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莉
宜昌地處三峽兩壩水域,其壩上下游錨地待閘船舶最多時可達600余艘(枯水、洪峰、檢修)。同時,宜昌作為客船、旅游船、滾裝船的起始港和終點港,泊港船舶量大,秭歸滾裝碼頭最多時達40余艘滾裝船,秭歸港、太平溪港客船分別達20余艘,上下游危險品錨地危險品運輸船舶達80余艘,火災負荷量大,發生火災事故后撲救困難,容易波及相鄰船舶,擴大災害損失。這給我們長江航運公安機關的消防工作,尤其是船舶火災隱患和火災事故的防范帶來了新的課題。
火災是指在時間上和空間上失去控制的燃燒。火災從調查的角度說,又可分為:明火火災、電氣火災、意外火災和人為縱火。
船舶起火原因主要是電線短路、燃油的跑冒滴漏和船員的違章操作等。船舶火災的主要特點是由船舶構造的主要特點所決定的,就我國內河長江航行的船舶來說,船體均由底艙、主甲板、上甲板、用途甲板及頂甲板等組成,每層又根據需要分隔成若干艙室。上、下層的間距小,每層艙室之間的面積大小不等,通道狹小并且復雜,通風較差,部分艙室完全封閉,分隔的主材為鋼塊,裝修材料多為可燃易燃物質,故一旦發生火災后,直接呈現艙內溫度高、傳熱快、煙霧大、能見度低,不完全燃燒產物多,產生各種有毒氣體,撲救難以靠近。船舶一旦發生火災,如不能及時發現和撲滅,將會造成嚴重后果,甚至船毀人亡。
(一)部分個體船舶的老化,機身陳舊,機電設備長期在超負荷運轉和潮濕的環境下工作,船電線路絕緣體容易老化,易發生漏電、短路引起火災;在船上私接電源線,導致導線發熱、溫度升高或電氣設備安裝使用不當,船舶生活用電設施的增多,原有供電線路沒有及時更換配套,以至電氣線路超負荷運行,造成接觸電阻過大留下火災隱患。同時,船舶在航行中發生故障需要進行維修,船主為了降低成本經常找一些無維修資質單位和未經消防專業培訓的無證人員維修,抱著僥幸的心理在船上違章作業或違規使用明火等,這些都有可能引發火災事故,導致火災事故的發生。
(二)船員缺乏消防常識、安全意識淡薄。目前千噸級以下船舶基本是家族化的管理,船員大部分是家庭成員或親友且文化程度低、絕大多數沒有經過消防安全培訓,對火災、爆炸危險性及危害性不了解,違章操作;有的安全意識淡漠,甚至在裝運化學危險品的船舶上動用明火做飯、吸煙、隨意性很大。
(三)個體船舶船主為降低成本,導致個體船舶消防安全環境下降、危險性因素增多。未按照《內河鋼船建造規范》規定建造,船體的上層建筑、甲板室應按甲級防火分隔為若干區域,采光通風及通道,應為甲級防火分隔,門應用鋼質或其他同等材料,能抗火、抗煙,并為自閉式的防火門。
(四)船舶的客艙、駕駛室、船員生活艙之間的分隔圍板和裝飾用的三合板、PVC板、棉布、絲綢吊頂造型用的木材等,都是可燃物,容易著火。船舶內的一切襯板、天花板、地板及絕緣物應為不燃材料,其他裝飾物、家具等必須經防火處理,而目前千噸以下的個體船舶均沒有達到《內河鋼船建造規范》規范要求。

由于船舶結構復雜,并且內部通道狹窄,船舶整體相對密封,另外船舶可能處于運動或半運動狀態,因此,我們在滅火戰斗過程中,從戰斗力量的調集,到投入戰斗、實施進攻以及撲救火災的整個戰斗過程,都要考慮到船舶火災的危險性、復雜性,不論進攻還是防御都做到萬無一失,不能急于求成,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現以長航公安局水上消防總隊在武漢水域成功撲救的蘆葦船火災事故為例,淺談一下船舶火災撲救策略。
2007年12月5日11時,停靠在長江武漢水域沌口段長江北岸的4艘蘆葦船起火。長航公安武漢分局消防支隊接到報警后立即出動消防艇,武漢市消防接到報警后也立即出動5輛消防車,各從水、陸奔赴現場,武漢造船廠也派出大型拖消兩用船前往滅火,最終經過長航公安消防人員兩天艱難的勇戰巧戰,終于撲滅了眾所通稱的蘆葦頑火,保住了船舶和大部分蘆葦。
火災撲救策略為:
1.到達火場后通過外部觀察,首先確定船舶停泊位置,是在碼頭還是在江中間;初步確定起火部位、燃燒范圍、火勢發展方向和人員被困情況;向船舶工作人員了解火災初步情況。登船深入內部偵察,進一步查明被困人員數量、現狀、燃燒物性質、起火部位、火勢蔓延主要方向、進攻道路、救人通道及是否有爆炸危險。
2、對船舶火災撲救,貫徹“防重于滅”的指導思想,撲救的重點在于做好防止爆炸、防止蔓延、防止沉船、防止傷亡。在遵循“先救人,后滅火”、“先控制,后消滅”戰術原則的前提下,采取“疏滅結合”、“先易后難,先外后內”、“重點突破,逐步推進”的戰術方法。
“先控制,后消滅”: 消防人員到達現場后立即從水上、陸地上向失火船發起攻擊,消防船左右兼顧,來回撲救兩組船舶的大火,三門船用水炮以每分鐘20 m3的水量沖擊燃燒的蘆葦垛,2 h后火勢被控制,明火被壓制。
“重點突破,逐步推進”、“先易后難,先外后內”:為徹底撲滅大火,使用了船用水炮和移動水炮從兩面壓制濃煙,不讓明火冒出,掩護消防人員登船滅火。消防人員攜帶水槍、扒鉤登船貼近火點消滅隱火。登船后尋找蘆葦垛的凹陷處、洞眼處、冒煙處,用水槍注水直至無煙氣、水氣冒處,徹底打滅隱火。扒掉上層的蘆葦,盡量接近蘆葦垛中部把隱火清除。每組分三人,一人帶扒勾,扒掉上層蘆葦偵查火情,摸索路徑注意發現洞穴;一人持水槍掩護前者,并向洞穴內注水;另一人供應水帶。
上船后,爬上蘆葦垛的戰斗人員只見堆垛四處冒煙,煙氣、水氣把消防人員熏得睜不開眼睛,船炮打去的水霧又把渾身淋得透濕,上了火場猶如戰場,消防人員全然不顧這些,他們發現有空洞冒煙就向里面注水,洞里的火一接觸水就冒出濃煙,把登船消防人員團團圍住,人就像在云里霧里翻滾步步向前推進,把上層的蘆葦一捆捆地清除,把一個個洞穴打得煙氣全無,就這樣戰斗了兩個多小時,蘆葦垛的煙氣越來越少,最終把殘火徹底撲滅。這組船火滅掉后,消防人員馬上轉戰,以同樣的方法又滅掉了另一組失火的船舶。直到晚上8時,長航公安消防人員才把蘆葦頑火徹底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