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楊
(韓國全南大學韓國語專業)
訓民正音的教育研究
◆劉佳楊
(韓國全南大學韓國語專業)
我們學習一門語言的時候,往往是從這門語言的字母發音一點一點的學起。因此在學習韓國語時,對其字母發音的準確掌握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子音(輔音)“”發音時,它們之間存在的差異是什么;母音(元音)“”等發音的時候,嘴唇的形狀又是怎樣的,這些對于初學者來說都應該有明確的掌握。但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大多數的學生只是單純模仿老師的發音跟隨學習,因此也產生了不少問題。比如說,在訓民正音的造字原理中,是模仿舌根堵在喉嚨上的形狀而造出來的,通過這樣的說明方法,學生們可以清楚的掌握發音時舌頭的具體位置在哪,這對于現代韓國語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訓民正音運用象形、加劃等原理來造字,其造字原理與中國古代六書造字法中的象形、指事、會意原理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可以把兩者結合起來進行說明,這對現代韓國語的教學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首先以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青島大學的韓國語專業學生各20名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形式來了解他們對訓民正音的了解程度,并列出問卷調查中出現的問題點。
1.問卷調查
這三所院校的學生均在大學三年級時作為交換學生在韓國學習生活了一年,大學四年級時回到中國所在學校完成學業。本文中選擇每校四年級的學生各20名做為調查對象,其調查內容如表1:
注:黑龍江大學的20名交換學生中,湖南大學2名、牧原大學2名、慶南大學2名、大邱大學2名、又石大學2名、天安大學5名、檀國大學4名,大學三年級時均在韓國學習一年。哈爾濱師范大學的學生中,譚國大學6名、大真大學7名、國民大學7名,大學三年級時在韓國留學一年。青島大學的學生中,大佛大學5名、慶尚大學8名、江南大學7名等大學三年級時在韓國學習一年。
2.問題點
通過問卷調查,可以發現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點,其內容總結起來如下:
(1)對于訓民正音的教育十分的不足。通過調查可以得知,學生們對于訓民正音的創造者、創造時間、創造目的等基本知識多少有些了解。掌握初聲(子音)、中聲(母音)概念的學生雖然少之又少,但是對輔音、元音所指的是什么還是有所了解的。究其原因可能是教師在講解訓民正音時只限于基本知識的傳授,并沒有指出初聲、中聲就是相應的輔音和元音。
(2)對于造字原理與發音方法了解甚少。訓民正音利用了象形、加劃等原理來造字,學生們對于這些知識基本處于完全不了解的狀態。在發音調查中,可以發現大多數學生學習時都是跟隨通老師的發音來學習,對具體的發音方法與狀態并沒有明確的掌握。通過造字原理并且結合六書來重新認識字母,可以加深對字形、發音的掌握,在現代韓國語的教育上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3)沒有認識到訓民正音的價值。很多學生單方面覺得訓民正音與現代韓國語并無多大的關系,其想法是錯誤的。訓民正音構字原理與字型獨特,字母筆劃簡潔,拼讀簡單靈活,能夠標記韓國語的一切發音,它的創造成功是朝鮮歷史上的劃時代大事。
1.關于基本知識的教育研究
在基本知識教育研究中,將分別對訓民正音的名稱、創造時間、創造目的、訓民正音的子音和母音這幾部分進行說明。
(1)名稱和創造時間。訓民正音創造于1443年(世宗25年),頒布于1446年9月(世宗28年)。訓民正音其名稱有著兩層含義。其一,是世宗大王創造的韓國固有文字的最初名稱;其二,是對于新制文字的造字原理和使用方法等進行解說的書的名稱。訓民正音確切的叫做“訓民正音解例本”。最初,訓民正音被稱為“教化百姓的準確聲音”,到了20世紀被稱為“韓民族的字”及具有“大文字”含義的“”。
(2)創造目的。世宗大王為什么要創造韓文?其動機和目的是什么?對于這個問題的答案在訓民正音中有所闡述,其內容可以總結如下:
①我國的話與中國不同,所以與漢字互不相通;
②因此愚鈍的百姓們不能隨意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③所以創造了28個字,讓所有的人可以簡單地學習,在日常生活中方便使用。
