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躍霞 郎群秀
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狀況調查分析
□馮躍霞 郎群秀
圍繞高職學院實踐教學,通過問卷調查方式,對高職實踐教學理念、條件、內容、方法、效果等進行專門調查分析,并提出相應建議。
高職教育;實踐教學;調查
在高職院校教學工作中,實踐教學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最難管理的教學環節之一。有鑒于此,為了加強實踐教學的管理,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課題組近日組織有關人員對目前高職院校社會實踐教學狀況進行了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歸納和分析,以對高職學生實踐教學起指導和借鑒作用。
課題組成員在預調查的基礎上,確定調查對象并設計調查問卷。選擇了河南科技學院高職學院、河南高等機電專科學校、新鄉職業技術學院等作為調查對象,專業涵蓋工科、文科、理科、經濟管理、藝術等專業。分別設計了針對教師和學生的兩大類問卷。其中針對教師發放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94份,有效率為94%,學生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60份,有效率為86.7%。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被調查的94名教師中,性別結構:男性40名,占42.6%,女性54名占57.4%。年齡結構:50歲以上3人,占3.2%,40—49歲 14人,占 14.9%,30—40歲 42人,占 44.7%,30歲以下35人,占37.2%。專業結構:工科38人,占40.4%,文科16人,占17%,理科24人,占25.5%,經濟管理11人,占11.7%,藝術3人,占3.2%,其它2人,占3.1%。學歷和職稱結構符合當前學校師資實際狀況,具有代表性(見圖1、圖2)。
被調查的260名學生中,性別結構,男生占55%,女生占45%,年級分布,一年級占48.08%,二年級占49.62%,三年級占2.31%(三年級一般都到實習單位實習了),專業分布工科占50.77%,文科17.69%,理科14.62%,經濟管理3.08%,藝術11.15%,其它2.7%,基本反映了高職現實狀況,具有代表性(見圖 3、圖 4)。

圖1 被調查教師學歷結構百分比

圖2 被調查教師職稱結構百分比

圖3 被調查教師專業結構百分比

圖4 被調查學生專業結構百分比
調查表明,高職學院教師與學生對于實踐教學的認識觀念是一致的,都認為實踐教學是比較重要的。75%的學生認為本專業實踐教學環節 “很重要”,73.85%的學生認為高職學院的教學應 “以就業為導向”,71.15%的學生認為高職學院應以培養學生的 “實踐動手能力為主”,89.62%的學生認為實踐教學對于未來就業“關系密切和較密切”(見表1)。

表1 關于實踐教學理念學生調查
91.49 %的教師認為高職教育應以“實踐應用為導向”,關于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關系,65.96%的教師認為“理論教學為實踐教學服務”,60.64%的教師認為學校應當采用 “教學過程與生產一線結合,校企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見表2)。

表2 關于實踐教學理念教師調查
基礎課、專業課、實訓課等不同類型教師對于實踐教學看法也有區別。一般認為,基礎課教師可能更重視理論,實訓課教師注重實踐,但調查結果恰恰相反,95%的基礎課教師認為高職教育應以實踐應用為導向,而實訓課教師只有71.43%持此種觀點。關于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關系,認為理論教學為實踐教學服務的基礎課教師(75%)較之實訓課教師(71.43%)更多。其中原因值得深思(見圖5、圖 6)。

圖5 不同類別教師關于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關系調查統計

圖6 不同類別教師關于高職教育學科導向與實踐導向的調查統計
實踐教學基本條件制約著實踐教學效果,教學條件主要可以通過實驗設備、實習基地、師資等方面體現出來。根據調查,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條件漸趨好轉,但是,與培養目標和師生的期望尚有一定的差距。
僅有8.08%的被調查學生認為本專業校內實訓設備滿足職業能力培養的需要,55%的學生認為本專業的實訓設備比較落后或非常落后,49.62%的學生認為本專業實踐課程獨立操作技能訓練的機會太少,對于本專業實踐課程指導教師的技術水平,僅有19.62%認為整體較高。學生認為學校教學設備和設施利用率最高的還是教室(47.31%),其次才是實訓室(22.69%)(見表 3)。
教師對于實踐教學基本條件評價更低。僅有5.32%的教師認為學校的儀器設備充足,滿足教學要求,54.26%的教師認為設備陳舊、落后,難以滿足教學要求。80.85%的教師認為校外實習教學基地對于學生實習的重視程度“一般”或“不重視”,因此,僅有24.47%教師認為學生校外實習情況及效果“能上崗,實習效果好”(見表 4)。

