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琳 張良軍
關于高職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績的調查分析
□何 琳 張良軍
運用SPSS軟件對高職學生學業成績和學習策略進行分析,探索了高職學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績關系的問題,對高職學生學習策略進行培養,結果表明,學習策略的培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
高職學生;學業成績;學習策略;SPSS軟件
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采用的特殊方法和手段,是自主學習和有效學習的法寶[1]。邁克卡等人將學習策略區分為三種: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利用策略[2]。大學生可以自行使用學習策略,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更高效地掌握它們。幫助學生了解各種學習策略與學業成績的關系,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策略培訓已在我國少數本科院校開展,而將策略培訓融入到教學中去的還比較少見;研究高職學生學習策略的幾乎沒有。本研究旨在探討:通過學習策略培養能否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高職學生學習策略培養效果有何差異性。
采用自編的《高職學生學習策略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所有題項采用5級評分方式,每題項根據學生使用頻率從低到高分為5個等級,分別給予 1-5 分,如 1=“做不到”或“不能”,2=“偶爾做”或“偶爾能”,3=“做得一般”或“一般能”,4=“做得較好”或“經常能夠”。5=“做得非常好”或“完全能夠”。 分三個量表,其中,分量表1:認知策略量表,包含:S1選擇信息策略,指學習內容的輕重主次的分辨。S2深加工儲存策略,指學過的知識的歸納、整理、系統化。S3信息編碼策略,指對學過的知識及時地復述和組織。S4檢索應用策略,指正確地提取和靈活應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分量表2:元認知策略量表,包含:S5計劃和目標策略,自己能制定學習目標,為達到目標安排和籌劃學習活動的內容與順序。S6自我監督策略,自己能監督和檢查學習活動的執行情況。S7反饋調節策略,自己能根據獲得的反饋信息和結果,及時調整和采取補救措施。分量表3:資源管理利用策略量表,包含:S8時間管理策略,能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如預習、復習時間等。S9學習環境管理策略,能找到合適的環境進行學習。包括上課與自學環境等。S10努力管理策略,能堅持不懈、自我強化。如平時的努力,考前的強化訓練等。S11尋求支持策略,在理論學習與技能訓練中,遇到問題時,能找到別人的幫助?!陡呗殞W生學習策略量表》11個項目的信度系數為0.911;以學生的段考成績為效標,求得三個分量表的效度分別為:0.205*、0.251*和0.361**,都達到顯著相關水平;由此可見,《高職學生學習策略量表》信度和效度均符合要求。
此外,學生還完成 《高職學生基本情況統計表》。包含:專業班級、姓名、性別、生源地、高考類別、民族、同學關系、興趣愛好等12個項目的學生個人情況。
隨機抽取大學一年級兩個不同專業測試。高職學生200人,其中專業1共92人,專業2共108人;文科考生74人,理科考生126人;漢族120人,少數民族80人;男生146人,女生54人;鄉鎮生源166人,城市生源34人。
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電工應用技術》段考和期考,段考、期考試卷信度系數分別為0.765、0.763,達到教師自編試卷信度0.6以上水平;段考、期考試卷難度系數分別為0.4、0.36,達到教師自編試卷難度系數0.3-0.8的標準,試卷符合要求。段考前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集體課堂測試,教師統一指導完成,統一回收。發放《高職學生學習策略量表》200份,《高職學生基本情況統計表》200份,收回所有表格,對個別填寫不合格的要求馬上修正;回收率與有效率均達到100%。經過半個學期的學習策略培養,期考前再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集體課堂測試,回收率與有效率均達到100%。
根據學生學習策略描述統計,結合學生段考成績與學習策略相關性統計結果,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指導和培養。
1.學習策略意識培養。根據學生段考成績與學習策略正相關性的統計結果,以班級為單位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意識培訓,讓學生了解利用好的學習策略可以幫助他們更高效地學習大學課程。要求學生重點利用好極其顯著相關的學習策略,也就是利用好學習環境管理策略、選擇信息策略、深加工儲存策略,即找到合適的環境進行學習,學習內容的輕重主次的分辨,知識的歸納、整理、系統化。利用好顯著相關的學習策略,即利用好計劃和目標策略、自我監督策略、反饋調節策略、時間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
2.要求學生上交學習計劃。要求每位學生制定并上交下半學期的學習大計劃,還要定好本課程的期考目標。另外,要求學生每天晚上制定第二天的學習小計劃,晚上檢查當天的學習情況,對做不好的要找到原因,并馬上調整和采取補救措施。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隨時通過QQ找培養教師溝通,請求幫助解決相關問題。
3.把學習策略培養融入教學中。教師把學習策略培養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從知道什么是學習策略過渡到了解如何運用學習策略。訓練方法為:在課堂教學中,隨時指導學生使用相關的學習策略,以幫助學生真正掌握它們。本研究考慮到學習策略與學業成績相關程度,只把選擇信息策略、深加工儲存策略、檢索應用策略、自我監督策略、學習環境管理策略、尋求支持策略融入到正常課堂教學中;例如,在講授變壓器之前,要求學生查找有關變壓器的資料,融入了時間管理策略,學生得安排好時間去完成;后讓學生對變壓器進行檢測,分清高壓低壓側,融入檢索應用策略,學生得很好利用以前學過的電阻定律來解決;在檢測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就要請求老師或同學的幫助,融入了尋求支持策略。在期考復習時把選擇信息策略、深加工儲存策略和努力管理策略融入教學中,要求學生分清學習內容的輕重主次,并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和系統化,還要求學生進行考前自我強化訓練。
1.學生學習策略比較分析。經過半個學期學習策略的培養,再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調查,用SPSS軟件對培訓前后學生使用學習策略總體情況進行統計分析。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資源管理利用策略均有提高;再利用兩獨立樣板T檢驗,結果表明,培訓前后學生的學習策略有顯著提高,具有統計意義。