(3)子音與母音?!坝柮裾簟笔且环N表音文字,由17個子音和11個母音組成。17個子音(又叫做初聲字,即現代韓國語中的輔音)按發音不同可分為牙音、舌音、唇音、齒音、喉音等,這與現代韓國語音韻學的分類是基本一致的。又根據聲音的清濁,把子音分成全清、次清、全濁、不清不濁。11個母音(又叫做中聲字,即韓國語中的元音)中有三個是基本字,分別按照“天 地 人”的形狀而造,其他母音則根據這三個基本母音而造。這28個字母經過許多年的發展變化,目前還在使用的有24個字母。而這24個字母可以互相組成不同的詞匯,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習的韓文。
2.關于造字原理的教育研究
中國古代的六書造字法中有象形、指事、會意等造字法。訓民正音中的很多字母也是利用了象形原理、指事原理來制造的。所以可以把訓民正音中的造字法結合六書來進行說明,這樣不僅降低了學生們理解上的難度,而且對于現代韓國語的教育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1)象形原理。眾所周知,象形是描摹物體的外形來表達詞義的一種造字方法。訓民正音中初聲的基本字“”正是運用象形原理,仿造發音器官的模樣制造出來的。接下來把訓民正音中基本字的發音方法和發音狀態用圖表的形式表示出來,使學生可以明確、直觀的掌握發音時發音器官的具體形態,便于理解。
(2)指事原理。指事是用象征性的符號或在圖形上加些指事性符號來表示意義的造字法。初聲的加劃字正是在基本字“”的基礎上加上了一劃而形成,其原理與指事造字的原理是一致的。加劃字在訓民正音中的說明用圖表來表示如下:
加劃顧名思義就是在字本身上加上筆劃。從上圖中可以看出,加劃字分別在基本字“”的基礎上各加了一劃,自身又具有了新的特征,因此聲音比基本字要“厲”。所謂的“厲”,就是指發音時聲音要更加強一些,這就是現代韓國語中所謂的送氣音,即
可以結合指事原理來理解的還有中聲的基本字“·—|”等。它們分別象征著“天 地 人”的抽象概念,其本質與指事原理是一致的,其在訓民正音中的內容用圖表整理如下:
通過上圖可以看出,中聲基本字“·━┃”分別是象征著“天圓地平人立”的樣子而造。發音狀態中的舌縮、小縮與不縮指的這些母音發音時舌頭變高的部位,舌不縮指的是前舌母音、舌小縮是中舌母音、舌縮是指后舌母音?!癌ァ痹诂F代韓國語中是中元音,發音時舌頭稍往后縮,舌面中部稍微抬起?!癌А笔乔霸?,發音時舌頭往前來,舌尖貼下齒齦。由于“·”在隨后消失,轉變為“━與├”,所以在此不作詳細介紹。
(3)會意原理。會意是指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獨體字,根據意義之間的關系合成一個字,綜合表示這些構字成分合成的意義。中聲的初出字正是由兩個基本字合在一起組成,其原理與會意造字法是一致的。因此結合會意的造字原理來進行說明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其內容用圖表表示如下:
由上表可知,初出字“┸”分別是由基本字“·+━”組成;“├”是由“┃+·”組成;“┬”是由“━ +·”組成;“┤”是由“·+┃”組成的,這與會意原理“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獨體字,合成一個字綜合表達這些構字成分的意義”是完全一致的。特質中的“口蹙”指的是發音時嘴唇形狀是收攏在一起的;“口張”則指的是發音時嘴唇的形狀是張開的。而特點中的“闔”指的是開口度小的圓唇母音,“闢”指的是開口度大的非圓唇母音。這與現代韓國語母音的分類也是一致的,即“┸與┬”是開口度小的圓唇母音,“┤與├”是開口度大的非圓唇母音。
通過以上的說明方法和對訓民正音的教育研究,不僅能讓學生對韓國語的歷史有所了解,而且在現代韓國語的教學上也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
[1]姜信沆.訓民正音研究[M].韓國成均館大學出版社,2003.
[2]高永根.標準中世國語語法論[M].韓國集文堂出版社,2010.
[3]申相淳.訓民正音的理解[M].韓國韓信文化出版社,1988.
[4]安明哲.訓民正音造字原理和六書[A].韓國:我們的語言論文集[C].2006.38.
[5]安明曦,李光浩.中世國語語法論[M].韓國學研社出版社,1990.
[6]安明曦.訓民正音研究[M].韓國首爾大學出版社,2007.
[7]李基文,李鎬權.國語史[M].韓國放送通信大學出版社,2008.
[8]李英月.訓民正音造字原理再考[A].中國語言研究論文集[C].2008.27.