表3 關于實踐教學條件學生調查

表4 關于實踐教學條件教師調查
實踐教學內容是實踐教學的載體,其是否合適及先進程度如何,決定了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根據調查,關于實踐教學內容,師生反映相對較好。
認為自己所在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能反映學科前沿”或“部分能反映學科前沿”情況的學生占80%,但被問及現在所學教材、教學內容與本專業的崗位需求的結合狀況如何時,只有41.15%的學生認為“很好”或“較好”(見表 5)。
對于實踐教學課程實際開設情況,整體較好,但仍然有36%的教師認為“與人才培養方案的規定有較大的差距”(見表6)。

表5 關于實踐教學內容學生調查

表6 關于實踐教學內容教師調查
實踐教學方法是關系實踐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調查表明,師生對于實踐教學方法都有很高的期望,但是,現實情況差強人意。
對于學校培養人才的方式,學生相對滿意,但是,依然有32.31%的學生認為學?!爸饕钦n堂理論授課”,學生比較喜歡的教學形式是“邊講授邊練習”(83.46%),喜歡的實踐教學授課方式是“教師提出實踐目的和要求,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輔導”(52.69%)(見表 7)。

表7 關于實踐教學方法學生調查
教師認為高職教育的教學組織方式應該是“以 ‘教學工廠’模式開展 ‘理實一體化’教學”(62.77%),但是,教師對學院目前的實踐教學工作認可程度則較低,“很滿意”或 “滿意”的僅占13.83%(見表 8)。
教師曾經應用過的實踐教學方法多種多樣,較多的是案例教學法(68.09%),演示法(59.57%,討論法(45.74%),說明教師在教學方法方面完全有條件、有能力采用更多、更新的實踐教學方法開展實踐教學,關鍵是能否長期堅持。當然,具有現代教育理念、符合職業教育實際的最新的如行動導向等教學方法,教師應用的尚不多見(見圖7)。
學生學習方式對于學習效果有重大影響,不同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方式可能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被調查學生學習理念先進,但高職教育教學理念有待于提升。關于教師在教學中起什么作用,79.23%學生認為應當是“引導和指導作用”,但現實情況則相反,52.69%的學生認為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是“被動學習”(見表 9)。

表9 關于對學生學習方式的調查
教師對于學生的認識還是比較客觀公正的,認為高職學生并非智力差,而是他們自己不用功(43.62%),或者是教學方法不符合他們的實際(35.11%)。高職學院培養學生應當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教學過程與生產一線結合,校企合作”(60.64%)的方式更適應學生現實(見圖8)。

圖8 教師對于高職學生評價百分比
實踐教學效果是衡量實踐教學質量的根本,是影響學生順利走向社會,實現高質量就業的基礎,89%的學生認為實踐教學對于未來就業“關系密切和較密切”(見圖 9)。

圖9 學生關于實踐教學與未來就業關系認識調查
學生對于校外實訓基地實踐教學效果的評價還是比較好的,71.54%的學生認為 “達到效果”或“基本達到效果”。通過實踐教學有26.15%學生獲得了職業資格證書,這一比例不算很高,但要注意,我們調查的對象主要是一二年級,三年級同學獲得職業資格證書比例大幅度提高,據我們調查的小樣本的三年級學生100%獲得了各級各類職業資格證書。 (見表 10、圖 10)

表10 關于實踐教學效果的學生調查

圖10 參加過職業技能鑒定考試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分年級情況
學生認為高職教育對于自己能力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在回答關于“通過學習,你認為在學校你的什么能力提高最快”,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實踐技能(42.69%)、自我管理能力(41.15%)、理論水平(36.92%),可見實踐教學促進實踐技能是大家共識,而理論水平也進入前三,說明高職實踐教學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見圖11)

圖11 高職教育對于學生能力提高最快的選項百分比
關于影響當前高職學院實踐教學質量的因素,有77.66%的被調查教師認為“實踐教學投入低,儀器設備陳舊”是首當其沖的問題,影響最大,說明高職學院實踐教學投入欠賬嚴重,實踐教學設備成為實踐教學質量提高的最大制約因素。排在第二、三、四的分別是“培養方案不合理,實踐教學比例設置偏低”(46.81%)、“缺乏高水平的實踐教學師資”(45.74%)、“企業參與度不高”(45.74%)等,這幾種因素比例接近,說明影響高職學院實踐教學因素眾多,既有內在的培養方案設置問題,師資水平問題,又有外在的社會環境、企業參與問題,是一個多因一果問題,因此就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綜合協調,方能解決(見圖12)。

