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旭,王玉靜,范艷麗,孟祥磊,孟繁鑫
(山東綠葉制藥有限公司,山東煙臺264003)
娑羅子(Semen Aesculi)為七葉樹科植物七葉樹(因每一葉柄長有七片葉子而得名)Aesculus chinesis Bge.的種子[1]。味甘、性溫,具有理氣寬中,和胃止痛作用。用于胸腹脹悶,胃脘疼痛。娑羅子的提取物七葉皂苷鈉,其主要成分是七葉皂苷A、B、C和D,具有消炎、抗腫作用[2]。我國天然野生集中連片的七葉樹生長區,主要分布在陜西秦嶺的西南片區,漢中略陽是七葉樹生長的最佳適生區,分布最為密集,其次還有湖北的神農架和浙江天目山有少量分布。七葉樹屬七葉樹科、落葉喬木,花白色、芳香四溢,每年5月上中旬開花,6月份開始結出果實,9月份果實開始逐步成熟。
為進一步研究娑羅子生長過程中的成分變化,以指導娑羅子采摘最佳時間的選擇(其一選擇成熟期果實用于種子繁殖,因可以用于育苗的種子壽命短,要求成熟且保持有一定的含水量,果皮未開裂,對采摘時間要求較為嚴格;其二選擇成熟后的果實用于生產,利于娑羅子提取物生產的過程控制,確保其藥用價值達到最佳,毒副作用最小,并保證最終產品的批與批間的一致與穩定)進行了如下研究和實驗工作。
1.1 儀器 Agilent 1200型高效液相色譜儀(二元泵)、AS20500A超聲波清洗器(天津奧特賽恩斯儀器有限公司)。
1.2 試藥 娑羅子:人工種植(山東綠葉制藥有限公司),人工采摘;乙醇(批號:0905110,藥用級,湛江博康海洋生物有限公司);甲醇、乙腈(色譜純 Merck Specialities Private Limited);磷酸(批號030505,分析純,煙臺三和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2.1 對照 用正常生產的七葉皂苷鈉提取液圖譜作為對照,以確定七葉皂苷 A、B、C、D、E、F的出峰時間及位置。
2.2 供試品來源 人工種植的七葉樹(山東綠葉制藥有限公司),從2011年8月份開始,每間隔約5 d采摘一次,獲取娑羅子樣品,以采摘日期作為批號,如20110820代表2011年8月20日采摘得到的娑羅子樣品。
2.3 供試品溶液制備 將娑羅子除去外殼,用錘敲碎成玉米粒大小的顆粒,取娑羅子顆粒約20 g,加入5倍體積的50% 乙醇溶液,浸泡12 ~18 h,搖勻,濾過,取濾液過0.22 μm微孔濾膜即得。
3.1 色譜條件 廣州菲羅門色譜柱:Kinetex C18(4.6 mm×100 mm,2.6 μm);以 0.5%磷酸溶液 - 乙腈(34∶66)為流動相進行梯度洗脫;檢測波長220 nm,柱溫30℃;流速為1.0 mL·min-1。理論板數按七葉皂苷 A峰計算應不低于10 000。
3.2 數據處理 基于產品質量指標的主要成分的對比與趨勢分析。
4.1 對照圖譜 見圖1。

圖1 正常生產七葉皂苷鈉提取液
4.2 供試品部分圖譜 見圖2~4。

圖2 20110810

圖3 20110912

圖4 20111016
4.3 從圖2~4中可見七葉皂苷鈉含有20多種組分,色譜圖中的4個主要色譜峰按出峰順序分別為七葉皂苷A、七葉皂苷B、七葉皂苷C和七葉皂苷D,且出峰的時間和位置與對照樣品相比較是一致的。
4.4 不同時期樣品的HPLC圖譜數據匯總,見表1。

表1 含量百分比結果
4.5 不同時期的含量百分比、七葉皂苷A/七葉皂苷B比例數據匯總,見圖5、圖6。
5.1 通過對娑羅子生長過程不同階段成分含量的檢測分析,發現隨著成熟期的接近,七葉皂苷A含量逐漸增加,B含量逐漸下降,七葉皂苷A/七葉皂苷B比例值呈現出一直不斷增大的趨勢,七葉皂苷C和D的變化不明顯。

圖5 娑羅子成分變化趨勢圖

圖6 七葉皂苷鈉A/七葉皂苷鈉B比例
5.2 娑羅子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七葉皂苷A、七葉皂苷B,其質量標準中規定七葉皂苷A含量應大于七葉皂苷B含量,所以采摘時娑羅子中含量應為七葉皂苷A含量高于七葉皂苷B含量,故用于生產的娑羅子的采摘應在其成熟期后期(即10月份)。
5.3 用于育苗的娑羅子,考慮到保持種子水分和營養及提高育苗成活率的需要,應在9月底之前采摘較好,而不能與入藥的娑羅子同時采摘。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275.
[2]薛云麗,侯金玲,王芃,等.不同組成比例的七葉皂苷鈉抗炎作用及急性毒性研究[J].齊魯藥事,2009,28(5):305-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