率不變動或者變動太緩慢,在明確的人民幣升值預期引導下,貿易順差就會繼續快速增長,貿易爭端就會越來越多,如果匯率變動過快,則會導致國外投機者或者已在中國投資大量“熱錢”的投資者趁機從中國攫取巨額利潤。
我們可以運用具體的切實有效的措施:階段性普遍征收出口關稅,征收出口關稅的影響遠遠大于同比例的稅率變動影響。在我國的貿易結構中,加工貿易順差是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大量出口產品的原材料或零部件來自進口,所以出口產品在國內的增值部分相對較小。當人民幣匯率升值時,由于進口價格也相應變化,受影響的僅僅是很小的在國內的增值部分,以外幣計價的出口產品價格并不會因本幣升值而變動很大,所以并不能通過出口價格上升達到降低貿易順差和改善貿易狀況的目標。而征收出口關稅,其影響的是整個出口產品價值,不僅僅是國內增值部分,所以效果會遠好于匯率升值。因此,完全可以在保持匯率緩慢上升,例如每年升值3%左右的同時,逐步提高出口關稅,例如每年平均提高2%左右關稅,在當前的貿易結構下,這種政策組合的效力大致相當于匯率年升值約13%。
如果通過征收出口關稅來控制貿易順差,正好是向這些人發出明確的信號:中國政府寧愿用關稅手段來控制貿易順差,也不愿意人民幣過快升值。這非常有助于消除一邊倒的人民幣將加快升值的預期。同時中國政府面對外來壓力時,也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中國有誠意去自愿控制出口和順差,以減少貿易爭端。同時,這種政策組合能夠在其他政策制度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有效減少因外貿順差結匯而投放的基礎貨幣,遏制經濟轉向過熱及通脹的壓力;還有利于降低國內資產價格膨脹的程度。即使某一天進出口和整體經濟形勢發生逆轉,逐步降低甚至取消出口關稅也不會很復雜。這樣可以避免在轉軌經濟環境下匯率大幅波動可能造成的金融和經濟風險。
參考文獻
[1]吳潔.《關稅和匯率政策配合與宏觀經濟均衡研究》
[2]金祥榮.對中國歷次關稅調整及其有效保護結構的實證分析[J]世界經濟,1999,(8):28-34
[3]麥金農.經濟市場化的次序[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7
[4]王中華.宏觀經濟平衡與人民幣匯率改革[J].學術論壇,2001,(01)
[5]樊光鼎,趙乃斌.關稅與匯率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調控機理探討[J].中國工業經濟,1996,(12)
作者簡介:鄧嬌(1988-),女,湖南邵陽人,貴州財經大學國際經濟學院國際商務研究生,貴州550004,研究方向:國際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