圖12 影響實踐教學質量因素教師調查
調查發現,高職實踐教學已經取得很大進步,但仍然存在很多有待于提高的問題。
理念上,高職實踐教學是其立足之本已成共識,但現實中,傳統的本科壓縮式高職教育依然普遍,重理論輕實踐乃必然的選擇,很多實訓教師不重視實踐教學,實質上是傳統的觀念在作祟,他們骨子里鄙視實踐教學,對自己從事實踐教學往往也認為低人一等,許多實訓教師想方設法轉變成理論教師便是明證。
高職實踐教學理念上認識與現實的錯位的糾正,離不開深入長期的教育宣傳和實踐教學師資地位的提升。
一方面,教育宣傳是糾正認識與現實錯位的基礎。多年來的職業教育宣傳教育已經取得的很大成效,相對于改革開放之初,接受職業教育已經成為人們一種正常選擇,當然新時期我們依然需要繼續加大宣傳的深入度和廣泛度,使職業教育界內外都不再看輕自己。另一方面,提高地位是保證。從根本上說,從事職業教育,特別是從事高職實踐教學的教師經濟地位、社會地位低下,是崗位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這需要使從事實踐教學的教師,在工資待遇、職稱評定、評優評先等多方面都優于理論課教師,至少二者同樣對待,方能改變目前狀況。
實踐教學內容與方法上,師生都有較高期望,希望能用最先進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來完成實踐教學,理想狀況肯定也應當內容先進,方法恰當,但實際狀況差強人意,陳舊過時的內容和被動學習的方法依然盛行。
實踐教學內容與方法上應然與實然差異的消除,須借助實踐教學課程改革、教學組織形式的改變、以及師資培養培訓來實現。
首先,開展實踐教學課程改革。多年來我國高職實踐教學效果不理想,某種程度上是受制于實踐教學課程設置。實踐教學大都依附于理論教學,模仿理論教學,是理論教學的附庸,沒有真正按照崗位要求開展實踐教學,本質上依然是學科教學體系導向。近年來,基礎教育領域開展了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轟轟烈烈的新課改,職業教育領域也有必要開展類似的“新課改”。這種改革,應當以行動導向為指導,開發圍繞崗位要求的一體化教材,設計符合現實生產的實踐課題,讓學生在教學中真正學到崗位知識技能,實現學生畢業“去則能用”。
其次,改革教學組織形式。班級授課制代替個別教學和學徒制是教育的進步,對于普及教育功不可沒,但高職實踐教學也用這樣的組織形式卻嚴重阻礙了學生能力培養。高職學生并非智力差,而是方法與形式不對路。因此,打破班級教學限制,按照課題讓學生分層次、分小組開展實訓,教師分類指導,是保證實踐教學取得實效的重要方法。
再次,加強師資培養培訓,加大雙師型教師比例。教師自身實踐能力決定了指導學生開展實踐的水平,要借助教育部啟動的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加大教師培養培訓力度,讓更多教師到高職高專培訓基地開展專業培訓,到企業一線參加生產實踐培訓,鍛造一批高素質實踐教學隊伍,從根本上解決低水平師資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窘境。
實踐教學條件上,普遍存在實踐儀器設備嚴重滯后于社會生產實際,真正符合學校實踐教學要求,又能承擔完成實習任務的實習基地尚顯不足,實習基地管理模式亟待健全規范,師資實踐教學水平有待于提高,雙師型教師和企業實踐經驗豐富的兼職教師還較欠缺。這樣的實踐教學條件難以培養出來擁有先進的現代化生產設備的生產崗位要求的學生,滯后的實踐教學條件與先進的現實生產之間出現了嚴重沖突。為什么企業急需大量高技能人才,但眾多高職院校畢業生卻無法找到理想工作,由此可見一斑。
面對滯后與先進沖突的實踐教學條件,加大資金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大力加強校企合作乃必然選擇。
首先,加大投入是基礎。無論先進的實踐教學儀器設備,校內外的生產實習基地,還是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都離不開資金投入。尤其是隨著高職院校擴招,學生數量的增加,生均實驗設備并未隨之增加,反而普遍下降。有些學校可能還用著五六十年代實驗設備,但卻培養著二十一世紀的人才,二者存在矛盾肯定是必然的結果。作為一種社會受惠的公益事業,資金投入需要國家、社會、學校等多種來源,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多種途徑予以解決,尤其是各級政府要真正承擔起高職投資的應有責任。
其次,校企合作是關鍵。高職教育作為一種與社會生產聯系密切的教育類型,校企合作是其最佳選擇。眾所周知,現代化的生產企業往往掌握著最先進的生產設備,學校不可能、沒能力、也沒有必要購買所有最先進的生產設備,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辦法便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應當建立完善的運行機制,從法律、政策、稅收、人才使用等多方面建立學校和企業愿意合作的長效運行機制,滿足高職院校學生實習、先進設備使用,滿足企業聘用來則能干的人才需求。
[1]劉雅絨.基于能力導向下的高職實踐教學模式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1.4.
馮躍霞(1969-),女,河南新鄉人,新鄉職業技術學院高級技師,高級實習指導教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郎群秀(1966-),男,河南輝縣人,河南科技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教育與人力資源開發。
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基于行動導向理論的高職院校‘三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研究”(課題編號:[2011]-JKGHAB-0108),主持人:馮躍霞。
G71
A
1001-7518(2012)21-0078-06
責任編輯 吳學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