表1 培訓前后學習策略使用情況對比
2.總體段考成績與期考成績對比分析。總體平均分從段考成績59.98升到期考成績71.09,凈增加值11.11;加權試題難度系數后增加值為1.6004(即期考與段考成績分別乘以難度系數再相減);統計結果表明,通過學習策略培養,總體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提高。另外,對學習成績進行兩配對樣本非參數檢驗,達到顯著水平。

表2 總體段考成績與期考成績對比
3.不同專業兩次成績對比分析。表3列出不同專業學生成績變化狀況。由統計結果表明,通過學習策略培養,兩個專業學生的成績都有提高,但是通信班比電子班學習策略培養效果要好很多。另外,通過兩配對樣本非參數檢驗,兩個專業學生兩次考試比較均達到顯著水平。統計結果還表明,通信專業比電子專業的兩次考試成績較趨于正態分布。

表3 不同專業學生成績變化狀況
4.不同性別兩次成績對比分析。表4列出男女學生成績變化狀況。由統計結果表明,通過學習策略培養,男女學生的成績都有提高,但是女學生比男學生學習策略培養效果要好。另外,通過兩配對樣本非參數檢驗,男女學生兩次考試比較均達到極其顯著水平。

表4 不同性別學生成績變化狀況
5.文理科考生兩次成績對比分析。表5列出不同高考類型學生成績變化狀況。由統計結果表明,通過學習策略培養,高考文理科學生的成績都有提高,但是文科學生比理科學生學習策略培養效果要好得多。另外,通過兩配對樣本非參數檢驗,高考文理科學生兩次考試比較均達到極其顯著水平。

表5 不同高考類型學生成績變化狀況
6.不同民族學生兩次成績對比分析。表6列出漢族與少數民族學生成績變化狀況。由統計結果表明,通過學習策略培養,漢族與少數民族學生的成績都有提高,但是漢族學生比少數民族學生學習策略培養效果要好。另外,通過兩配對樣本非參數檢驗,漢族學生兩次考試比較達到極其顯著水平,而少數民族學生兩次考試比較達到顯著水平。

表6 不同民族學生成績變化狀況
7.不同生源學生兩次成績對比分析。表7列出不同生源地學生成績變化狀況。由統計結果表明,通過學習策略培養,鄉鎮生源與城市生源學生的成績都有提高,但是城市生源學生比鄉鎮生源學生學習策略培養效果要好很多。另外,通過兩配對樣本非參數檢驗,鄉鎮生源和城市生源學生的兩次考試比較達到極其顯著水平。

表7 不同生源地學生成績變化狀況
結論一:高職學生學習策略培訓前使用頻率較低,S11的為極大值3.65,S2的為極小值2.52,平均值2.89。通過學習策略培養,學習策略的利用率提高了,學業成績也提高了,并且達到顯著水平。
結論二:高職學生學習策略培養效果具有專業、文理科、性別、民族、生源地等差異性。通信專業比電子專業效果好很多;女生比男生效果好;文科考生比理科考生的效果好很多;漢族學生比少數民族學生效果好;城市生源學生比鄉鎮生源學生效果明顯得多。
啟示一:學習策略的培養對提高學生學業成績有明顯效果。所以,高職教師不單要教知識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如何使用學習策略去有效地學習。對學生給予學習策略的指導和培訓,是擺在高職教師面前的艱巨任務,這就需要廣大教師學習現代心理學和教育學,還要研究職業教育課程與教學論。
啟示二:今后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進行學習策略培養,特別關照弱勢群體,以便達到更好的培養效果。在學習策略培養過程中還應該及時分析學生的策略使用情況,對那些學生不常使用的策略進行強化訓練。在這樣的策略培養中,培訓教師的工作量非常大。因此,筆者建議在今后的實踐中可以利用網絡的優勢。例如,研究者致力于研究不同特點的學生適用的學習策略。然后讓學生上網找出合適自己的學習策略[1]。 在學習策略網站開設交流平臺,可以進行師生互動或生生互動。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隨時通過網絡找培養教師溝通,讓教師幫忙解決相關學習問題。
啟示三:特別要加強深加工儲存策略的培養,即教會學生對學過的知識歸納整理、系統化;還要加強信息編碼策略的培養,教會學生對學過知識及時復習和組織。值得強調的是,在另外的因子分析中,S4、S2是公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76.919%,說明:“正確地提取和靈活應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和對學過的知識的歸納整理、系統化”是提高學業成績的關鍵。由此可見,對高職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指導和培養很有必要。
啟示四:進一步的研究工作將圍繞學習策略的培養展開。本文工作研究了高職院校一年級學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績的關系,并取得較滿意的效果。但還沒有研究到高職院校其它年級學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績的關系,后續工作將探索不同年級的學習策略培養方法??傊?,高職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很重要,有待廣大高職教師正確指導與培養。
[1]程冰.大學英語學習策略培訓實踐與效果分析[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3):48-50.
[2]陳琦,等.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365-403.
何琳(1964-),女,廣西玉林人,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高級技師,廣西師范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課程與教學論;張良軍(1964-),女,遼寧錦州人,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化學化工教學及職業技術教育。
本文系廣西新世紀教改工程重點項目“基于多元學業評價理論的高職教育考核模式研究與實踐”(編號:2011JGZ096;主持人:張良軍)成果之一。
G712
B
1001-7518(2012)17-0119-03
責任編輯何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