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青 張 立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實踐
——以江西現代技師學院為例
□常 青 張 立
隨著國內產業不斷升級和調整,國家要求把校企合作作為職業教育發展的戰略重點,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就是一個重要切入點。在分析當前大背景的情況下,結合江西現代技師學院基于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探索以及對已取得成果的分析研究,總結出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如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目前我國正在從世界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邁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及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迫切需要造就規模宏大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隊伍。但從目前勞動力市場來看,生產、服務第一線技能型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嚴重不足,“技工荒”制約了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培養大批高素質技能應用型人才需要對現有培養模式進行徹底改革。《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寫入:“把提高質量作為重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目前職業院校也正在進行以校企合作為內容的新一輪的教育改革,把教學活動與生產實踐、社會服務、技術推廣及技術開發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以學校為主體,企業和學校共同參與的人才培養模式。江西現代技師學院自2008年開始致力于探索校企合作下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實踐,積累了不少成功的經驗,探索出多形式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江西現代技師學院是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準的公辦重點技師學院,學院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宗旨,注重校企合作,堅持走開放式的辦學之路。目前已與中國建材集團公司、深圳斯洛模具公司、深圳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銳華汽教育集團、江西江鈴集團公司、廣東恩典集團等眾多知名企業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
2008年7月,我院與深圳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組建“中興通訊NC特色班”,2009年3月與上海中銳華汽集團組建“中銳汽車班”,與這兩個企業合作的模式是校企實體合作聯合培養模式,方式是學院提供場地,中興通訊與學院共同投入設備,在校內共建集實訓、培訓、鑒定、技術服務為一體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共同招生,共同參與教學和管理,共同負責學生就業,共同分享利益分配。企業不僅參與研究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培訓師資、合作開發課程和教學內容、開發實訓項目、教學管理和共建“雙師”結構教學團隊,而且參與實施與企業結合的員工培養、參與職業技能鑒定,并負責安排學生頂崗實習。目前開辦了NC通迅技術、汽車維修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等三個專業。
學院與中國建筑材料集團有限公司、江西泰和玉華集團、江西贛豐集團、江西萬年青股份公司、浙江永康紫薇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深圳斯洛模具有限公司等58家企業合作,建設了企業一次性投資、捐贈教學實訓設備、捐助獎學金等形式,學院和企業是合作伙伴關系。方式主要有:企業投資捐贈教學實訓設備,學院和企業共同為企業招工,學院為企業全日制培訓員工、共同管理培訓員工,培訓員工結業后全部為企業服務;企業投資捐贈教學實訓設備和捐助獎學金,合作的企業也是長期就業合作單位,學院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企業制度和文化元素,學院開設企業要求的有關課程,捐助獎學金用于鼓勵品學兼優的學生,合作企業也經常派人來校講學和企業用人時優先選拔品學兼優學生。
2008年底,“華中數控江西技術服務中心”在學院正式掛牌。學院與在國內數控行業具有較高知名度的華中數控合作開發研制具有自主版權的華中“世紀星”高、中、低端系列數控系統產品。2011年3月,學院與深圳創想時代教育集團聯合打造“游戲動漫培訓和項目開發綜合基地”。該基地的功能集游戲動漫人才培訓、項目外包、自主研發為一體的江西游戲動漫產業創意型高端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培養、學術研究、項目開發、信息服務與技術援助。2010年9月,學院與廣東恩典集團達成校企合作協議,校企雙方就工業設計專業領域的合作進行了深入接洽,企業除贊助了工藝、設備外,還參與共同制定了工業設計專業的高技能人才培養計劃。2010年12月企業在學校建立起一整套企業生產線,實現了把“企業”辦到學校里的“校中廠”模式。
(一)基于校企合作的遞進式“三階段”人才培養方案的創新。學院實施的遞進式“三階段”人才培養方案:即在校企合作專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根據學生職業成長規律,構建遞進式的“三階段”人才培養方案。在教學進程的每個階段都有行業企業的不同層次的參與。第一階段:一年級在校內完成“職業基礎課+職業認知+職業基本素質”的職業通識教育培養,以學校為主、企業參與。第二階段:二年級主要是在 “教學做”一體化教室或校內實訓中心或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專業技能課+崗位操作能力+職業資格證書”的工學結合專業技能培養,主要由企業一線的工程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承擔專業實踐教學和指導,在學校與企業之間交替進行,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完成。第三階段:三年級主要在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進行“頂崗實習+職業經驗積累”的就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培養,以企業為主、學校參與。
在培養的全過程中,學校實踐性教學與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教學相結合、校內學習與校外企業工作崗位鍛煉相結合、校內評價與企業評價相結合;融素質教育于專業教育全過程,融專業入行業。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管理體制和機制的創新。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合作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至關重要,學院注重找準與企業互動的利益平衡點和持續合作的激勵點,轉變觀念,始終抱著企業你發財我發展的思想,始終抱著搞好服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院內涵的誠信態度。在校企合作管理體制和機制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有效的探索。其一,校企合作雙方都是股東,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按照公司運作模式進行。我院在校企合作的實踐中,校企合作雙方建立了明確責、權、利的制度,建立了運行保障的管理辦法和人才培養質量監督和評價管理辦法。如建立了相關基礎文件《聯合辦學協議》、《聯合辦學財務管理辦法》、《校企聯合共建實踐基地計劃》、《“雙師型”教師培養計劃》、《企業技術骨干教師聘任考核辦法》、《校企聯合科研開發管理辦法》、《企業教學各環節基本要求》《校企合作效益考核、評價與獎勵辦法》等。同時建立起新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與評價標準,要求企業參與課程標準的制定和質量監控,要求企業將課程評價標準與教育標準、企業標準和行業標準統一起來。其二,通過企業員工培訓、學生頂崗實習和就業與企業建立起互惠雙贏的驅動機制。學校不僅要主要加強與企業溝通與聯系,而且要與企業交朋友,走出去請進來,同時通過為企業培訓員工、輸送學生頂崗實習和就業的過程中,建立起穩定可靠的校企合作網絡,獲得更多的企業支持,并建立一系列運行保障的管理辦法。如《企業員工培訓管理辦法》、《企業員工培訓專職輔導員管理工作職責》、《企業員工培訓效益考核與獎勵辦法》、《學生頂崗實習綜合能力考核評價辦法》、《校企合作就業管理與獎勵暫行辦法》等。
學院在創新校企合作形式和人才培養模式上的探索使學院的教育教學有了本質上的飛躍,主要表現在:其一,與企業先進的生產技術緊密結合,實現畢業生就業零距離。其二,與企業優秀技能人才緊密結合,實現師資共享互通。其三,與企業生產流程緊密結合,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如“校中廠”的建立,校外實訓基地的建立等。其四,與企業高技能人才規格需求緊密結合,真正實現為企業服務,為市場服務。如校企雙方共同商討人才培養計劃,根據行業(企業)的發展,動態分析職業崗位,確定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根據工作過程設計系統化課程體系,科學整合教學內容,并共同編寫實訓教材及開發實訓設備(如圖示)。

[1]龍德毅.工學結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1(2).
常青(1959-),女,山西晉城人,江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職建處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技工教育;張立(1970-),女,浙江分水人,江西現代技師學院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現代教育技術。
G715
B
1001-7518(2012)17-0081-02
責任編輯 謝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